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時政新聞眼丨春節前夕考察,習近平首站踏訪邊城騰衝

2020-01-20 15:31: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1月18日,習近平結束對緬甸的新年首訪。有人注意到,媒體報道的是回到國內,而不是回到北京。19日下午,總書記的身影出現在與緬甸接壤的雲南省騰衝市。這一天是臘月廿五。總書記把春節前夕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的第一站,選擇在了這座邊城。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春節前夕赴雲南考察

   司莫拉佤族村: 總書記情係少數民族脫貧

  19日下午,總書記來到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他走進村民家中了解脫貧攻堅情況,並向大家送上新春祝福。

  △從司莫拉佤族村遠眺,田園在望。司莫拉,佤語是“幸福的地方”。這是一個有500多年曆史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總臺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司莫拉佤族民俗文化陳列館。(總臺央視記者韓銳拍攝)

  △木鼓,佤語稱為克羅克,是佤族的傳統祭祀工具、樂器和報警器具,分公鼓、母鼓兩種。木鼓上刻的牛,是佤族的圖騰。(總臺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獨家視頻丨鼓手在木鼓屋敲響木鼓。當地群眾也隨之在佤族風情廣場跳起歡快的民族舞蹈。(總臺央視記者章猛拍攝)

  雲南是擁有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五年前的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雲南考察時,就走進一個叫古生村的白族傳統村落。去年4月10日,總書記還專門給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群眾回了一封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時政新聞眼》了解到,白族、佤族、獨龍族都屬於雲南特有的民族。去年,佤族等6個民族實現整族脫貧。

  △在司莫拉佤族村,總書記走進村民李發順的家。李發順全家六口人,2017年通過養殖生豬等方式實現脫貧。這是奶奶和孫女正在貼福字。(總臺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過年做這種大米粑粑是當地的風俗。(總臺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獨家豎屏視頻|總書記和佤族村民一起體驗製作大米粑粑。

  △一家人送走總書記後,《時政新聞眼》給他們拍了這張全家福。(總臺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總書記不止一次説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新年伊始,他通過走訪司莫拉佤族村,再次釋放了這一鮮明信號。

  △在村裏,總書記還走進了這家小超市。(總臺央視記者韓銳拍攝)

  △總書記離開村子時,村民們聚集到佤族風情廣場為他送行。(總臺央視記者韓銳拍攝)

  △獨家豎屏視頻丨習近平敲響佤族木鼓 祝願國泰民安

   和順圖書館: 一座“最牛鄉村圖書館”

  在騰衝,習近平考察的第二站,是古代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順古鎮。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考察騰沖和順古鎮

  和順是著名的僑鄉,和順人幾百年前就出國闖蕩“走夷方”。

  △在和順小巷的走夷方館,《時政新聞眼》發現了一本《陽溫墩小引》,它直白詳盡地描述了走夷方的艱難險阻,同時也循循善誘地教家鄉子弟如何避險處事,可謂雲南山裏人最早的“出國必讀”。

  和順人有著崇文尚教的傳統,明清兩朝出了四百多位舉人、秀才。這裡的和順圖書館是全國藏書最多的鄉村圖書館,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日下午,總書記走進了這裡。

  △和順圖書館始建於1928年,由當地旅緬華僑捐資創辦。曾有三位著名大學校長為這座鄉村圖書館揮毫題詞:原北大校長胡適先生題寫“和順圖書館”,原中法大學校長李石曾先生題寫“文化之津”,原雲南大學校長熊慶來先生題寫“民智泉源”。

  △和順圖書館現在藏書13萬冊。這是藏珍樓的珍本圖書。(總臺央視記者王哈男拍攝)

  △這裡年代最為久遠的藏書,是國民黨元老李根源捐贈給該館的乾隆刻本《楊升庵全集》。楊升庵就是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楊慎,曾貶居雲南三十年。你一定讀過他寫的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和順圖書館還珍藏著一段令人難忘的故事。1927年4月30日下午,和順圖書館前身“鹹新社”創始人之一、滇西教育家李景山在騰沖和順高小學校上課,當他講到帝國主義列強佔我東北的醜惡行徑,義憤填膺,當堂病倒,五個小時後憤然辭世。為了紀念景山先生,學生們把他當時在黑板上勾畫的東北簡圖和板書原狀做成雕刻,“因刊之,以志不忘”。

  這不僅是一塊板書,更是一部鮮活的愛國主義教材,一直珍藏在和順圖書館藏珍樓,人們在它面前駐足,接受“最後一課”的心靈洗禮。

  △珍藏板書雕刻。(總臺央視記者米鶴拍攝)

   艾思奇紀念館: 留給共産黨人的啟示

  在和順古鎮,習近平總書記重點了解絲綢古道交往、歷史文化傳承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除了和順圖書館,他還專程到了艾思奇紀念館。

  2016年5月17日,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時提到了一串光輝的名字:“在長期實踐探索中,産生了郭沫若、李達、艾思奇、翦伯讚、範文瀾、呂振羽、馬寅初、費孝通、錢鐘書等一大批名家大師,為我國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進行了開拓性努力。”這其中就有艾思奇。

  △艾思奇紀念館正門。(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艾思奇雕像。(總臺央視記者張宇拍攝)

  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騰沖和順人,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毛澤東曾稱讚他是“黨在理論戰線上的忠誠戰士”。

  △1937年12月,毛澤東在讀了艾思奇的《哲學與生活》後給他寫信,並邀約就書中有關問題進一步探討,“今日何時有暇,我來看你。”(總臺國廣記者蔡靖驫拍攝)

  △艾思奇曾寫下《大眾哲學》《辯證唯物主義綱要》《哲學與生活》等著作。這是他的部分手稿。

  △艾思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倡導者和忠實踐行者。這是他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講《社會發展史》。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全黨尤其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他曾幾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共産黨人要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看家本領”。本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就全文發表了總書記2013年12月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這次總書記到騰衝考察艾思奇紀念館,向全黨傳遞的正是掌握好“看家本領”、不斷開闢新境界的強烈信號。

  △今年64歲的寸茂鴻全程為總書記講解。他也是艾思奇紀念館原館長。

  △總書記離開和順古鎮時,當地群眾和遊客熱情相送。(總臺國廣記者蔡靖驫、央視記者龔雪輝拍攝)

  雲南騰衝的艾思奇先生

  被稱為“人民的哲學家”

  毛主席曾為其題字

  “學者、戰士、真誠的人”

  有哪位名人來自你的家鄉?

  是歷史人物、英雄楷模

  或是文化學者、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點擊下圖或長按識別二維碼,參與互動留言

  監製丨申勇

  主筆丨龔雪輝

  責編丨鬱振一 侯艷

  視覺丨陳括

  編輯丨杜弘揚

  互動丨林智宇 劉衝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