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那些事兒】羅伯特庫恩:中印攜手抗擊貧困 破解人類共同挑戰

2019-10-12 10:01: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中國日報網10月11日電 中國問題專家、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羅伯特庫恩認為,同為人口大國的中國和印度走在各具特色的不同發展道路上,兩國同為發展中國家,也都面臨著扶貧減貧問題。儘管兩國的貧困人口在成因、數量和程度上存在差異,但是在反貧困的經驗等方面可以相互借鑒。

  10月11日,庫恩在《中國日報》發表題為《中國和印度可以共同抗擊貧困》的評論文章稱,進入21世紀以來,中印這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和兩個文明古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日益成為國際社會和兩國自身的主軸。如果説本世紀上半葉由中美關係定義,那麼下半葉或將由中印關係定義。全球繁榮,甚至全球和平,將日益依賴於中國和印度,以及兩國合作的程度。

  作者認為,儘管中國和印度之間仍存在一定分歧,但中印關係的重點應該是兩國如何合作,利用彼此的優勢和經驗。

  首先,兩國的戰略願景驚人地相似,在兩國的短期和長期願景中,減貧都是核心,而正是這種明確的共同性可以促使中國和印度為了共同利益而共同努力。

  印度的反貧困運動有三大理念:包容性增長、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業轉型。針對個人的行動包括保健和營養、教育和技能發展以及性別平等。

  在印度總理莫迪的願景中,基礎設施建設非常重要:高速鐵路、內河航道、連接所有村莊的全天候公路、連接25萬個村莊的寬頻設施。

  而基礎設施則是中國引人注目的扶貧成功經驗的根本推動因素之一,中國有句老話:“要想富,先修路。”

  庫恩表示,近幾年,他的研究重點是中國的精準扶貧實踐,因而對中國的扶貧運動有切身體會。

  改革開放的幾十年裏,中國領導人把重點放在了經濟增長上,讓數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理念。“精準”是指為每個貧困家庭定制個性化的脫貧方案。中國的精準扶貧,每年使1000萬至1400萬人擺脫絕對貧困,其成功與否取決於嚴格、量化和透明的程式。脫貧標準除了以年收入標準方法衡量,還包括要有足夠的醫療、教育、甚至衛生設施,如是否有沖水馬桶。

  中國扶貧採用了多種扶貧方法:産業扶貧,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微型企業;異地搬遷,將人們從偏遠地區轉移;提供教育和培訓;為生活在環境脆弱地區的人提供生態補償;還有社會保障、醫療補貼和對失業者的直接補貼。每個貧困家庭都得到了幫助,每個村莊都有指定的官員來執行有針對性的措施。省、市、縣、鄉、村五級黨組織負責人共抓扶貧。第三方機構定期和隨機進行評估,以確保準確性。

  庫恩説,這些年來,他走遍了中國許多地方,包括最窮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儘管我自以為對中國很了解,我還是對我的發現感到驚訝。”

  庫恩發現,每個貧困家庭都有自己的檔案,一個名副其實的筆電,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目標計劃,以使每個家庭擺脫絕對貧困,每個家庭的脫貧進程都定期受到評估並集中報告。2019年初,中國生活在絕對貧困中的人數已經下降到1660萬,中國有望在2020年消除所有絕對貧困。

  中國和印度如何攜手合作,分享經驗,團結起來抗擊貧困?

  作者稱,為了促進這一進程,不妨在北京和新德里設立“扶貧機構”研究所,效果有三:

  第一,推動兩國減貧程式、項目和經驗雙向交流。

  第二,優先實現減貧的數字化,如遠端醫療和網際網路教育。

  第三,中國和印度能夠在其他發展中國家開展扶貧合作,綜合彼此的程式、項目和經驗。

  研究所還應發佈包括白皮書、研究報告、個案研究、手冊等材料,定期舉辦會議和專家交流。

  作者最後説,中國表示,中國的智慧和經驗可以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提供新的途徑。印度指出,其獨特的發展經驗可以成為世界的典範。傳統觀點認為中國和印度是天然的競爭對手,但消滅貧困的目標卻可以使兩國成為天然的盟友。

  關於作者:羅伯特庫恩是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中國問題專家,2018年榮獲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