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移動支付比重上升 “一卡通”會被刷手機替代嗎?
在城市裏,公交、地鐵不僅是重要的通勤手段,也是城市運作的血脈。隨著移動支付方式不斷革新,人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支付方式也悄然發生改變,採用手機移動支付方式乘坐公交、地鐵的乘客比重逐漸上升。刷手機乘車究竟方不方便?普及情況如何?是否會替代傳統的實物“一卡通”?
你刷卡,我掃碼
在北京地鐵的早高峰時段,一波波乘客涌向出站口閘機通道。與過去不同的是,有的乘客拿出手機準備掃碼出站,有的使用手機的NFC(近場通信技術)功能付費,還有的依然使用傳統的地鐵“一卡通”儲值卡,只有少量乘客用現金買票。不久前一個工作日的上午8時,在北京地鐵知春路站,本報對100名經過的乘客進行的粗略統計顯示:選擇一卡通、手機二維碼和手機NFC功能出站的乘客比例大致為4:4:2。
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支付方式也花樣翻新。現金支付之外,乘客們主要有三種非現金支付途徑:傳統的實體卡、手機APP購票掃碼、手機NFC功能支援下的手機“一卡通”服務。在手機APP購票平臺上,還可以實現線路查詢、線上購票、掃碼支付等服務,如北京的“億通行”、上海的“metro大都會”、廣州的“廣州地鐵”等。乘客進出站時只需打開APP,點擊“乘車”按鈕,調出二維碼對準閘機二維碼掃描區掃描驗證通過即可。
“我上下班乘坐地鐵都是用手機。現在生活節奏快,大家基本上手機不離手。人流高峰時,進地鐵站就像百米衝刺一樣,只需要打開手機,像刷‘一卡通’一樣進出站,不用再從包裏翻來翻去拿卡出來,方便又快捷。”在深圳工作的白領臺佩佩説,她是手機支付的忠實用戶。在鄭州上學的學生王丹認為,女生的包比較多,每次出門換包可能就會忘帶卡,而且充錢的時候排隊很耗時,用手機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
公交車在“刷手機”支付方面也不落後。天津公交易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宮卿説,天津市公交集團于2017年8月開始,對所轄的近萬部公交車輛進行技術提升改造,除支援原有的交通部標準互聯互通卡和住建部標準互聯互通卡外,還全面支援支付寶電子客票、微信支付和銀聯雲閃付三種主流的移動支付方式。“為了提高電子支付的安全性,降低升級改造成本,公交集團下屬的科技公司——天津公交易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全支付智慧終端,並已通過交通部與中國銀聯的全面檢測認定。”宮卿説。
多種支付方式仍將並存
儘管全國各地的公共交通出行支付方式在不斷翻新,但人們在使用這些新方式時有著不同的心態。
在福建省福州工作的葉峰認為,自己需要經常去外地出差,到新的城市,下載當地的手機“一卡通”APP出行很方便,不用再額外開卡或者排隊買票。北京市民方大爺則表示,自己和老伴因為上年紀,平常都用功能較為單一的老年機,由於手機的配置問題,新興的支付方式不能使用,他攜帶公交“一卡通”已經成為日常出門的一種習慣,並沒有覺得不方便。
傳統的“一卡通”會被取代嗎?不少受訪者表示,移動支付肯定是潮流,但未必會完全取代。
“雖説掃碼支付會帶來很多便利,但公交‘一卡通’也有它存在的理由,因為掃碼偶爾會出現網路延時的情況,有時著急刷二維碼出站,結果付款碼刷新不出來,而且下載APP會佔手機記憶體,影響手機的流暢度。”王丹説,她的包中仍然會備一張公交卡。中國人民大學學生李佳彤説,由於學校的校園卡是定製版的,校園卡也可以當做公交卡來使用,自己平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會優先使用校園卡。“一方面是對校園文化、學生身份的認同,另外使用學生卡乘坐公交還有優惠打折。”而一些到中國旅遊的外國友人則表示,移動支付往往需要和銀行卡掛鉤,對於短期來華的遊客反倒麻煩,他們仍然傾向於現場購票或買卡。
在營運方看來,“刷手機”不僅給公交地鐵的乘客帶來更多選擇,也提升著城市公共交通的運營效率。宮卿介紹,在推行手機移動支付後,天津公交集團的運營效率得到明顯提高。現金投幣量的下降,不僅減少了殘幣假幣造成的票款資金損失,也減少了點鈔人員的數量,同時降低了點鈔人員的工作強度;IC卡使用率的下降,優化了電子支付平臺結構,降低了卡片購置的成本。
“目前,天津公交使用手機移動支付的人次接近非免費客流的一半,另外使用傳統實體IC卡片和現金投幣各佔據1/4。雖然移動支付在天津市公交近兩年的運營中得到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但我們將繼續保持多種支付方式的並存,以滿足不同消費層級、不同職業、不同生活習慣的市民對公共出行服務的需求。”宮卿説。
“刷手機”背後不簡單
“刷手機”支付對公交、地鐵運營部門的精細管理能力和業務水準提出了更高要求。
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主任戰明輝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軌道交通是事關百姓出行需求最直接的民生領域,推出“掃手機二維碼”乘車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於節約乘客時間、改善出行體驗、提升出行效率。北京作為首都,同時也是特大型的國際化大都市,地鐵是很多人首選的出行方式,乘客群體可謂“數量大、來源廣、結構複雜”,推出刷手機二維碼進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北京本地常住居民大多使用市政公交一卡通,來自國內其他地區或外國的乘客則因逗留時間較短,更傾向於購買傳統的單程票。實踐中,無論是一卡通儲值卡定期充值退換還是單程票購買,都需要在有限的站臺空間內進行。在高峰時段和重點站臺,就很容易造成擁堵排隊現象。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手機移動支付技術的推廣,‘刷手機’進站乘車就擺上了日程。不過,將‘先充值、後消費’的模式變為‘先乘車、後付款’,雖然減少了站內逗留和聚集時間,提升了運作效率,減少了安全隱患,但對我們來説則要保證技術的嚴謹性、檢測的規範性、應用的穩定性。畢竟,北京軌道交通日均客流量都在千萬人次以上。即使‘刷手機’支付的正確性及準確性達到99.99%,也意味著每天可能會有上千人遇到支付問題,這是無法接受的。所以,我們必須保證‘萬無一失’。”戰明輝説。
據了解,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在推出刷手機二維碼乘車之前進行了大量週密細緻的工作。拿測試刷二維碼過閘進站的通過速度來説,不僅要對市面上所有主流品牌手機的掃碼過閘情況進行測試,還要組織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熟練程度的非專業人員模擬各種不同的過閘方式組合進行測試,確保每個閘機1分鐘至少能通過25人。經歷了幾個月的反覆測試和錘鍊後才正式上線。“刷手機二維碼進站意味著數據處理壓力從前端轉移到後臺,如果後臺數據處理系統出問題影響乘客進出站,將會對軌道交通運作造成衝擊。在這一點上,我們也是做足了充分準備才推出的。”戰明輝表示。
刷手機乘車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不過各地公共交通管理機構均表示,乘客的支付習慣並不會像技術發展那樣變化得那麼快,確保乘車支付方式的相容性,對各方來説是“最大公約數”。
王俊嶺 王 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