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更大決心發展自己 以更大力度促進改革

2019-08-10 10:0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 中美關係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是由歷史發展的規律決定的,應尊重客觀規律

  ○ 美國挑起經貿摩擦不僅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會增大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美國出現滯脹是大概率事件

  ○ 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中國有産業鏈、創新鏈、區域合作、大市場的聚合效應等4大支撐

  8月9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舉辦“中美關係發展趨勢評估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表示,中美關係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是由歷史基本規律決定的,應該尊重客觀規律。儘管美國步步緊逼,但經貿摩擦將拖累美國自身經濟及世界經濟。中國不願打貿易戰,但有能力也有底氣應對貿易戰。

  中美關係現狀是歷史規律的結果

  最近一段時間,中美關係紛繁複雜。與會專家表示,中美關係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是由歷史發展的規律決定的,應尊重客觀規律。

  中美關係的高度複雜和發展趨勢,首先是由大國博弈的基本規律決定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王鴻剛表示,大國博弈乃是過去500年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常態,而且大國博弈必然全面而激烈。蘇聯解體後,國際格局相對穩定下來,給人們一種“歷史終結”的錯覺,但實際上大國博弈根本沒有停止。如今,中美成為國際博弈的主角,有很強的必然性。中美在經貿及其他領域的摩擦和博弈不斷升級,乃是歷史發展中必然出現的重大事件,將是21世紀國際政治的主旋律。

  第二,中美關係的高度複雜和發展趨勢是由霸權興衰的基本規律決定的。王鴻剛表示,推動霸權走向興盛的那些因素也可能為其衰落埋下種子。美國現在對中國極限施壓,看似來勢洶洶,但美國對華戰略實則處於進退失據的兩難狀態,當前對其霸權的潛在挑戰和對其地位的維繫力量,均來自中國,美國一方面想要打壓中國,另一方面又要倚仗中國,希望分享中國擁有的最有活力市場,特別是在全球長期停滯風險增大和全球總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反反覆復、言而無信的原因。”

  第三,中美關係的高度複雜和發展趨勢是由後發國家謀求發展的基本規律決定的。王鴻剛説,全球化導致多極化,後發國家總是有更強的動力通過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來實現後來居上,歷史上每一輪全球化過程,都帶動了其他後發國家的群體性崛起。在大國博弈中,往往是更加善於調整改革、更加順應時代潮流的國家獲得最終勝利。美國對我們的施壓,如果應對得當,很可能成為中國下一階段發展的巨大動力,幫助新時代中國贏得更大戰略主動。

  第四,中美關係的高度複雜和發展趨勢是由時代進步的基本規律決定的。王鴻剛説,全球生産力的不斷發展和世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總是通過國家之間的競合博弈來實現的,每個國家主觀上維護各自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在客觀上會使得每個國家的形態日趨完善、國家能力不斷增長,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推動生産能力不斷提高,國際秩序得以不斷改進。21世紀必然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要動力,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要特徵,大國博弈為中國發展打開了又一扇機會之窗,是世界現代化進程向前推進的必需動能,我們必須專心做好自己的事,完成好時代賦予的重大使命。

  經貿摩擦增大美國經濟的衰退風險

  與會專家認為,儘管美國對中國步步緊逼極限施壓,但實際上會使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增大。

  “中美經貿摩擦持續至今,打亂了美國的經濟金融政策節奏,打破了美國苦心經營的國際形象,也打消了美國的貿易戰‘速勝論’和‘必勝論’。”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倪建軍説,美國自去年升級對華經貿摩擦之後,其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增幅達到了約10%。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運成則表示,美國升級經貿摩擦不僅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會增大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他引用數據説,從中美經貿摩擦加劇至今年4月,中國對美出口額合計減少了180億美元,降幅約為14%,相當於全年對美出口的3%左右;美國對華出口額縮減了大約230億美元,降幅約為38%,相當於全年對華出口的15%左右。由此可見,美國受到的負面影響相對更大。

  多家機構研究認為,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關稅成本主要由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來承擔。張運成説,從供應端來看,美國對中國3000多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徵10%的關稅,是對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再次加稅,將威脅美國的就業,增加美國家庭的成本;從需求端看,終端消費品零售價格上漲,將衝擊支撐美國經濟的消費者支出。美國企業2018年還承受了14億美元因為效率降低而帶來的額外成本,經貿摩擦升級,特別是趨勢不確定性,不斷抑制企業資本支出,加大美國經濟滑向衰退的可能性。他表示:“美國出現滯脹將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有底氣有能力應對貿易戰

  儘管美方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但與會專家認為,中國有能力、有底氣應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戰。

  倪建軍表示,中國有4大支撐:

  ——第一大支撐是産業鏈。當前亞洲地區已經形成了以中國為核心的一體化供應鏈。一年半以來,儘管有部分中國企業在向周邊轉移,但研究顯示,周邊國家從對美出口增長中獲得的收益並不足以彌補其對中國出口下降所造成的損失,長期來看中國産業鏈的優勢力量難以撼動。

  ——第二大支撐是創新鏈。中國在世界創新鏈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並且隨著5G時代的到來,中國的優勢地位不斷鞏固。

  ——第三大支撐是區域合作。近期RCEP在中國的推動下獲得了積極進展,同時中日韓自貿區也在中國的積極推動下獲得了顯著進展。

  ——第四大支撐是中國大市場的聚合效應。這一效應越來越突出,越來越明顯,諸如進口博覽會的機制化建設也有助於更快地推動內部市場發揮協同效應。

  “中國無意打貿易戰,無意與美國進行戰略鬥爭。”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丁奎松表示,中國希望以合作、協調、穩定的總基調促進和諧,但也不懼怕挑戰,而是會以更大的決心發展自己,以更大的力度促進改革,以自身發展應對外部挑戰。

  “現在,我們有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強烈的願望,去推進自主創新,去擁抱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産業革命,從而實現在‘卡脖子’技術等方面的突破,實現更高的生産效率,建立更加先進的經濟形態。”王鴻剛説,做好我們自己的這些事,就是對百年變局的最好回應,就是對大國博弈的最好回應,就一定會幫助新時代中國贏得更大戰略主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仇莉娜)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