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的中國精神】八步沙三代治沙人:用“白頭”換綠洲,再平凡也偉大!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來,美麗中國的建設賡續奮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新發展時期。此次,光明網推出“奮進的中國精神”系列特別節目,以微視頻的形式深刻講述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奮鬥事跡,傳遞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展現出的奮鬥擔當,感知奮進的中國精神。
本期,我們走近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看他們書寫的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綠色篇章。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位於河西走廊、騰格裏沙漠南緣。20世紀80年代初,這裡的6位老人為了保住家園向荒沙發起了挑戰。
八步沙是古浪縣最大的風沙口。1981年,這裡作為荒漠化土地開發試點向社會承包,在土門公社漪泉大隊當主任的石滿老漢第一個站出來,和郭朝明、賀發林、羅元奎、程海、張潤元5個人在合同上按上了紅指印,以聯戶的形式組建了八步沙集體林場。
説幹就幹,六個人把鋪蓋一卷、乾糧一帶,就進了沙窩子。幾經艱辛,終於在沙窩窩裏種上了將近1萬畝的樹苗。可第二年春天的兩場大風就把一半的樹苗刮斷了。
“沙漠上光禿禿的,風沙一大小樹苗就被颳起來了。(當時)百分之五六十的小樹苗都被刮掉了。我去跟林業部門彙報這些事情時説,這是天災這沒辦法,但是我們自己想辦法慢慢地栽。沙漠上那些有草的地方樹就能成活,所以我們一棵樹一把草,壓住黃沙防風掏,最後我們成功了。”張潤元説。
在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中,郭朝明的兒子郭萬剛幹的年頭最長。
郭萬剛説:“看著親手種下的樹木漸漸長大,小樹苗變成了大樹,就不捨得走了。就這樣,我和老人們堅持幹了30多年。沒想到通過30多年的努力,我們古浪縣的風沙小得多了。”
這一幹就是36年。在郭萬剛等第二代治沙人的努力下,如今的八步沙已經形成一條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8公里的防風固沙綠色屏障。
八步沙治理好了,治沙人也積累了一套獨特的治沙經驗。2003年開始,“六老漢”第二代人主動請纓,先後承包了黑崗沙、麻黃塘治理任務,還承接了國家重點工程西油東送、甘武鐵路、甘肅省道等植被恢復工程。
郭朝明的孫子郭璽是八步沙“六老漢”第三代治沙人,2016年他進入治沙隊伍。
“我種樹是從零開始的,跟著他們學。我栽上一棵樹就是一棵樹,為自己的家園做一點貢獻,也是微不足道的。”郭璽説。
就這樣,38年來,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累計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37.6萬畝,以愚公移山的毅力讓荒漠變成了綠洲。
監製:陳建棟 吳叢叢
統籌:章麗鋆 王營 施墨
編導:路天悅 萬霽萱 王欣夷
撰稿:張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