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時濟世”方見“醫之大者”——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邱海波武漢戰疫“滿月”記
“我們稍微抓緊點,最多只能一個鐘頭”——這是邱海波坐下來後對記者説的第一句話。
邱海波,全國著名重症醫學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1月20日他臨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漢,作為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專家組重要成員參與抗疫戰鬥,擔負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導等多項工作。至今,他已在武漢整整戰鬥了一個月。
時間就是生命!對邱海波這樣的“國字頭”重症醫學專家而言,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每一分每一秒都關係著更多生命的安危,關係著疫情防控的大局。也因此,原先約定的採訪地點是50公里外的武漢市漢陽區,又被臨時改成了江夏區。原因很簡單,當時他恰巧在附近的重症醫院巡查。
武漢戰疫打到“最吃勁”的關鍵節點。越是危急越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能真正做到“匡時濟世”方是“醫之大者”——邱海波,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最前線”上衝在先 ——
“醫生醫生,就應該是臨床醫生”
身為我國第一位重症醫學博士,邱海波教授帶領的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已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ICU,是江蘇省乃至全國的重症患者救治中心。所謂重症醫學,就是“鬼門關”前最後的“救命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湖北,尤其是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的武漢,再一次成為邱海波的“主戰場”。
“每天都查房,觀察重症和危重患者的治療反應。今天上午看了兩個醫院病區的60個病人,其中遇到一例氣管插管脫出,緊急換了管。” 邱海波言語中“輕描淡寫”,但稍有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給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換呼吸插管,被傳染的風險有多大。從踏上武漢的第一天起,他每天輾轉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重症集中收治醫院的病房裏,類似的情況遇到遠不止一次。
重症收治醫院是“前線中的前線”。站上了“最前線”,邱海波還要衝在“最前面”。俯臥位通氣技術治療對多數危重症病人有效,操作時要將插管患者翻身。這樣的“力氣活”,邱海波跟專家組親自上陣,一起動手。“ICU裏幾乎所有的重症病人都是‘盯’出來的,呼吸機和各種器械、用藥劑量一點一點調,不然人就沒了。” 邱海波説。
遠端看病例分析數據也可以搞研究,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上前線”?
“醫生醫生,就應該是臨床醫生。你不到床邊不看到病人,永遠不知道疾病的特點,不可能網上搜搜就能看好病!”邱海波説。一個實戰例證是,常規病人低氧時會嘴唇發紫,而現在新冠肺炎會導致心肌損害,病人的嘴唇沒有那麼紫,但實際氧飽和度只有30%—80%,呼吸隨時會停。這種臨床新發現的“無症狀”現象,現已被新命名為“沉默型低氧血病”。
把論文寫在ICU病床前,寫在戰“疫”最前線——這正是邱海波的學術精進之源。從2003年非典疫情到2005年四川省豬鏈球菌病疫情,從2008年汶川地震救治危重傷者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從2010年玉樹地震、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到2015年“812”天津特大火災爆炸事故……再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每一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身為黨員的他,都是第一時間踏進“主戰場”,衝到“最前線”,多次擔任國家醫療隊救治專家組組長,為搶救重症患者作出了重要貢獻。
“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邱海波就是一名身懷絕技的勇士!”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專家組一位“專家戰友”對他如是評價。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一位年輕醫護人員説,“看到邱教授這樣的大專家帶頭上了,大家心裏也都不害怕了。”
越是艱險越向前,“醫之大者”邱海波!
“最危難”中諫真言——
“我們建議儘快儘早隔離輕症病人”
截至2月18日24時,武漢全市已投入使用12座方艙醫院,收治病人8563人。將會展中心、體育場館等改造為“方艙醫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症患者。這一落實黨中央“應收盡收”要求的重要舉措,是國家專家組較早提出的建議之一。
2月初,武漢新冠肺炎新增患者快速增加。在社區走訪中,專家組早早關注到了居家隔離的風險。“在漢口醫院發熱門診,每天400—500名發燒患者。這些患者散落在家庭中非常危險。”專家組立即建議,改造武漢的賓館、體育館,作為收治輕症患者的場所。“要床等人,不能人等床!” 邱海波説,這就是建設方艙醫院的最初構想。
疫情防控全國“一盤棋”,權威專家就是大棋盤上最舉足輕重的“棋子”。派出“國字號”專家組,就是要向國家提供最專業的研判建議和應對良策。在武漢期間,邱海波和專家組成員多次當面向孫春蘭副總理彙報工作。一些建議當場拍板,迅速實施,成為打贏武漢戰疫的關鍵之舉。
剛到武漢時,邱海波負責巡查定點收治新冠肺炎的3家醫院,重症病房一床難求。向孫春蘭副總理彙報時,他建議重症醫學科、呼吸科專家下沉到重症病房擔任醫療組長。這條建議很快落實,大批專家迅速下沉,更多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重症患者缺床位、缺ICU醫生……根據病情演變及患者急劇增加的現狀,邱海波和專家組成員又向有關部門緊急建議,除了3家定點醫院外,武漢市區大型綜合醫院也應以收治重症患者為主,同時調度全國重症醫學團隊馳援武漢。這條建議,很快為亟需救治的重症患者騰出了1000多張床位。全國各地醫療力量馳援湖北的“大局面”也迅速形成,截至目前,全國調動的醫療力量已經遠遠超過汶川地震。
專家下沉、全國馳援、方艙醫院——大局漸定之時,回過頭再看,這3條極具戰略意義的建議,為決戰決勝打下堅實基礎。
“現階段的重點就是降低病死率。”“雖然叫新冠病毒,它也是冠狀病毒的一種,已經有了治療路徑。”“要特別關注有基礎病的老年人,治療關口一定要前移。”“除非進ICU紅區需要N95、防護服,對絕大多數人來説戴外科口罩就夠了。”……每一次發聲,邱海波都直面疫情關鍵,直擊社會關切。這既靠專業,更需勇氣。
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江蘇援黃石醫療支援隊醫療救治組(專家)組長黃英姿眼中,導師邱海波是一位“有著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 的學者,危難時刻敢於擔當,敢諫真言。
滄海橫流立砥柱,“醫之大者”邱海波!
“最恐慌”時定人心——
“大多數危重患者都能救出來!”
“事實證明,大多數危重患者都能救出來!”2月20日,邱海波的這一判斷,令人精神一振。
武漢戰疫“滿月”這天,邱海波得知一個無比欣慰的消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一名患者,歷經“重症—危重”階段,現已轉出了ICU。與此同時,越來越多重症患者化危為安。這不僅意味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得到延續,更意味著“重轉普”患者比例越來越高。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總體戰”,對廣大醫護人員而言,面對的“敵人”不僅是陌生的病毒,還有比病毒傳播更快的社會大眾的普遍恐慌心理。物資搶購、過度防護屢見不鮮,疫情發佈也常遭質疑。
越是紛繁複雜的局面,越要有權威的聲音。在疫情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階段節點,在每天從早到晚“連軸轉”忙碌之餘,邱海波都連續發聲——
“武漢會戰”千頭萬緒,致勝關鍵點在哪?邱海波一針見血:“重症和危重症的治療是當前臨床救治最關注的問題,如何降低病死率,如何降低輕症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發展是醫療的關鍵和重點。”
出院後新冠肺炎患者有沒有傳染性?會不會再次感染冠狀病毒?邱海波一錘定音:“康復期病人和出院的病人一般沒有傳染性,目前尚無二次感染病例。”
危重症病例有多少?新冠肺炎到底怎麼治?邱海波實話實説:“目前危重症病例佔到確診病例的10%多一點,從救治成功率來看,遠高於甲流、禽流感。對重症病人的治療,包括氧療、免疫調節、營養補給等,目前已經有了規範的治療路徑……”
“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專家組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關於疫情的權威資訊發佈。”邱海波説,民心定才能人心齊,才能眾志成城打勝仗。為此,邱海波一個月中已經多次坐在新聞發佈會的發佈臺上,直面各種疑問,回應熱點問題。
不僅有大場合發聲的擔當,更有“一對一”解惑的耐心。很多重症轉為普通型之後,患者出於恐懼心理不願搬出ICU,佔用了寶貴的搶救資源。怎麼辦?“沒事了,你很快就能出院!”這時,邱海波説一句話就管用。
“不必看著武漢的數字就恐慌,因為武漢是疫情原發地,在暴發流行階段流行強度高,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毒力就會下降,這是流行病學規律。事實上,外地重症病人的比例是很低的。即使在武漢,危重比例在減少,搶救成功率也遠高於甲流和禽流感。”談起當前武漢戰況,邱海波既謹慎又樂觀,既高度重視又堅信必勝。他透露兩則好消息:一是從整體講,目前床位基本滿足病人需要,基本應收盡收;二是數據統計顯示,專家最為關注的新感染病人重症和危重症比例少了。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決戰必勝,不勝不還!邱海波説,漢陽醫院一名患者,因低氧在急診時曾出現心臟驟停,今天去查房時已經拔管,人都能説話聊天了。“每天看到這些向好的新變化,我對明天充滿信心。”
匡時濟世踐初心,“醫之大者”邱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