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2019上半年外交足跡看習近平外交思想:以"無我"境界引領中國外交前行

2019-08-07 14:55: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字號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回望2019年上半年,習近平主席的重要外交活動日程密集、鼓點緊湊,牽動著全球目光。

  5次出訪、兩大洲、8個國家、4場國際會議、百餘場雙多邊活動,這一組數字串聯起了2019年上半年習近平主席在世界各地留下的足跡。

  3月赴義大利、摩納哥、法國,開啟今年首訪;4月至5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相繼開幕;6月,“一週一訪”的快節奏創造了新中國外交史上的新紀錄。

  主場外交精彩“接力”,出訪創造嶄新紀錄

  ——記錄“我將無我”的工作狀態

  在出訪義大利期間,面對義大利眾議長菲科的提問,習近平主席回答道,“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什麼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大境界?習近平主席這一回答闡明瞭答案。

  今年上半年,習近平主席的外交足跡記錄著大國領導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工作狀態,是中國全方位外交的成功實踐。

  ——主場外交精彩紛呈,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貢獻,為世界的繁榮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結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時在中春,陽和方起,四、五月的北京賓客盈門。多場重大多邊、主場外交活動“接力”召開。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如約而至,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相繼召開……三場重要外交活動世界矚目、應者雲集,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向世界傳遞出中國聲音,中國理念方案廣獲支援。

  ——密集出訪統籌多邊和雙邊、兼顧大國和周邊,中國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

  “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3月,習近平主席赴歐洲三國,6月的4次國事訪問,從俄羅斯到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再到朝鮮,涵蓋了大國外交和周邊外交,成果豐碩、影響深遠。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這樣評價,今年6月以來,習近平主席接連四次出訪,創造了新中國外交史上的紀錄。這四次重要外交活動緊密銜接、協調推進,實現了中國國際影響的再提升、外交總體佈局的再完善、戰略運籌空間的再拓展。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外交思想給出了答案。“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中國的大國外交既有格局、又有佈局,彰顯了國際責任和大國擔當。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傳承思想文化底蘊 集對外交往經驗之大成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從“和”“合”思想到“為世界謀大同”、從古絲綢之路到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習近平外交思想體現了繼承性和創新性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外交思想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無論是召開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讓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還是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提出“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等四個方面的主張,或是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今年上半年,習近平主席在多場活動的重要論述都蘊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意蘊。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習近平外交思想首先從歷史中來。中華文明的優秀文化傳統為習近平外交思想提供了構成要素。”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表示,世界上各種文明長期共存,各有其精華。中國倡議共建“一帶一路”,激活了相關國家共同的歷史記憶,為各種文化尋找“公約數”。

  ——習近平外交思想蘊含著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

  “習近平外交思想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兩個大局’的歷史交匯出發,謀劃新時代中國的大國外交方略。”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表示,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歷史思想的當代創新;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確定了當代世界國家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是馬克思主義佔據真理和道義制高點在外交領域的展現。

  ——習近平外交思想集新中國成立70年對外交往經驗之大成。

  98年砥礪奮進,70載春華秋實。70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點。6月,俄羅斯之行引領中俄關係邁入新時代,“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中俄都是搬不走的好鄰居、拆不散的真夥伴”;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之行深化中國與中亞國家“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的傳統友誼;朝鮮之行譜寫中朝友誼新篇章;日本之行為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明確方向,為大國關係和國際合作把脈開方。

  “習近平外交思想集新中國成立70年對外交往經驗之大成,凝結著全黨全國人民的集體智慧,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與深遠的世界意義。”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表示。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認為,習近平外交思想是對中國外交傳統和實踐的繼承、總結,同時也是發展,具有主動性,是對中國傳統外交思想的巨大超越。

  塑造中國外交獨特風範

  ——彰顯新時代大國責任與使命 譜寫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始終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在許多專家學者看來,習近平外交思想在延續中國的悠久歷史傳統和長期政策取向的同時,有著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的理論創新。

  今年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如約而至,“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共建“一帶一路”藍圖初步繪就,發展成果惠及各國人民。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召開為增進不同文明的交流、對話、互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天地,為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民心相通的平臺。

  在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習近平主席的講話提供了中國智慧——“面對變局,群策群力、合作共贏是各方的正確選擇。放眼世界,可持續發展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點和最佳合作切入點。”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6月28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四次峰會上強調的,中國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同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創造世界經濟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主席每到一地必提的一個關鍵詞。在上半年的外交活動中,“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互尊互信”“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等概念始終是各個場合的高頻詞彙,話語中都體現了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努力的美好願景。

  “今年上半年以來,中國外交的積極姿態在延續,體現了我們對新型國際關係的塑造和主動作為。”王帆談到,習近平主席不僅僅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頂層設計師,同時也是引領者。習近平主席在外事活動中發表的系列重要講話,成為處理國家間關係,維護地區穩定與安全,以及推進全球治理等重大問題的根本遵循。

  “在外交工作上,我們確立了一個目標,這就是和世界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説,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外交工作上的“行動指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所以是外交工作的目標,這是因為這一思想回答了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如何和世界相處這樣一個根本性問題,是我們中國和世界各國相處的一個大原則。

  (責編:任一林、萬鵬)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