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為什麼行
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農業國家如何實現現代化,是一個大難題。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已經證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行得通的,是成功的。但是,中國道路為什麼行?這個問題不僅國際社會想知道答案,我們自己也迫切需要回答。因為如果不能找到中國道路成功背後的“所以然”,那麼,雖然實踐上確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無法確保這個成功具有歷史必然性、能夠不斷持續下去走向未來。這裡的關鍵在於發現中國道路背後的必然性,即找到規律性,也就是在紛繁複雜的現象背後找到中國道路的成功之“道”。只有“問道”,方能“悟道”,而後“明道”,也才能夠從心所欲不逾矩地“行道”。只有找到了中國道路和中國方案背後的中國智慧,才能夠明白中國經驗中哪些是根本的因素必須堅持,哪些是偶然的因素可以變通,才能夠確保中國道路走得更寬更遠,取得更大的成就,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現代化道路才可以從中國道路中獲得智慧和啟示。
一、中國道路蘊含著科學精神,遵循發展的規律性
中國道路所遵循的發展理念,在總結發展的歷史經驗、批判吸收傳統發展理論的基礎上,對“什麼是發展”的問題進行本質追問,從真理維度深刻揭示了發展的規律性。近代以來,隨著現代化的進程,發展理論對發展的本質一般共識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由相對落後的不發達狀態向相對先進的發達狀態的過渡和轉變,或者由發達狀態向更加發達狀態的過渡和轉變,其內容包括經濟、政治、社會、科技、文化、教育以及人自身等多方面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全面的社會轉型和進步過程。從本質上講,發展不是一個簡單的數量上經濟增長過程,而是在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基礎上,通過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身關係的結構優化而實現的品質上的本質變化。
第一,中國道路所遵循的發展理念強調,發展本質上是一個遵循經濟規律、不斷創新的過程。當今時代,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例如生態環境惡化、貧富差距過大、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社會政治動蕩、武裝衝突加劇等,但就其實質而言,這些問題的總根源都在於人類不斷增長的需要與可供給資源的稀缺性之間的矛盾。面對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我們解決發展問題的根本路徑,不可能通過片面地壓抑和控制人類的需要這樣的方式來實現,而要通過不斷創造和提供新的資源以滿足不斷增長著的人類需要的路徑來實現,這種解決發展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創新。堅持創新發展,是我們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路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正是因為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積極擴大內需,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才不斷推動中國經濟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第二,中國道路所遵循的發展理念強調,發展本質上是一個遵循社會規律、不斷優化結構、實現協調發展的過程。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堅持協調發展,學會“彈鋼琴”,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規律。我們要善於“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促進區域、城鄉、各個群體共同進步,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中國道路所遵循的發展理念強調,發展本質上是遵循自然規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過程。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我們所倡導的發展理念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在發展實踐中,我們堅持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健全,節能減排取得重大進展,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積極參與和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國人民生於斯、長于斯的家園更加美麗宜人。
正是基於對上述發展理念的遵循,中國人民沿著中國道路不斷推動科學發展,創造了輝煌的中國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二、中國道路蘊含著人文精神,堅守發展的價值性
在發展的現實實踐中,各個國家也走過了大致相似的發展道路,最初總是從工具理性的角度來考慮“怎麼才能夠發展得更快”,而往往忽視價值理性的追問,即思考“為什麼要發展”這個根本問題。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實踐中,通過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借鑒別國的成敗得失,深刻地認識到了發展的根本之道,賦予中國道路以深厚的人文精神,使得中國的現代化走上了合道順德的光明大道。
第一,現代化遇到的問題,其深層原因是價值理性的缺失。可以説,現在所遇到的所有的發展問題,包括全球性問題、生態問題、和平問題、貧困問題等,其根源主要在於人們對於發展價值的曲解和無視。人們在經驗世界的工具理性追求中,忽視了對理念世界的價值理性的追問。從客觀上來講,這樣的發展對於短期內解決人類的物質性需求問題功不可沒,但是,如果把工具性價值當成終極目的,遮蔽和忘記了發展的價值理性,那麼就必然會帶來各種各樣的陷阱、各種各樣的赤字,例如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公平赤字等。西方發展道路造成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無論以何種方式錶現出來,實際上都是因為發展背離了價值理性。整個世界進步的根本衡量標準不是技術理性和工具理性,而是“為什麼發展”的價值理性。脫離了價值理性引領和規約的發展,在慾望的驅使下,在資本邏輯的控制下,在強大工具理性的幫助下,人們也許會因為瘋狂而自掘墳墓,失去我們的未來。
第二,中國道路的成功之道,很重要的在於堅守共用的價值理性。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深刻地認識到,中國道路取得成功,必然要超越純粹工具主義的發展路徑,走向價值理性的引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也是中國道路發展實踐的根本價值理性,還是克服西方工具性發展道路弊病的不二選擇。
公平正義是千百年來人類不懈追求的美好社會理想和願望,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資本主義社會中種種不公正、不合理現象産生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所具有的不平等、不自由以及人與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生産條件和發展成果都不能由人民共用,因此,馬克思主義自産生之日起,就以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共同富裕、人人共用的新社會為目標。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共用發展成果,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是理想社會的核心價值追求。通過革命性實踐擺脫社會中階級的奴役和壓迫,使人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讓人民大眾共用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這兩個解放互相貫通、互相交織,最終統一到社會主義運動和共産主義實踐中。對此,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曾指出,“這種共産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於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鬥爭的真正解決。它是歷史之謎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這種解答。”只有堅持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統一、工具和價值的統一、目的和手段的統一、科學和人文的統一,才能夠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的根本價值追求。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的發展理念,正是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追求在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共用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只有實現共用發展,才能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也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這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也正是因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理性,我們的事業才能夠凝聚起源源不斷的磅薄力量,我們的發展才能夠不斷續寫奇跡,我們的國家才能夠不斷地跟上時代和引領時代。
第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引領旨向造福人民的偉大發展實踐取得了歷史性進步。我們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使得人民不斷獲得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所指出的:“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萬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我國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3. 8%。我國建成了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在內的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 52%,上升40.6個百分點。居民預期壽命由1981年的67. 8歲提高到2017年的76. 7歲。我國社會大局保持長期穩定,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糧票、布票、肉票、魚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業券等百姓生活曾經離不開的票證已經進入了歷史博物館,忍饑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幾千年來困擾我國人民的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了!”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堅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是中國共産黨人謀劃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價值旨向。這個價值理性一直處在人類共同價值的制高點。中國道路遵從價值的合理性,因而確保了發展方向的正確。
三、中國道路蘊含著創新精神,堅持發展的辯證法
科學的指導思想並不是理論教條,而是行動指南。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採用什麼樣的方略實現崇高的價值追求,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模式,都必須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把基本原理和本民族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揚創新精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第一,中國道路以唯物辯證法作為根本方法。馬克思主義不把任何現存事物看成是永恒的、神聖的不可侵犯的東西,不對任何迷信和謬誤讓步。馬克思認為,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説,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有人認為,西方文明是世界上最好的文明,西方的現代化道路是唯一可行的發展“範式”,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唯一科學的政治模式。但是,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的“中國道路”,充分揭開了這些違背唯物辯證法“獨斷論”的迷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13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改革發展,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我們正是因為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才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
第二,中國道路的成功,説明現代化道路不可能定於一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由於歷史文化傳統不同,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形勢和問題不同,人民群眾的需要和要求不同,實現發展造福人民的具體道路當然可以不同,而且必須不同。中國道路的成功並不是説,我們的所有具體做法都適合於任何國家和民族,只能説明每個國家和民族根據自己的情況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變化、主題轉移、問題轉換而不斷呈現新的形態。中國道路的成功啟示人們,每個國家、每個民族要避免照抄照搬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的路。只要堅守追求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的“道”不變,具體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都要按照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適合的才是最好的。現代化道路不可能定於一尊。
第三,中國道路的成功,説明一個國家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辯證理性看待發展過程中的得與失、大與小、遠與近等問題。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取得的成就,不僅我們自己振奮,也讓世界矚目。怎樣在一個人口如此眾多、貧窮落後的國家實現現代化?世界上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從發展的資源來看,中國雖説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是按照人口數量一平均,就顯得嚴重匱乏了。我們並沒有發展的資源優勢。但是,我們用事實證明我們確實創造了中國奇跡。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可能有人會指責我們説,貧富差距拉大了,生態惡化了,精神家園失落了,等等。但是,西方發展過程中沒有經歷過嗎?那各種各樣的陷阱,説明瞭什麼?説明成長都是有煩惱的,發展都有代價。只不過是由於發展階段不同,“發展中的問題”和“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呈現出不同的特徵而已。每一個國家和民族在確定自己的發展戰略的時候,既不要為一時的繁榮而盲目自大,也不要為一時的挫折而妄自菲薄,都要大膽地試驗,大膽地闖,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和“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定力。
古人云:“理一分殊。”中國經驗證明,馬克思主義造福人民的基本價值追求不能丟,唯物辯證法的基本邏輯不能違背,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具體道路、方略和方法,必須因時而異、因地制宜、因勢而變,才能夠充分彰顯真理和道義的力量。
四、中國道路蘊含著實幹精神,堅持發展的實踐性
馬克思主義立足於改造世界,具有實踐性的理論品格,要求堅持實踐第一,保持不懈奮鬥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遠離社會生活和脫離社會實踐的書齋理論,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實踐、服務於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活生生的理論。它在指導無産階級革命實踐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又在這種實踐的過程中使自身不斷經受檢驗,獲得豐富和發展。
第一,中國道路是在革故鼎新的改革開放實踐中走出來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所指出的,從實行家庭聯産承包、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産稅到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前無古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依法治國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外事體制改革、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生態環境督察體制改革、國家安全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檢監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紮實推進,各項便民、惠民、利民舉措持續實施,使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
第二,中國道路是在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偉大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捨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幹出來的!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我們為創造了人間奇跡的中國人民感到無比自豪、無比驕傲!”40年來,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90.03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 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國國內生産總值佔世界生産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超過4萬億美元,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達到1.9萬億美元。我國主要農産品産量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捷報頻傳。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資訊暢通,公路成網,鐵路密布,高壩矗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高鐵飛馳,巨輪遠航,飛機翱翔,天塹變通途。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
第三,中國道路是在求真務實的偉大實踐中行穩致遠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唯物論,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科學判斷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堅持價值論,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科學判斷發展的價值理性;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目標,提出新的思路、戰略和舉措,繪製實現偉大夢想的宏偉藍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作者: 董振華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