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渠清水向北流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段效益明顯

2019-11-22 16:38: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南陽11月21日消息(記者劉一荻)從河南淅川縣陶岔渠首開始,丹江口水庫甘甜的南水流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一路向北奔騰1432公里,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調水,最終匯入北京團城湖和天津外環河,滋潤著乾涸的北方大地,優化了我國北方水資源配置。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起點、“水龍頭”,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渠首分局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來,中線工程安全運作5年,向北方調水量超255億立方米,向沿線供水量近243億立方米,其中生態補水達21億立方米,中線工程直接受益人口超過5859萬。

  守好“水龍頭” 把好“水質關”

  千里長渠起渠首。讓中線工程受益區人民喝上丹江口水庫甘甜清澈的南水,安全一直是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渠首分局工作的主旋律。

  記者了解到,渠首分局轄區工程全長187.545公里(含渠首大壩上游2km引渠),包括渠首樞紐工程和渠道工程兩部分。渠道工程以明渠為主,跨越沿線河流、公路等建築物以渡槽、倒虹吸等形式立體交叉。其中深挖方渠段58.411公里,填方渠段全長33.689公里。沿線佈置各類渠係建築物119座,跨渠橋梁185座。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渠首分局黨委書記、局長尹延飛向記者介紹,為了保證南水的過流速度,同時放大生態效益,選擇了開挖明渠的方式進行施工。11月的南陽依舊溫暖濕潤,渠道兩側的“狗牙根”和雞爪草仍綠意盎然。生命力強、固土能力突出讓它在這裡“如魚得水”,守護著超559萬平方米的渠道邊坡。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段,渠道兩側依然綠意盎然(央廣網記者 劉一荻 攝)

  守好渠道,更要把好“水質關”。陶岔渠首水質自動監測站是丹江水進入總幹渠後流經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水質自動監測站,是掌握進入總幹渠丹江水質的控制性站點,並於2017年1月份進入運作穩定階段。監測站負責人告訴記者,南水每天都會進行4次檢測,每6小時一組,並檢測89項參數,“所有數據都會直接上傳至水質監測平臺並進行校核,之後發送給渠首分局水質中心,最終會同步到南水北調中線建設管理局。”據該站監測報告顯示,2018年一類水佔比達到了92%,今年上半年保持穩定並持續向好。

  秋季的彩葉裝點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段(央廣網記者 劉一荻 攝)

  如今,渠首分局加強工程運作維護管理,根據實際情況分時段、分區域加大巡查力度。相關的手機巡查系統APP上線已經超兩年,人員管理和設備異常情況均可以實時上報,管理手段再上一層樓。此外,對照標準化建設相關制度標準,渠首分局正在推進實施標準化渠道、標準化中控室、標準化閘站和標準化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目前,淇河節制閘、白河倒虹吸節制閘通過中線建管局標準化閘站達標驗收,鄧州管理處中控室等已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三星級中控室”達標驗收並授牌。

  目前,渠首分局正在推進實施標準化渠道、標準化中控室、標準化閘站和標準化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央廣網記者 劉一荻 攝)

  南陽因南水而變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站在陶岔渠首大壩上的尹延飛看著丹江口清澈的南水擠過閘門慢慢填滿乾渴的渠道,“這麼大的工程在自己的努力下建好了,真有種孩子長大的感覺。”

  每個孩子的脾氣不盡相同。在尹延飛的眼中,水渠亦然。水質如何、邊坡土壤狀態穩定與否、周邊百姓體驗如何,“摸準了‘脾氣’就能更好地為它服務,就能更好地為受水地供水。”

  南陽因南水而變。明渠充沛的水量更改善了南陽的小氣候。金秋時節,花開正濃的高桿月季,紅葉如血的石楠和五角楓,裝點了這一浩瀚的工程。渠水中的小魚和岸邊草叢中的草籽、螞蚱、小蟲子成了不少鳥類的美食。根據渠首分局例行的生物普查顯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超50種的鳥類、10余種魚類、多種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等在這裡棲息。但尹延飛向記者解釋,動植物並不會對水質産生較大影響,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凈化水質、平衡生態,“我們見過一隻野雞帶了四隻小雞在這裡跑,還看見過水鴨子帶著小鴨子在水裏游泳,它們在這裡很安全,生活得也很舒服。”

  南水的到來也讓南陽市的生態環境變得更好(央廣網記者 劉一荻 攝)

  從2016年12月20日起,利用汛期棄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過白河退水閘向南陽市白河實施了生態補水。截至目前,丹江水已累計向白河供水1.3億立方米,明顯改善了白河水質及周邊生態環境,提升了白河生態景觀效果,也為市民休閒娛樂提供了良好的水環境。

  同樣發生變化的,還有周邊百姓對這條渠的感情。尹延飛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成功通水讓渠道邊坡檢修和橋梁的看護等工作成了“香餑餑”,這為南陽市提供了不少的穩定就業機會,當地百姓也在工作中和南水北調工程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很願意為南水北調工程做一份貢獻,他們很呵護這個渠道。”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