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湄潭茶産業花樣翻新 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2019-07-25 14:57:00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字號

  光明網訊(記者 孫曉)7月23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路評論工作局、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主辦,貴州省委網信辦承辦的“脫貧攻堅地方行”看貴州線下走訪活動正式啟動。當天下午,媒體一行來到遵義市湄潭縣,實地探訪湄江街道金花村和興隆鎮龍鳳村田家溝,深入了解當地脫貧攻堅實效。

  金花村:茶山變金山,百姓樂開顏

  “退出玉米種茶樹,誰先明白誰先富。”這句金花村流傳的順口溜,生動地表現了“茶”在村民致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據村支書馮燕青介紹,從前村民們主要靠種植玉米、辣椒、馬鈴薯等農作物為生,産業結構調整後開始大力種植茶葉。據了解,金花村現有6800畝茶園,2200畝水果基地,800畝生態稻穀種植地。

  茶園給村民們帶來了切實的好處。金花村抓住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時機,啟動“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發動農戶以資金和生態資源入股,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公司化運作,建立起土地流轉金保底加入股分紅的新型農村經營體系。而村民生産生活中的變化,從記者們行走的山間小路就可以體現出來——以前又窄又容易粘泥,現在光是寬敞平坦的木棧道就修了36公里,深入到茶園、田園、果園中去。

  “2015年起,金花村著力實現茶葉和旅遊深度融合,以農村綜合改革為抓手,以鄉村旅遊發展為載體進行大膽探索,建設了‘美麗鄉村七彩部落’。”“七彩部落”是金花村的一個自然村民組,現有農戶73戶274人。其以“浪漫七彩 時尚部落”為主題,建設了“七彩之門、七彩傘陣、七彩民居、七彩廣場、七彩3D畫”等景觀,還經常舉辦婚慶、採制茶大賽、篝火晚會、特色餐飲等遊樂活動,形成了富有特色、獨具魅力的鄉村文化旅遊亮點。自2015年5月運營以來,“七彩部落”旅遊綜合收入達5000余萬元,佔該村民組總收入的85%以上。

  村民徐學書在這裡經營著茶吧、民宿,對當地的發展變化有著深刻的感觸,“現在遊客越來越多了,旅遊發展好,不僅收入增加,對子孫後代來説也是福氣,有了固定的生財之道,不必再來回奔波。希望更多的人回來把家鄉的茶旅做大做強。”

  2014年,金花村的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是8300多元,發展茶旅一體化以後,2016年達到32000元,到2018年已經突破40000元。提及這些數據,馮燕青頗為感慨,“現在村民們既是股東,也是老闆,資源變成了資産,資金變成了股金,咱農民也吃上了旅遊飯。”

  如今的金花村用老百姓的話説,就是“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且逐步形成了“家家有資本、人人是股東、戶戶能分紅”的改革成果。

  田家溝:組建合作社,實現全體脫貧

  金花村實現從“建設”新農村到“經營”新農村的華麗轉變,以茶葉種植為主導産業的田家溝則借“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契機,走出了自己的增收致富之路。

  興隆鎮龍鳳村田家溝,曾先後獲得“全國農業旅遊示範村”“全國文明村寨”“貴州省最美茶鄉”等榮譽稱號,現有農戶45戶218人。田家溝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統一生産經營服務管理,並通過免費發放茶苗和實施退耕還茶補助等措施發展茶園500多畝,戶均達12畝,每人平均2.5畝以上,家家因茶致富。

  記者採訪時,村民霍仁國剛剛採茶歸來,他家是一座“小青瓦、坡屋面、白灰墻、穿鬥枋、雕花窗、轉角樓、三合院”的院落。這樣的黔北民居,在田家溝處處可見,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叢深處,田家溝因此被譽為“中國式的歐洲農村”。村民們的業餘生活也很豐富,圖書室、農民文化廣場都是閒暇時的好去處。霍仁國是村裏花燈戲隊的隊員,“白天採茶,晚上就去唱唱花燈戲,唱的最多的曲目還是《十謝共産黨》。”

  值得一提的是,田家溝的公示欄裏,本來複雜的居民點建設規劃被壓縮成一張圖一張表一個説明。做什麼?怎麼做?村幹部們會先召開群眾會,跟村民進行詳細溝通,徵求意見以後進行公示,哪些地方是保留民居建築,哪是生態保護線,哪些地方可以招商引資做項目,一目了然。這樣,不僅增加了村民們的參與感,也讓大家對村莊的建設發展更有信心。

  興隆鎮黨委書記陳立介紹,“現在整個龍鳳村都沒有一個貧困戶,實現了全體脫貧。”相信隨著茶葉産業的深耕,“走路不濕鞋(hai),吃水不用抬,煮飯不燒柴,村莊靚起來”的田家溝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