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一江清水護好生態屏障
四川宜賓市民暢遊環長江景觀帶。羅平攝/光明圖片
【中華環保世紀行】
四川地處我國西南腹地,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任。
如何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近日,記者隨“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團來到四川,了解到當地為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守護長江清水綠岸、建設美麗四川,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取得了良好成效。
正是在清江東流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巴蜀人民心中。
清水綠岸讓沿江百姓幸福感倍增
宜賓,因長江在此由金沙江、岷江匯合而成,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城”的美譽。
大江匯合,蔚為壯觀,本是一道難得的美景,但由於歷史原因,宜賓市三江口生態修復區域內亂搭亂建現象嚴重,部分房屋破爛不堪,污水橫流,對長江源頭水體造成嚴重污染,破壞生態環境,也讓周邊居民怨聲載道。
順應民意要求,宜賓市決定對該區域進行改造和生態修復,從2013年起實施三江口長江公園建設,通過“拆遷約2000戶的棚戶區、收集污水、建設污水管網、設置親水步道、合理配置園林綠化”等措施,對江畔人居環境、城市景觀、文化設施等實現升級改造,還一江清水,為市民提供良好的遊憩、休閒、鍛鍊和親水空間。據了解,長江公園生態修復面積1000畝,投資6億元,2015年公園建成開放以來日均接待市民1萬人以上,高峰期近10萬人。
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是四川省、宜賓市近年來重點推進的項目,涉及臨港新區、翠屏區、南溪區、江安縣、長寧縣等5個區縣,全長約192公里,主要建設內容為涉江區域環境整治、交通改造、綠道建設等。
宜賓市副市長吳勇介紹:“項目的建成將有效改善長江上游兩岸的生態環境,為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作出重要貢獻,同時將進一步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該項目南溪段全長約60公里,目前約20公里的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當地百姓正享受著項目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
“你看嘛,城市漂亮了,在綠色公園裏走一走,看看花花草草、聽聽鳥叫,心情更舒暢了。”70多歲的李大爺説,以往是沒地兒走,現在是走不停,漂亮的地方太多了。
以往的河灘變成了公園,從前的泥濘小道成了綠色長廊,採訪中,李大爺的感受在南溪老百姓中有著共鳴。
感觸更深的,是返鄉創業的“王三姐”王開平。雖然家裏的地因為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被徵用,但看著家鄉環境越來越好,王開平決定不再外出打工,在家門口開起了“王三姐涼糕”店,生意出乎意料的好。
“每天來景觀大道遊玩的人特別多,順道來吃涼糕的人也不少,有時候都忙不過來。這不,我在北京打工的女兒、女婿也回來幫忙,收入比從前打工時多了不知多少倍。”説起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給她一家帶來的變化和實惠,王開平喜極而泣。
全方位治理讓江河水質不斷改善
岷江,長江上游重要支流,岷江眉山段乃岷江中段,流經宜賓匯入長江。為了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眉山市實施一系列舉措,實現岷江幹流眉山出境斷面水質由2017年Ⅳ類改善為Ⅲ類。
7月2日傍晚,記者在眉山市東坡城市濕地公園內看到,前來散步休閒的人成群結隊。市民劉先生一家帶著剛滿周歲的寶寶來公園散步。“我們每週都會來三五次,這裡環境特別好,適合帶小孩子來走走。”劉先生告訴記者。
然而4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2015年前,這裡的湖水受岷江水質、城市管網排污直接入湖、湖體相對封閉、水體生態結構單一等多重因素影響,水體富營養化程度較高,曾達到地表水劣V類,夏季高溫時期藍藻暴發、下風口存在大面積水華現象,異味嚴重。
為保住眉山的一池清水,眉山市在清運河面漂浮物、河底淤泥等污染物185萬多噸,清除侵佔河道種植2700多畝的基礎上,堅持“全域污水治理,基礎設施先行”,全市累計完成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網700余公里,累計完成全域污水治理投入約15億元。
此外,“企業預處理+污水處理廠達標處理+人工濕地深度處理”三級廢水治理,是眉山堅持生態問題生態治理的積極嘗試。按照一噸水配套10平方米人工生態濕地的標準,眉山探索在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人工生態濕地,進一步提升了污水治理效果。
對於量大面廣、管控難度大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眉山探索實施了建設一體化凈化槽,為相對集中農戶的生活污水進行有效處理。
家住眉山市丹棱縣雙橋鎮梅灣村的村民吳秋麗告訴記者,自從今年4月村裏裝上一體化凈化槽後,村環境得到很大改善。“之前我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到固定的露天水池裏,氣味很大。現在有了凈化槽,村裏乾淨了,連我在外地上學的兒子回來都説好。”説起變化,吳秋麗很高興。
丹棱縣農業農村局環境綜合治理中心的古維芬介紹説,對相對集中的農戶,眉山因地制宜選擇一體化凈化槽收集所有生活污水,通過缺氧、厭氧、好氧、沉澱處理後達到城鎮污水排放一級B標準。
“一體化凈化槽安裝方便、運作穩定、成本低廉,戶均建設成本約8000元,建成後戶均運作成本約每月3至5元。全村85%以上農戶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這樣從源頭上確保了排入江河的水質達標,避免對長江造成污染。”古維芬表示。
為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提供法治保障
在眉山東坡城市濕地公園中央,有一塊石碑引人注目。上面刻的不是公園介紹,而是《眉山市人大常委會關於保護東坡城市濕地公園的決定》。
2016年10月,眉山市人大常委會依據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表決通過這個決定,用地方立法的形式護航東坡城市濕地公園建設與保護,在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同時確保清水東流。
不僅如此,眉山市人大常委會還頒布地方法規——《眉山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全面規範整治5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36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堅持用法治方式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護牢群眾水缸子。
不僅是眉山,四川各級人大常委會都在積極探索完善水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制度,為守護長江清水綠岸主動作為。
沱江流域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核心區,以不到全省4%的水資源量,承載了全省25%以上的人口和30%以上的GDP,是全省城鎮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同時,沱江也曾經是四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省級人大在跨地區、跨流域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制定出臺了《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該條例的立法工作自2017年11月正式啟動以來,條例草案歷經21次修改,突出生態保護補償、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設計,經過常委會三次審議後通過,為全面改善和保護沱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依法打贏碧水保衛戰,切實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去年,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以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特別是涉及水環境的問題整改為重點,專門增加一次執法檢查,由常委會副主任帶隊,分赴自貢、德陽等地開展檢查,對發現的13個突出問題,列出清單,轉交省政府和相關市州進行整改並跟蹤落實。
與此同時,在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過程中,各級人大代表也在發揮著積極作用。
走在風景如畫的宜賓南溪區環長江景觀帶上,宜賓市人大代表徐雪梅對記者説,2018年,她參加宜賓市人代會時,提交了《關於調研長江兩岸生態治理工作的建議》。她在其中提出,建議市人大常委會對長江兩岸生態治理情況進行調研,促進翠屏、臨港和南溪三區同步推進長江兩岸生態綜合治理,努力實現同步建設、同步完工,儘快建成翠屏-臨港-南溪的第一生態環線,加快構築長江生態屏障。
“這份建議後來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當時給我的反饋是,相關部門會抓緊推進長江兩岸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如今,第一生態環線已經順利完工,翠屏、臨港和南溪三區的老百姓正同時享受著這樣的青山綠水。”徐雪梅高興地説。
“近兩年來,四川全境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我們有理由也有信心早日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願景。”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侯曉春表示。
(本報記者 殷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