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譜寫“新福建”建設的壯美詩篇

2019-08-29 10:16: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福建篇

  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

  1949年8月25日,福建省會福州剛剛解放不久,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報《福建日報》在創刊號上刊登了《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鬥》的社論。從此,“新福建”成為八閩兒女的堅定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福建擘畫了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的宏偉藍圖。薪火相傳,砥礪前行,新中國成立以來,八閩大地與祖國同命運、共奮進,譜寫了“新福建”建設的壯美詩篇。

  70年接力奮鬥,70年滄桑巨變。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福建從經濟發展落後省份邁入先進行列,從交通閉塞之地變成通達世界的便捷之地,從對臺前線變為對外開放前沿,從絕對貧困成為小康富裕,從生態底色好提升到綠色發展強,八閩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福建的GDP達到3.58萬億元,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長了2800多倍,財政總收入超過5000億元,增長了6300多倍;每人平均GDP達到9.1萬多元,居全國第6位。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八閩兒女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高品質發展,一個經濟發展高素質和生態環境高顏值的新時代新福建迅速崛起。

  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福建永安市洪田鎮洪田村就成為全國第一個分山到戶的村莊,被稱為我國林改的“小崗村”;世紀之交,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在全國率先提出實施“生態省”戰略。如今,清新福建綠意更濃。2016年,福建獲批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先行先試、深入探索,福建注重發揮地方首創精神,探索“一地一品”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形成了武平集體林權改革、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莆田木蘭溪流域治理、漳州“生態+”綠色發展、廈門生活垃圾分類、永春全域生態綜合體、將樂常口生態小康之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經驗。福建還建立起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制,全省740條河流都有了守護神,越來越多的污染河段變得清澈見底、流水淙淙。目前,福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實施方案所部署的38項重點改革任務,均已制定了專項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

  1984年,福建率先在全國發起了“鬆綁放權”的國企改革;作為民營經濟最早的發軔之地,福建還創造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晉江經驗”。秉承敢為人先的精神,在綠色發展的理念引領下,如今的八閩大地深化改革再創輝煌。福建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産業,尤其是以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産業。動能轉換,引領新興産業發展駛入快車道。2018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達4300億元,高技術産業同比增長14.1%。

  今天的新福建,生態環境“高顏值”:2018年,森林覆蓋率66.8%,連續40年保持全國第一;全省12條主要河流Ⅰ至Ⅲ類水質比例95.8%;九市一區城市空氣平均達標天數比例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5.7個百分點。經濟發展“高素質”: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高到55.5%;新興産業勢頭良好,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第二産業;2019年上半年全省生産總值增長8.1%,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國。

  “從保護綠水青山到收穫金山銀山,新福建建設的實踐表明,一片藍天,一抹綠色,既是民心所盼,也是發展所需。只有把改善環境與發展生産力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真正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發展目標。”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鄭又賢説。

  《光明日報》( 2019年08月29日 01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