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幼兒園有了“第三隻眼” 視頻採集不等同於“監控”

2019-10-12 09:52:00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幼兒園有了“第三隻眼”,視頻採集不等同於“監控”

  “視頻資訊採集”不只是出於安全的需要,更多的還指向幼兒學前教育的意義

  有權調取監控的人員,應經嚴格審批,不能任由保安隨心所欲觀看特定監控

  某幼兒園一名幼兒因為發水痘,回家後手臂上出現紅點,家長卻執意説紅點是幼兒園老師用針刺的,家校雙方通過教室裏的監控錄影取證,才讓糾紛得以平息……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家長的過度擔心,使越來越多幼兒園、托育園乃至部分小學,在集體活動區域安裝監控。

  最新出臺的《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至2021年)》中提到,建立全覆蓋的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提高幼兒園技術防範水準,實現安全技術防範設施覆蓋幼兒集體活動區域。隨著幼兒園裏的“第三隻眼”越來越多,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會“縮手縮腳”嗎?記者為此展開調查。

  家長

  監控並不能實時連線

  安全防範不是簡單地安裝監控,而是如何更好地用好監控。如何使用監控需要有相應的管理制度。

  孩子在幼兒園摔傷,有家長覺得是老師沒有照顧好,其實是孩子在玩耍中出現的意外;也有家長擔心老師對孩子照顧不週,或者害怕出現言語上的傷害,於是在孩子衣角裏縫上錄音筆;還有一些祖輩到幼兒園接孩子放學,一接到孩子就會問“學校老師罵過你嗎?”面對這種種情況,懵懂的孩子很難做出清晰的描述和客觀的回答。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人們對監控設備的需求呼聲越來越高。為了讓家長放心、讓社會安心,可以在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還原事實真相,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在集體活動區域安裝了監控。

  在長寧區虹城幼兒園,每到開學總有新生家長提出,希望能在教室裏安裝監控,最好能將視頻實時連接到手機上,方便了解孩子在校的每日動態。目前,該幼兒園只在食堂、走廊、戶外活動區域等安裝監控。普陀區真如翠英幼兒園在托班教室裏裝有監控探頭。由於學校有兩個園區,從管理角度考慮,教育管理者在辦公室可以看到孩子的活動、門衛保安以及食堂等操作流程。如果家長希望看視頻,則需要按照相關制度操作。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部分幼兒園明確表示,監控並非家長可以實時看到。一所幼兒園因為家長能通過APP實時看視頻,結果一堂課上不停有家長打電話給老師,嚴重干擾了正常教學秩序。

  閔行區教育局學前教育科科長黃悅有8年幼教一線工作經歷。在她看來,在幼兒園集體活動區域安裝監控,如遇意外或糾紛,監控取證不僅能保護孩子,也保護了老師和園方。她舉例説,有個孩子摔傷了,原先家長對老師很不滿意,認為老師沒有照顧好,結果查看監控視頻後發現,孩子是在與同伴玩耍時不小心摔傷的。事實上,這位老師對孩子非常好。

  “安全防範不是簡單地安裝監控,而是如何更好地用好監控。如何使用監控也需要有相應的管理制度。”黃悅説,如果孩子在幼兒園一天都玩得很開心,那就完全沒必要看監控。

  老師

  要改變觀念積極教學

  攀爬等動作對幼兒的生長髮育有很好的作用,一旦老師在教學上“縮手縮腳”,將不利於孩子發展。

  教室裏多了“第三隻眼”,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被錄下來。“背後的眼睛”越來越多,會導致老師在教學中畏手畏腳嗎?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幼兒園一線老師説,在攀爬活動中,萬一孩子摔了,視頻監控顯示老師讓孩子做了危險動作,那“風險”就很大,要是以後孩子不願爬,乾脆就不爬了。還有老師感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時幼兒做錯事,事關原則性問題,老師要進行批評、教育,但批評、教育也會被記錄下來,容易讓老師産生壓力。有的孩子不願吃午飯,老師一般鼓勵孩子儘量吃飽,萬一吃多了導致嘔吐,家長可能會根據監控追究老師的責任……在市托幼協會秘書長、市教育學會副秘書長胡育看來,攀爬等動作對幼兒的生長髮育有很好的作用,一旦老師在教學上“縮手縮腳”,將不利於孩子發展。

  松江區教育局托幼辦主任何琳芳説,不同於中小學35至40分鐘一堂課,幼兒園班級保教人員的配置為“兩教一保”,教師從早上7時30分進班後一直到集體活動、午餐,經常連續4、5個小時在教室裏。老師4、5小時集中教學,中途也需要喝水、休息、調節,但老師的個人活動在教室裏被實時監控,容易産生心理壓力。

  黃悅建議,老師也需改變觀念,比如:園長看監控並不是為批評老師或者扣錢,而是幫助老師挖掘亮點、找到問題,促進教學上的成長。老師也要敢於堅持原則,積極教學。

  園方

  對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科學、客觀地看待校園裏的“第三隻眼”?關鍵要加強家校之間的信任。家委會也可發揮更多作用。

  採訪中,也有家長質疑:為什麼孩子的童年要暴露在監控探頭下?

  如何科學、客觀地看待校園裏的“第三隻眼”?胡育表示,關鍵要加強家校之間的信任。在國外,孩子在校園裏運動骨折了,就診治療後,家長會認為給學校管理添了麻煩。可如果家校之間不信任,就會因一點小事糾紛不斷,有的家長甚至會提出高昂的索賠。營造家校信任的良好氛圍,家委會也可以發揮更多積極作用。

  在閔行區推行多年的“閔豆家園APP”,將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情況通過照片等多種形式及時傳遞給家長。在一些家長微信群中,老師也會集中展示有意義的集體活動等。家校互信也對教師隊伍和園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不斷提升幼教的專業程度。老師主動與家長分享、溝通幼兒在園活動,與家長達成共識;另一方面,學校定期組織開放活動,讓家長更充分地了解學校和老師。如真如翠英幼兒園每個教室門口都貼著幼兒一日活動、餐飲功能表等內容。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