東湖評論:擰緊復工復産安全閥,防疫生産兩手抓
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工作出現積極變化,全國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正陸續復工復産,逐步恢復生産生活秩序。這是保障防疫物資供應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産,其風險和難度不言而喻。措施不到位、不落實,很容易出問題。近日,就有地方復工後員工被確診、復産後出現安全事故等現象發生,不得不引起我們重視和反思。復工復産固然重要,也必須謹慎恢復、安全生産,才能産生效益,絕不能以犧牲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代價。
確保疫情防控到位是前提。黨中央、國務院就有序開展復工復産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要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産,以縣級為單位劃分為低、中、高風險地區,將居民劃分為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人員。不管是什麼風險等級,都應該嚴格落實針對性的管控措施,即使是低風險也是風險。復工復産前的隔離、員工日常體溫檢測和健康監測、公共區域的日常消殺等一系列措施必須嚴格落實到位。只有防微杜漸,才能防患于未然。
立足實際、精準施策是關鍵。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防控正處在最吃緊的關鍵階段。要結合實際找準維持正常生産經營和疫情安全防控的平衡點,不能搞“一刀切”。不同風險等級的地區,在防控不放鬆的情況下,針對性實施“外防輸入出”“內防擴散”“嚴格管控”等政策,做到有序復工復産。要充分利用“硬核”科技,以智慧化代替人工化,保持人員設備相對固定,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人工生産線可以分批次逐步投産,半飽和運轉,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人員聚集。
防止安全事故發生是根本。越是非常時期,越要抓好生産的安全問題,節約有限資源,為抗疫助力。安全生産“三同時”“三同步”“以人為本”“四不放過”等原則必須堅持,風險隱患排查整改必須到位。特別是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不能貪大求快。既要壓實企業主體責任,也要加強有關部門檢查指導,雙方聯防聯控,投入更多智慧。復工復産前全方位的準備工作不能忽視,設備檢修、效驗、養護等必要的環節要做到應有必有。復工復産中動態化的監測評估同樣重要,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風險隱患是防止發生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徑。
越是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安全復工復産的各個項目、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越是要格外的重視。必須咬緊牙關,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安全防範措施,以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