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教育,小歡喜——新時代家庭教育展現良性發展

2019-09-23 08:47: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

  大教育,小歡喜——新時代家庭教育展現良性發展

  新華社昆明9月22日電 題:大教育,小歡喜——新時代家庭教育展現良性發展

  新華社記者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全社會要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家庭到學校,從教育部門到婦聯,社會各個層面越發重視青少年的成長成才,更加支援家庭教育的發展,家庭、學校、社會共育的局面逐步形成,家庭教育展現良性發展。

  愛心陪伴:我的成長盼望你全程參與

  北京高中生小正的遭遇讓很多人唏噓不已。

  他的家庭條件非常好,原本是別人羨慕的“成功人士”之家。可小正的父母工作太忙了,要麼出差要麼出國,他還在襁褓中就被寄養在姨姥姥家,直到六歲上小學才回到父母身邊。

  可在父母身邊的生活和學習並沒有讓小正感到快樂。

  “他父母對自身要求高,對兒子也寄予厚望,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強勢’‘冷漠’的角色。”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楊新娥後來通過與小正及其父母長談發現,這對父母不僅對孩子被同伴欺負的情況毫無察覺,還經常批評甚至打孩子。

  初中開始抑鬱,高中嚴重抑鬱,最終在一次衝突中爆發,小正涉嫌故意殺人。

  悔恨讓小正的父母不停地流淚,但孩子的成長再也不能“復盤”。

  “不健康的親子關係、有問題的家庭教育容易導致未成年人犯錯乃至犯罪。”楊新娥説。

  遠在2600公里外的雲南省昆明市,坐在輪椅上的徐瑞陽説起自己的生活一臉陽光燦爛。

  兩歲時就被確診為“脊肌萎縮症”,醫生曾斷言她活不過四歲。但徐瑞陽的父母沒有放棄。他們到處找醫生、想辦法給她治療,並不斷鼓勵她“身體跟別人不一樣,但是其他方面你不比任何人差”。

  儘管徐瑞陽再也沒有站起來,但是她一直保持樂觀開朗,還被評為“最美中學生”標兵。在幸福家庭的滋養下,這個輪椅上的姑娘一路成為“學霸”,今年高考以607分的好成績被四川外國語大學錄取。

  徐瑞陽説自己很感謝爸媽:“他們一直支援、鼓勵和引導我,總是鼓勵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原生家庭中是否有愛與溫暖的陪伴,是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未來人際關係、工作關係、婚戀關係是否和諧的保障。”北京今雨來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首席心理諮詢師舒唱説,這份愛與陪伴似陽光,可以升出“小太陽”。

  父母也需要學習:我跟孩子一起成長

  “現在給大家30秒時間,把手上的A4紙撕碎。”新學期開學後的第一個週末,山東濟南泉城公園的一角,一位穿著“社會義工”背心的志願者高聲地説。

  話音剛落,40多位父親和孩子立馬行動了起來。孩子手勁兒小,撕了幾下之後,就交給一旁的爸爸。不到半分鐘,一張紙便被撕得稀碎。

  “現在再給大家5分鐘,請把這張紙拼回去。”這位志願者又高聲地説。

  “當時在場的爸爸和孩子都懵了——這紙哪能再拼回去?”山東濟南舜耕小學“爸爸俱樂部”負責人祝海龍笑著説,這是“爸爸俱樂部”在新學期組織的活動,主題是幫助孩子與家長了解垃圾分類的內涵與意義。

  舜耕小學“爸爸俱樂部”成立十年來,定期安排爸爸們走進教室上一堂課、組織校內籃球賽等活動,先後有4000多位爸爸參與其中。除此之外,學校還成立了“家長護衛隊”“辣媽聯盟”等家長組織,家長和學校成為互融共生的生態教育共同體。

  舜耕小學語文教師孫瀟童説:“鼓勵爸爸媽媽走近孩子、走入學校、走進教育,才能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在孫瀟童的班級,她曾組織孩子與家長相互寫信,進一步融洽了親子關係。

  “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溝通”“越管逆反心理越強”,湖南漣源市民盧順利對此體會很深。她有兩個孩子,“家庭教育”一直是她最大的挑戰。“以前教育孩子總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教育,這讓孩子難以接受,我也很鬱悶。”

  和孩子激烈爭吵、孩子賭氣冷戰甚至離家出走……“不少家長、孩子都因為教育不對稱痛苦不堪。很多家長來學校找老師求助,希望我們能‘支招’家庭教育問題。”長沙砂子塘泰禹小學校長李臻説。

  湖南教育出版社聯合國內多個家庭教育研究機構以及專家團隊聯手打造的網上家長學校,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和新媒體技術,整合“家校社”資源,搭建家長交流平臺,提供家長課堂、名校課堂、育兒常識等多方位服務,全面助力家庭教育的高品質發展。

  網上家長學校,為盧順利打開了一扇窗。利用碎片化時間,她系統學習了“這樣愛你剛剛好”專題,為自己面臨的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

  “網上家長學校讓家長通過線上個性化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真正為家庭帶去改變,是提升家庭教育品質的一個有益的補充。”李臻説。

  給家長“立規矩”:讓愛聚在孩子身邊

  女兒五年級下學期開始,河北石家莊市民邊娜母女倆的關係就變得緊張。

  “她開始不聽話、有自己的主意,質疑我的決定。”邊娜開始覺得同孩子的溝通方式必須調整,尤其是一天母女倆因為寫作業不及時的問題引發了爭吵,女兒質問:“媽媽,你每天除了讓我寫作業,還關心其他別的事情嗎?”

  許多家長都有過跟邊娜一樣的困擾,面對這種狀況,河北省教育廳創立“家長第一課”,邀請家庭教育名師,對家長進行年度家庭教育解讀和指導,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新年級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典型表現。

  “家長第一課”讓邊娜知道了問題出在哪兒。“孩子成長了,心理、生理都發生了變化。這是我必須面對的,但我還停留在過去,已經跟不上孩子的成長。”邊娜説。

  “家庭教育不是簡單地把孩子送去補習班,而是要在他們身邊一點一滴言傳身教。所以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給予更多高品質陪伴。”石家莊東風西路小學六年級班主任馬貝貝説。

  南京市鼓樓區馬穎雯一家以前相聚的時間並不多,丈夫王奎工作需要長期出差,這些年來,帶娃幾乎成了馬穎雯一個人的事。從今年6月起,《江蘇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正式施行,明確規定父母應當與子女共同生活。

  “今年6月這個條例施行讓我更有底氣要求他履行作為父親的職責。”馬穎雯説,經過家人一起溝通努力,現在丈夫出差少了,在家的時間多了,遇到麻煩事,一家三口可以坐下來開會,一起想辦法。

  “條例明確了家庭教育的任務和方法,可以歸結為‘立德樹人’‘言傳身教’八個字。”家庭教育專家王淑娟説,希望條例能夠督促更多的父母重視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僅在江蘇,重慶、江西、山西等地均已出臺家庭教育地方法規,為家長“立規矩”。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全國婦聯、教育部、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中國兒童中心等部門先後啟動“四好”幼兒家庭行動計劃、“中國家長節”“心繫婦兒—家庭教育空中課堂”等活動。暑期以來,各級婦聯組織深入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集中地區開展家庭教育和兒童關愛服務活動,50多萬名高校大學生、婦聯執委、三八紅旗手、巾幗志願者等參與志願服務。(執筆記者:李自良、白靖利;參與記者:趙琬微、謝櫻、蕭海川、任麗穎、陳席元)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