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看“六穩”:因何要“穩” 如何求“穩”
年底看“六穩”:因何要“穩” 如何求“穩”
硬招實招擲地有聲 經濟韌性潛力活力彰顯
12月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定調2020年經濟工作時強調“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從去年7月面對新問題新挑戰首次提出“六穩”,到去年底要求進一步“六穩”,再到此次政治局會議,“六穩”已經成為去年下半年至今,並將延續至2020年的我國宏觀調控一以貫之的重點。
今年以來,在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背景下,我國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前三季度6.2%的增速領跑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物價、就業、國際收支,四項宏觀經濟核心指標均總體平穩。“穩”的同時更有“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發展方式加快升級,新動能不斷累積,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已邁入深水區的改革穩步向前,中國經濟韌性、潛力、活力全面彰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
站在當前的時間點上回望,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背後,離不開在穩中求進的基調下,“六穩”的貢獻。
因何要“穩”?
緣于問題導向:縱觀國際,我國經濟運作面臨的外部環境明顯變化。把脈國內,我國經濟運作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要讓“黑天鵝”飛不起、“灰犀牛”衝不動,既要有先手,也要有高招。要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部動力,需要把握長期大勢,抓住主要矛盾,守住定力、穩住方向,辦好自己的事。
緣于底線思維: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穩,經濟社會大局才能穩定。要牢牢托住穩就業、避免大規模失業,要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必須讓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
如何求“穩”?
就業、金融、外貿、外資、投資、預期,六個方面相互關聯,又與經濟增長互為因果。如何協調推進六個“穩”,又如何把握好“穩”與“進”的辯證關係,四個堅持指明瞭航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品質發展。
怎樣看“穩”?
2019年,“六穩”貫穿全年,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從中央到地方層層部署,在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所有硬招、實招擲地有聲。
——穩就業,位列“六穩”首位。就業穩,則人心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強調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橫跨20多個部委的國務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力促政策協調聯動。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更大規模減稅降費,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支援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充分發揮民營經濟作為新增就業主渠道的作用。
在貴州,雲上刺梨花科技有限公司乘減稅降費等政策東風,建成了刺梨原材料培育基地和生産加工基地,新增約80個就業崗位,讓更多的鄉鎮居民“足不出鄉”即可就業。
全國來看,今年前10個月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2個月實現全年目標,新增就業連續7年超額達標。
——穩金融,其要義在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同時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的關鍵任務,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其中重點。今年以來,防風險取得積極成效:有效穩住了宏觀杠桿率;平穩有序處置高風險機構;大力整頓金融秩序;應對金融市場波動風險;補齊監管制度短板。總體看,經過一年多的集中整治,我國金融風險逐漸轉向高位緩釋,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在金融支援實體方面,金融系統流動性向實體經濟傳導渠道更暢通,資金供需關係更合理。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了13.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萬億元。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等多項金融數據整體向好,正是實體經濟存在較強的資金需求和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強共同作用的結果。
——穩外貿,對於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而言,這關乎經濟發展全局,關鍵則在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今年以來,先後出臺一系列自主降低關稅政策,下調進口環節增值稅稅率,完善財稅金融支援,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提升貿易便利化……一系列舉措為外貿企業派發“紅包”,新一輪高水準開放激發市場活力。
南京德朔實業有限公司逾90%的産品遠銷海外,今年前8個月累計銷售額約28億元,同比增長超五成。“一系列穩外貿降成本的舉措實實在在緩解了資金成本壓力,推動新一輪産業升級,使我們的國際競爭能力大大增強。”談起逆勢增長的秘訣,其負責人賈貫華説。
外貿一頭連著國際,一頭連著國內,穩外貿對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增加居民收入和財政收入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在全球貿易低迷的背景下,我國外貿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態勢。最新數據顯示,前11個月,進出口總值28.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增長9.9%,高出全國整體增速7.5個百分點。
——穩外資,同樣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改革開放40多年來,外資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外資企業在進出口、工業産值、稅收、就業方面分別貢獻了全國總量的約50%、25%、20%和10%。
今年以來,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新設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版的負面清單越縮越短。一系列擴大開放的舉措,增強了外資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的意願和信心。
從建廠動工到首批整車進入門店,從一片空地到具備製造能力的工廠,只用了10個月的時間,特斯拉在中國上海創下全世界最快整車廠建廠紀錄。“上海速度”讓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驚嘆,她欣喜地發現,伴隨中國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上海速度”正變成中國普遍速度。
今年前10個月,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3407家,實際使用外資7524.1億元,同比增長6.6%。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最近一期《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吸引外資730億美元,繼續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和外資流入最多的發展中經濟體。
——穩投資,是穩內需、穩經濟的扛鼎之舉。內需提供中國經濟強大支撐力,而投資正是內需的重要一翼。今年以來,穩投資精準發力補短板、惠民生、增後勁,更加強調“有效投資”。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力度,推出專項債新規,完善項目資本金制度,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重大項目……
在12月的第一天,西安72個穩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額達到786億元;在武漢,前10個月市級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563億元,提前兩個月超額完成2019年重大項目投資目標。其他省市也紛紛按下重大項目投資的“快進鍵”。
全國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長5.4%,投資增速總體平穩。投資結構也繼續優化,第三産業投資增長7.2%,高技術産業投資、社會領域投資增長速度在13%或以上,實現較快增長。
——穩預期,是“六穩”工作的重要落腳點。預期穩則人心穩。堅定發展信心,做好穩預期工作,才能有不斷破解前進道路上新問題、新矛盾的力量。
穩預期的治本之策在於堅定推進高品質發展,深化改革開放。今年以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經濟形勢,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更優的營商環境,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更開放的市場,這些都為企業注入了發展的信心。
世界銀行最新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繼去年一次性躍升32位後,今年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再次提升15名至第31位。中國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獲得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由衷點讚。
全國工商聯調查顯示,對當地經濟前景的信心、本企業盈利前景的信心較高的企業佔全部調查企業的比例均超過50%。稅務部門調查數據顯示,92.2%的納稅人認為減稅降費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於2020年1月1日起實施,增強了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的信心。“我對中國近年來推進的包括減稅、外資開放等深化改革的舉措以及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表示樂觀,會繼續關注這些舉措的執行落地。”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彭捷寧説。
實踐證明,做好“六穩”工作,是有效應對複雜多變國際經濟環境,變下行壓力為上行動力,保持我國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正確決策,也充分印證了我國經濟有足夠的韌性和充足的騰挪空間,我們有足夠的底氣和信心應對各種挑戰。
站在當前的時間點上往前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我們要堅持用辯證思維看待形勢發展變化,增強必勝信心,善於把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大動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中國經濟航船即將駛入2020年,在這一關鍵收官之年,“六穩”仍將全面推進,為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護航,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駛向經濟體量與發展品質的歷史性新航程。(記者 孫韶華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