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貼“匯率操縱國”標簽終將自食其果
8月5日,人民幣兌美元離岸和在岸匯率先後突破“7”的整數關口,這本是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及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預期等因素影響下的正常市場反應。然而,美國一些人卻借機興風作浪,8月6日,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種損人又害己的行為,不僅會嚴重破壞國際金融秩序,引發金融市場動蕩,還將大大阻礙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復蘇,最終會自食其果。
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美國一手在全球揮舞關稅大棒,造成眾多國家匯率大幅波動,另一手又到處亂扣“匯率操縱國”的帽子,逼迫相關國家接受美國所謂“合理匯率”。這種肆意妄為、顛倒黑白的做法,是任性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行為,體現了美方一貫的霸道和蠻橫。
人民幣匯率為何會破“7”?稍有常識的人都不難理解。8月1日,美國方面聲稱將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的關稅,此舉嚴重違背中美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共識,挫傷市場對中美經貿摩擦緩和的良好預期,成為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導火索。經貿摩擦影響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又影響貨幣匯率,這種匯率波動是由市場力量推動和決定的,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隨意“操縱”。
一直以來,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不斷要求人民幣匯率增強彈性,但當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程度提高、波動幅度加大時,美國一些人又表現出葉公好龍的態度,指責中國“操縱匯率”,這種做法十分可笑,也讓人無所適從。
找不出中國“操縱匯率”的實際證據,美國財政部又拿中國人民銀行8月5日的“答記者問”説事,表示“中國人行的聲明等於公開承認其具有操縱匯率的豐富經驗,並準備繼續進行這種操作”。殊不知,匯率由市場決定,但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放任自流,當今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對主權貨幣聽之任之、放任不管的。作為外匯政策的主管部門,中國人民銀行始終致力於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在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情況下,針對外匯市場可能出現的正反饋行為,央行理所當然要採取必要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堅決打擊短期投機炒作,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作,這與所謂的“操縱匯率”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
中國不僅沒有“操縱匯率”,恰恰相反,市場化一直是我國匯率制度的改革方向。中國實施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多次重申不會搞競爭性貶值,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爭端等外部擾動。儘管近期人民幣對美元有所貶值,但從歷史上看,人民幣總體是升值的。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公佈的數據,2005年初至2019年6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38%,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7%,是二十國集團經濟體中最強勢的貨幣,在全球範圍內也是升值幅度最大的貨幣之一。展望未來,中國經濟將持續健康發展,國際收支總體平衡,外匯儲備充足,完全能支撐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有意思的是,即使按照美方標準,也很難給中國扣上“匯率操縱國”這頂帽子。按美國財政部目前的定義,操縱匯率需同時滿足經常項目盈餘佔到GDP的2%、通過匯率干預買入的外匯超過GDP的2%等多個定量標準。事實上,2018年中國經常賬戶盈餘僅佔GDP的0.37%,也未大量買入外匯,更沒有靠匯率貶值獲取貿易競爭優勢。美方無視事實,指鹿為馬,無非就是想在中美經貿磋商中搞極限施壓、恐嚇訛詐,來迫使中國就範,撈取更多好處。中國歷來主張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但決不懼怕任何形式的極限施壓。中國經濟運作平穩,中國金融發展穩健,面對各種衝擊我們都扛得住、耗得起。美國一些人妄圖借“操縱匯率”打壓中國,過去沒有、現在不會、將來更不可能得逞。
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無助於任何問題的解決。奉勸美方尊重市場規律,尊重客觀事實,不要製造任何可能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的事端,儘快回到理性和客觀的正確軌道上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07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