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70年瞰四川丨“産業+旅遊”,全國主流媒體探訪雅安鄉村振興路

2019-08-30 22:34:00
來源:四川線上
字號

  除此之外,當地還發展起了鄉村旅遊業。山丹梅指著山間的一排漂亮樓房説:“全鄉的民宿共有床位300余張,去年國慶節全部住滿。”她介紹,從原來種植玉米、馬鈴薯等的傳統農村,到現在轉型果樹種植、民俗旅遊、民宿經營等,七里壩村民的每人平均年收入已達到1.1萬餘元。

  大渡河中游沿岸常年陽光充足,土壤肥沃,得天獨厚的環境也是枇杷生長的樂園。下午5時,在美羅鄉保衛村,採訪團看到了大片枇杷林。鄉長趙伯陽介紹,美羅鄉是石棉的産業大鄉,全鄉的枇杷共有近萬畝,保衛村正是當地枇杷規範化、標準化生産的主産區。去年全鄉的枇杷産量達到了4000噸,産值5600萬元左右,成為了美羅鄉老百姓增收的“黃金果”。

  同處美羅鄉的山泉村,海拔近兩千米,非常適合老鷹茶的生長。當地相關人員介紹,2000年退耕還林時他們開始種植茶葉,到現在全村共種植約500余畝茶葉,每年産量達30噸左右,僅茶葉的每人平均收入逾千元,實現了增收致富。下一步,他們還將繼續擴大老鷹茶的種植面積。

  “這裡村村有産業,依託當地自然條件種植的品種又各不相同,規劃非常好。”津雲新媒體採訪中心主任白冬梅感慨,挖角鄉黃果柑“産業+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模式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説,當地環境優美具有少數民族風情,又有水果銷售,當旅遊和産業逐漸發展成熟時,相信會形成“以旅帶農,以農助旅,農旅融合”的良性迴圈。

  大洋網記者羅浩天發現,當地根據不同的條件種植不同的作物,發展各有特色,這一點非常科學。“可以感受到這些産業助力了當地鄉村振興,為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幸福。”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