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們在一起共同奮戰”

2020-02-07 10:3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來了來了,大家準備接收患者。”

  2月5日晚6點,武漢洪山體育館內,身著白色防護服的醫護人員,站在標著“中國衛生”字樣的白色醫療帳篷裏待命。北門駛來一輛白色救護車——剛被改建為“方艙醫院”的體育場館迎來了首批醫院分流患者。

  護士章瑩告訴記者,她是江西醫療隊的,來自江西省鄱陽縣湖城醫院普外科。1月28日,她獲知增援武漢的消息,立刻寫下“請戰書”,隨隊友一起趕赴武漢。在新建的“方艙醫院”裏,還有上海、河北、江西、廣西等地的緊急援助醫療隊。除了醫療隊,在武漢洪山體育館,已經有40多名洪山體育中心職工通宵奮戰,還有武漢市各區的39名志願者、協調物資的社區工作人員,以及保障餐飲的商戶。

  13座“方艙醫院”,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趕建完成,沒人能夠旁觀。勁往一處使,眾志方成城。它匯聚的是萬眾一心的力量,凝聚的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必勝信念。

  盡銳出戰的“白衣戰士”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從四面八方奔赴一線的,是人們熟悉的“白衣戰士”。

  1月30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門診大廳裏,院區一線臨時黨支部幾十名黨員面向黨旗莊嚴宣誓,之後火速奔赴發熱門診。2月5日,這批連續奮戰數日、剛從一線替換下來休整的醫護人員顧不得多休息,又立刻投入到擴充建設現場。滿頭大汗的同濟醫院院長王偉在現場反覆説:“我們收治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重症患者,多一張床位就能多救一個患者!要力保擴建的550張新床舖到位!”

  武漢協和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醫師朱彬在疫情暴發後,歷經曲折“逆行”1000多公里回到武漢。從1月31日開始在發熱門診坐診,6小時一個班次。朱彬説,他們休息的地方統一安排在醫院賓館,一旦穿上防護服,必須6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否則一脫一穿就是半小時,會耽誤診療。

  7年未休假的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主任杜榮輝原本答應女兒去外地度假。疫情暴發後,負責全院疑似和確診患者診斷治療的杜榮輝,每天穿梭在3個隔離病區查房,觀察100多名患者狀況。早上8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連軸轉。“我失約了,但沒辦法,這是為了救治患者。”杜榮輝説。

  53歲的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志芳,在呼吸內科工作30多年。除了負責一個隔離病區的查房任務,經驗豐富的蔡志芳還要為全院職工看診。隨著漢口醫院收治的患者越來越多,蔡志芳的每天工作時間在10小時以上,有時為了搶治重症患者,到淩晨兩三點鐘才能走出病房。

  對比22天前的照片,現在的蔡志芳難掩面容憔悴,散在帽檐外的頭髮還來不及整理,黑眼圈非常明顯。但從僅露在外面的眉眼間,仍能感受她的堅韌。

  “武漢本地的醫護人員都在那拼命,我們援助隊沒有理由退縮,只有用行動給他們點讚。”2月4日,是張元智在武漢市新洲區人民醫院上臨床的第一天。這位青海省首批赴湖北醫療隊隊員,到達武漢後就加入到重症監護工作中,兩天來幾乎很少休息。

  織牢源頭控制“安全網”

  “我們社區距離華南海鮮市場不足2公里,社區工作者僅26人,其中網格員18人,管理社區居民1.1萬多人、各類小區30多個。多數網格員月工資不到3000元。近期防疫工作風險性高,大家壓力不小,很多人都是憑著毅力在堅持。”武漢市江漢區唐家墩街道天門墩社區黨支部書記鄭青霞熟悉地説出一串數字。數字的背後,是她和同事們一起付出的辛苦。

  疫情發生,最基層的街道和社區成為防控壓力最大的地方。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沌陽街全力北職工社區網格員劉英,為排查230名社區“留守”人員疫情,逐一到府登記。她每天除了給職工宿舍樓道噴灑消毒水、在醒目位置張貼疫情防控宣傳單,還要配合門崗值班保安對進出小區的職工測量體溫。“社區疫情防控又細又累,但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盡心盡力,就沒有渡不過的難關。”

  社區疫情防控重在“聯”和“群”。萬松街道工委副書記杜楊説,這兩個字就是要聯防聯控,群防群控,要靠公安、消防、衛生、應急管理等多部門聯合,加上社區群眾共同努力,就能織密築牢源頭控制的“安全網”。

  “現在我們社區有包括民警、消防、後勤保障等多個部門合作的聯防機制。”軍山街道川江池社區書記曾玉華説,社區防疫很瑣碎,工作員既要充當居民的“減壓閥”“安慰劑”,又要充當消防員、水電維修工,每件工作都要格外耐心。

  與城市相比,農村防疫更難。武漢黃陂區有很多打工者從漢口返回,許多人防範意識淡薄,不太在乎,有僥倖心理,加之醫療條件相對差,風險很大。“這就更需要我們把疫情防控當做頭等大事,人人出力、個個盡責,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第一時間處理。”在黃陂區紀委監委的檢查情況碰頭會上,大家形成共識。連日來,黃陂區各鄉鎮街道總動員、嚴落實,努力不留任何缺口漏洞。現在,黃陂區鄉村道路都實行了管控,只留下應急通道和緊急出口。各鄉村通過到府或打電話的方式給每戶農民做工作,實現了做好防控、人人有責。

  沒有“旁觀者”的戰鬥

  萬眾一心,不僅僅在武漢。疫情阻擊戰打響後,很多人與武漢人民共同抗擊病毒。

  1月31日,劉峰終於按期完成雷神山醫院室外管網工程交付。40歲的劉峰是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裝公司員工,看著眼前平整的土地,這位東北漢子佈滿血絲的眼裏流下淚水。“太不容易了,但這一切都值。”為了工程儘快交付,他已經連續奮戰5天,平均每天睡眠不足3小時。

  防控戰中,江城之外每個人都不是看客。1月28日下午4點,3輛重型卡車從山東臨朐出發,將100多噸消毒劑連夜運往湖北。山東城際卡航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勇説,1月27日下午接到支援通知後,他們連夜從德州、諸城和濰坊市區各調配一輛卡車,組成救援車隊,長途奔襲20多個小時,終於將物資運抵湖北黃岡。

  2月4日淩晨1點,一架裝有85.115噸、價值2000萬元防護物資的貨機抵達武漢。武漢大學校友企業家聯誼會秘書長蹇宏説,這是第3批省外武大校友企業家聯合出資購買的物資。再過4個小時,這批物資會發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醫療機構。“眾人划槳開大船,這場戰鬥沒有‘旁觀者’。我們要讓奮戰在防疫一線的人們知道,我們永遠在一起並肩前行。”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