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青:科學把握消費領域的深刻變革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深、新興技術驅動力增強、國內市場規模優勢釋放,我國消費領域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深刻變革。消費水準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消費創新蓬勃發展,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穩定國內有效需求”。落實好這些要求,就要順應當前消費變革的重要趨勢,以滿足新的消費需求為重點,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強相關政策協同和試點探索,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為經濟平穩運作提供有力支撐。
消費領域呈現多方面深刻變革
當前,我國的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消費人群、消費市場格局等均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深刻變革,不僅體現為消費水準提高、消費結構升級,還體現為與發達國家同步甚至更為領先的消費創新。
一是中高端商品及服務消費成為消費結構升級的新亮點。2018年我國每人平均GDP接近1萬美元,達到中高收入水準,居民消費總體上由“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消費者更加注重産品和服務的品牌和品質,對中高端商品的需求快速增長。同時,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長較快。2019年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服務性消費支出2329元,增長11.9%,快於每人平均居民消費支出增速4.6個百分點。
二是新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消費方式變革。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蓬勃發展和深度應用,極大地推動了消費創新,並深刻改變了居民消費方式。以網路零售為例,2018年我國網路零售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全國網上零售額突破9萬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7萬億元,同比增長25.4%,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2%,較上年提升7.3個百分點。2019年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達22379億元,同比增長15.3%。同時,線上線下互動融合也從探索階段進入了加快發展階段,消費場景日益豐富,有效提升了消費體驗。網際網路支付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的不足,促進了網際網路信用消費的快速發展。
三是國內外市場一體化發展推動消費市場格局加速調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和深度應用,生産和消費資源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進行整合和優化配置,進一步完善了全國統一市場,促進了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居民消費升級,消費潛力快速釋放。同時,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我國出現加速融入全球消費市場的新態勢,不僅國外高品質消費品和服務加速進入國內市場,進一步優化了國內市場供給,熨平國內外消費市場的落差,而且還促進了上海、北京等城市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此外,我國消費人群結構的變化也為消費擴大和創新提供了持續動力,具有穩定收入和較高消費傾向的人數日益增多。
研判趨勢變化 正視當前挑戰
當前,消費作為我國經濟增長主動力的作用進一步鞏固。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消費領域呈現出的深刻變革,將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增長動力轉換,為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重要的市場基礎和創新驅動力。
消費變革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消費變革特別是服務消費的增長,對服務業較快發展形成有力的引領作用。從部分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看,服務消費佔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將逐步超過商品消費的比重,呈持續上升趨勢。未來我國服務消費增長仍有較大潛力,對服務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將繼續增強。與此同時,商品消費升級換代、消費品市場不斷細分,對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引領作用也日益增強。當前,供應鏈下游基於網際網路創新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這一態勢對上游製造研發環節提出快速反應、精準行銷等要求,包括定制、眾籌等新興生産組織模式不斷涌現,亦將引發製造業以需求為導向、以資訊為中樞、以柔性製造技術為基礎的産業變革。
消費領域成為創新創業創造最活躍的試驗場。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化,消費市場不斷細分,人們對各類商品和服務的創新要求越來越高,從而能有效激發社會創新活力。比如,近年來,支付和消費的便捷性不斷增強,共用經濟等蓬勃發展,這些都改變了人們的傳統消費觀念。
但也要看到,隨著消費變革浪潮涌動,一些制約消費更好發展的因素也日益凸顯。
一方面,一些重要的消費基礎設施尚存在“短板”。旅遊、文化娛樂、教育醫療等消費設施和配套支撐相對薄弱,在一些新型商業設施建設上發展步伐偏慢,各種基礎設施和消費場所之間的對接和互動不足,金融、信用等消費支撐體系發展也相對滯後。
另一方面,供給難以滿足消費變革的要求。與居民消費需求相比,現階段改善型、享受型商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明顯不足,導致大量中高端商品和新興服務消費外流。
與此同時,消費創新的可持續性有待增強。我國在消費創新和商業化應用領域取得了不小成就,這主要得益於我國具有其他國家難以具備的規模優勢和後發優勢。但原創創意和頂層技術的短缺,也嚴重影響了我國消費創新的可持續性。
此外,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隨著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一些監管理念和監管制度已不適應融合、扁平、高效、專業等新的監管要求。部分現行法律法規也不適應發展需要,新興消費行業標準缺失,現行服務標準和規範整體水準不高,與國際接軌不夠。
將服務消費作為釋放內需潛力的突破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順應消費需求的新變化,多渠道增加優質産品和服務供給”。更好發揮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作用,可將擴大服務消費作為突破口,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提升和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和智慧化消費載體。繼續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大型城市群的城際快速交通網路、中心城市綜合交通客運樞紐等,強化城市新區和産業園區的餐飲、購物、醫療、教育等服務功能;加快提高資訊基礎設施水準,積極推進下一代網際網路規模化應用,鼓勵大數據、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現代技術在商業載體、旅遊景點、文體場館等消費場景的覆蓋和應用;加快建設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的智慧化消費載體,完善商業設施佈局,加強新興消費設施的合理佈局;加強新型貿易平臺建設,增強海外跨境電商倉儲及配送設施網路建設。
二是優化和創新服務消費供給體系。在進一步優化中高端商品供給的同時,著力增加服務消費的中高端供給,促進我國服務消費結構加快調整和升級。重點發展健康、美容、教育、培訓、文化、體育、旅遊等新興服務行業,結合服務消費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的發展趨勢,以及網際網路、大數據的廣泛深度應用,大力探索多樣化業態,進一步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具體來看,要推動人工智慧示範應用以及共用經濟、眾籌定制等模式創新發展;多途徑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針對城鄉居民服務消費要求迫切、消費潛力大的重點領域,有針對性地制定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政策;強化服務消費與商品消費融合互動,推動旅遊、文化、娛樂、健康、餐飲等行業的集聚和一體化發展,創新業態和商業模式,構建有利於多樣化消費創新的良好生態。
三是深化服務消費領域的準入和監管改革。發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的牽引作用,清理和修改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文件,放寬健康養老、醫療美容、文化創意、休閒娛樂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市場準入,提高審批透明度和可預期性。打破壟斷,促進公平競爭,在教育、醫療、文化、體育、人力資源等服務領域,鼓勵社會組織、非營利機構參與提供公共服務和公益服務;建立以品質為導向的動態監管機制,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對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進行分類管理,加強對服務消費供給主體特別是平臺型企業合規經營和競爭行為的監管,防止壟斷行為;構建服務消費市場多元共治模式,實現部門內監管流程再造和跨部門協同監管,加強與企業的數據合作對接,提升監管效能。
四是擴大服務消費領域對外開放。一方面,推動新興服務領域的開放,在互利互惠基礎上推動我國與貿易夥伴國家之間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另一方面,提高國際消費的便利化,進一步簡化、優化人員和貨物出入境管理,加強國內不同口岸和城市出入境資訊共用。
五是加強政策協同和試點探索。進一步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作,轉變主要依靠商務部門推動服務消費發展的觀念,有效整合政策資源,發揮政策合力,更好地營造多行業多業態協同發展的消費生態;探索開展國際消費城市建設試點,從國家層面合理佈局和統籌推進,依託具備條件和基礎的大型城市開展創新試點,圍繞擴大服務消費的體制機制、政策體系及發展載體建設等內容進行先行先試,在取得初步經驗的基礎上複製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