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媒體環境下綜藝節目如何創新

2019-07-30 11: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網際網路技術和新媒體改變文藝形態,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全媒體環境下,綜藝節目生産、創意、消費呈現新特徵,如何抓住發展機遇,實現節目形態創新,為觀眾提供更多優質文化産品,三位從業者各抒己見。

  ——編 者

  吳夢知(網路綜藝製片人):面對全媒體環境,一些綜藝節目製作者認識不夠,還只是在做內容平移,即把電視綜藝原原本本搬到網路端,網際網路思維還沒有滲透到內容製作中去。我認為,網際網路帶來的最重要改變,是人們對資訊獲取效率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在所有網際網路資訊中,用戶最喜歡的是新聞和資訊,哪怕這些資訊可能“淺”和“碎”,他們看重的是在短時間內獲取極大資訊量。這也提醒我們,觀眾的需求提高了,綜藝節目需要足夠有營養、更加有內涵,才能吸引今天的觀眾。現在這樣的産品還不多,這恰恰是未來發展空間所在。

  呂逸濤(電視綜藝製片人):網路綜藝發展打破原有評價體系,不再唯收視份額馬首是瞻。全網路環境下電視綜藝節目發展呈現出兩大變化。一是精緻化呈現。以前,電視臺一直在同一時間段爭奪收視人群、佔領收視份額。現在,因為可以點播、下載、移動觀看,綜藝節目從同一時間爭奪電視觀眾變成全時段爭奪所有用戶空閒時間。要在包括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眾多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提供製作更加精緻的節目。二是垂直化細分。5年前對於用戶和收視人群的界定是80後、90後、00後這樣的年齡劃分,現在更多則是説唱迷、朗讀迷、文博迷,即細緻化的分眾傳播。只有通過垂直化、細緻化的突破,綜藝節目才能實現全媒體環境下的收視突圍。

  王娟(視頻網站負責人):面對新變化,我們可從三個方面努力。第一,節目要有跨界變化。大家都希望節目能被更廣泛的人群看到和喜歡,如果在節目形態上不做變化和跨界,生命力會非常短暫。所以,從內容到形式上的跨界是當前重點,綜藝與公益、紀實、直播等相互結合是重要趨勢。第二,節目要細分人群。不管大圈層還是小圈層,都有出現爆款的機會。目前針對網路平臺上活躍的年輕人,小圈層更容易做出品質、做出特點、做出擴散圈層的內容。所以無論是什麼樣的目標定位,都要細分不同用戶需求,提供多樣化節目。第三,節目要善用新技術。把互動技術運用到節目中,讓觀眾觀看時成為參與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AI技術的運用比如雲剪輯、個性化推薦將帶來全新製作方式、傳播方式。這些新嘗試,開始改變綜藝節目方方面面。

  吳夢知:技術革新帶來節目形態革新。當年《超級女聲》只是增加短信技術,就改變了傳統歌唱比賽節目形態。今天,諸如虛擬主播、杜比視界等技術,都有可能在綜藝節目中發酵。目前一些推理性綜藝節目,終端用戶還只能停留在觀賞模式,進行簡單的轉發、評論,互動是淺層的。希望未來終端技術能夠實現深層互動,比如,觀眾在螢幕前看綜藝節目時,真的能夠參與其中、能夠左右節目走向。此外,綜藝能否以短視頻形態呈現新的可能?現在大家需要一段較長的空閒時間來觀看綜藝,綜藝是否有可能變成5—8分鐘一集,讓觀眾可以隨時跳進跳出?從前端出發,改變策劃、敘事、表達方式,新形態綜藝的誕生就有可能。即便內容核心不變,敘事手法的全新研發一樣極具價值。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30日 20 版)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