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麗中國網路媒體生態文明行】青海湖: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2019-11-15 18: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台灣網 劉洪羊 攝)

  台灣網11月12日青海訊 (記者 劉洪羊)12日,“美麗中國網路媒體生態文明行”記者來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青海湖,三個小時後,我們便愛上了這裡。臨返程前同行的記者還在依依不捨地感嘆:“要是能在這枕風入眠,伴水而居就好了。”

  由大到小由小到大,見證驚爆眼球的變化

  “2003年,我來到青海湖的時候,它仍然處於萎縮狀態,直到2005年開始,青海湖以每年20公分的高度回升。如今,和2004年的各項數值相比,青海湖整體水位高度上升了3米,面積擴大了300平方公里。”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向記者介紹,“以前有的人直接把車開到湖邊,開始洗車、洗臭腳丫子,現在這這種情況完全沒有了。”可以説在長達17年的工作中何玉邦見證了青海湖“由小變大、由大變小”滄海桑田的變遷。“特別是2018年後青海湖上漲的速度,真是驚爆眼球,本想在60歲才看到的情景,居然提前了”。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人與自然的共同努力。

  不敢貪天功己由,突出發揮人類主觀能動性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包括青海湖在內的青藏高原由幹冷性氣候轉變為溫室性氣候。青海湖流域溫度增加0.4攝氏度,降水量超過500毫米,導致高山冰川、高山積雪持續融化,降水量增加,融水雨水使入湖河流徑流量增加,為青海湖水位的回升創造了絕佳的條件。此外,從2000 年開始,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尤其對西部生態保護增加了投入。據記者了解,青海省政府先後投入1.78億余元人民幣,實施生態保護建設項目近50余項。並以生態為優先,走綠色發展之路。為平衡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把青海湖周邊區域分為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在核心保護區嚴管死守,防止污染和過度開發。在一般控制區內,做好鄉鎮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工作,並進行生態研學、自然體驗活動。“這不僅是一個門票經濟,還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帶動鄉鎮真正的發展”,周玉邦強調,“旅遊無外乎就是吃、住、行、遊、購、娛6字,吃、住、購、娛,依託當地鄉鎮;行、遊在青海湖邊,讓老廣大的遊客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

  “最好的保護方法是什麼?不要去干擾他。我一直説三句話,我愛你跟你沒關係,這叫保護;我愛你跟你有關係,這叫利用;我愛你跟你很有關係,這叫開發。”周玉邦包含深情的向記者説道。近幾年,青海省政府通過強有力的依法抓建、依法治理,青海湖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主要表現為“三增、三減、一不變”。三增:濕地面積持續增加,累計增加1.35萬公頃;高密度植被覆蓋率持續增大,累計增大21.33公頃;青海湖整體生態功能持續增強。三減:保護區沙地、裸地、鹽鹼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累計減少3960公頃。一不變:即保護區內保護功能性用地14年來保持不變。周玉邦表示,“三江源和祁連山的今天是我們青海湖的明天。但是青海湖的明天會更好,因為青海湖一個最大的優勢,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説,我們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完)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台灣網 劉洪羊 攝)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台灣網 劉洪羊 攝) 

[責任編輯:劉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