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在華外企紛紛復工 對中國經濟信心不改
21日,中國商務部發佈一則消息:山東省32家韓資汽車配件企業在2月15日前全部復工。
這讓全球汽車企業都大大松了一口氣。此前,部分外國企業因為中國生産的零部件暫時短缺,一度出現生産困難。
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應約同韓國總統文在寅通電話時所指出的:疫情對中韓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的影響只是暫時的。現在,不僅是韓資企業,其他外資企業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陸續復工復産。
目前,上海、山東、湖南等地重點外資企業復工率超過80%,預計2月底多數地方的外企基本實現復工復産。這其中,特斯拉上海工廠2月10日正式復工,是最早復工的在華外資企業之一。
人們看到,在清晨的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約2500名返崗員工在入口處依次通過紅外體溫測試儀的檢測後,紛紛走向各自的崗位,開啟一天忙碌的工作。特斯拉除了為員工配備充足的口罩、護目鏡等裝備和物資外,還對工作區域進行嚴格消毒。這保證了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産的兩面兼顧。
外企陸續復工復産,再次展現了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的強大吸引力。
2017年以來,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今年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7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基本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平穩增長勢頭。
目前,在華外資企業的一個共識是,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福特中國公司負責人近日就表示,中國龐大的市場剛性需求還在,福特對中國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20日這天,有一則消息引起汽車業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中國最大動力電池生産商寧德時代回復媒體問詢時表示,目前與特斯拉已經簽訂了量産供貨定價協議,特斯拉將向寧德時代採購鋰離子動力電池。根據特斯拉的計劃,到今年年底,中國産特斯拉將實現完全國産化。
可見,中國完備的産業鏈對外資企業有多麼重要,這不僅方便它們開拓中國市場,也有助於降低經營成本。高盛公司2018年研究報告顯示,如果蘋果公司將生産與組裝全部移回美國,生産成本將增加37%。
這筆賬,外資企業自然會算。那些時不時出現的“外企搬離論”顯然無視經濟規律。美國一些政客借疫情之際,鼓吹把産業鏈從中國轉移走的説法,根本站不住腳。
為了幫助企業復工復産,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強調內外資企業同等對待、一視同仁,保障外資企業同等適用支援政策,還指導外資企業用足用好應對疫情各項支援政策措施。
以上海市為例,在出臺促進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28條措施後,截至2月15日,先後收集梳理了兩批共140余家外資企業名單報銀行,以便它們享受相關融資優惠政策;梳理了3家重點外資防疫物資生産企業名單報財政部門,以便它們享受相關財政政策。
這兩天,船用鍋爐生産商阿法拉伐(青島)工業有限公司正在加緊交付一批銷往韓國和日本的訂單。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説,如果沒有當地政府的支援,不可能這樣快地恢復生産能力。
幫人就是幫助自己。在這場中國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在華外資企業表現令人印象深刻。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月14日,外資企業對中國抗疫援助累計捐資捐物總額超17.6億。除了現金捐款外,它們還捐贈了大量基本生活用品和專業醫療用品。
這就像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葛國瑞所説,“我們想用行動證明,我們也是中國社會的一分子。” 他還説,從商會會員企業高管們的反饋看,在華美企依然對中國經濟抱有信心,美國企業界願與中國加強合作。
當前,在中國人民的艱苦努力下,疫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中國正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有信心有能力實現既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疫情不會削弱中國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需求,不會動搖中國長期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也不會動搖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決心。
那些與中國共克時艱的外資外企,定會與中國一起迎來春暖花開。(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