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編自導自演,滬上近40場鄉村春晚熱鬧迎新年 | 新春走基層
農曆庚子鼠年即將到來,一場場鄉村春晚在金山、閔行、松江、青浦、嘉定、崇明開演,熱熱鬧鬧迎接新年。這是滬上首次集中推出“村晚”,近40場活動涵蓋匯演、展覽、市集、非遺互動體驗等,展示各區鄉村文化振興的特色成果,而唱主角的無一例外是村民。
這邊廂,文藝演出現場掌聲不斷;那邊廂,燈籠DIY、糖畫、捏面人、手工蒸糕等民俗集市的攤頭前人頭攢動……這是1月17日在閔行區華漕鎮趙家村舉行的鄉村春晚現場,濃厚的節日氛圍竟吸引了不少外國友人參與。“這是什麼材質做的,真好吃!”品嘗著香糯可口的當地蒸糕,來自美國的尼克讚不絕口。在附近國際學校工作的她第一次在上海過年,她説她喜歡這裡的氛圍,“中國新年真熱鬧!”
一旁的舞臺上,充滿本地特色的原創快板、歌舞、戲曲等,受到了村民的喜愛。仔細聽,不難發現,這些節目中融入了許多村裏的實際工作內容,比如垃圾分類、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等。原來,2016年初,趙家村啟動“五違四必”整治,在黨建引領下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短短三年間,這裡已從違建“重災區”轉變成一處人少景美的“後花園”,成為全區“美麗鄉村”示範建設點。於是,村民們便以此為主題推出了這樣一場“鄉村春晚”,分享心中的喜悅。“這就是鄉村春晚的精髓。村民參與、村民演出,演村民的故事給村民看。”閔行區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説。
農村的文化活動,除了等著上面配送,還能做些什麼?嘉定區華亭鎮的做法是:成立田園百姓藝校,開設戲曲、合唱、舞蹈、時裝、器樂、書法、花卉等培訓班,通過培養本地的文藝團隊,豐富村民的文娛生活。
1月16日,在華亭鎮市民中心舉行的一場“村晚”,集中呈現了村民們在田園百姓藝校的學習成果。時裝秀《上海謠》、滬劇《羅漢錢》選段、扇子舞《祝福祖國》、古箏合奏《趕花會》、廣場舞《點讚新時代》……一個個節目全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這之中,舞蹈社、戲曲社最忙,一個節目演完,大家趕緊去後臺換衣服,馬上就輪到下一個節目了。“以前收完莊稼,曬谷場空出來了,大家就跳跳廣場舞,後來鎮裏組建舞蹈社,請專門的老師教導,我被選拔上了,一週四五次排練,我騎著電瓶車來,一次不落。”用方言談起這段經歷,來自塔橋村的金德娟語氣中不無自豪。
原創滬劇表演唱《連心小廣播》掀起了整場“村晚”的一個小高潮。節目以華亭村田間地頭的有線廣播為素材,講述了當地播音員用方言向村民們播報新聞、傳遞實用生活資訊的故事。演員們運用説、表、唱、演多種形式,形象而活潑地生動展現了小廣播不可替代的連心作用,精彩的表演看得坐在臺下的導師、上海勤苑滬劇團團長王勤熱淚盈眶。“由村民組建一台完整的演出,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沒想到完成度這麼高,滬劇裏細膩的東西也出來了。”王勤告訴記者,她從去年開始擔任華亭田園百姓藝校戲曲社的導師,短短半年後,學員們的水準令她驚喜。
一台“村晚”,讓華亭鎮看到了鄉土文化復興的機遇。據該鎮文體服務中心負責人樊玉青透露,他們今年將著重打造“華亭社戲”,目前正召集“筆桿子”挖掘當地的人文故事和傳説。“在我們北新村就流傳著一個牛郎織女的故事,劃銀河的時候,有一條線落在地上形成了一條河,就是如今的黃菇塘。華亭鎮志裏也有這個故事的記載。下一步我們要把這個故事搬上舞臺。”
1月18日,以“金山如畫”為主題的鄉村春晚將亮相金山廊下鎮新農村大舞臺,並在國家公共文化雲等數字網路平臺進行全國直播。
業內專家指出,從閔行到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由村民們自己打造的“村晚”,看似只是一台戲,其實正是鄉村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