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綠色、開放——從“三對關係”看浙江高品質發展
新華社杭州5月14日電題:創新、綠色、開放——從“三對關係”看浙江高品質發展
新華社記者魏一駿
全省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7%,高於預期,好于全國,領跑東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結構調整持續優化……2019年第一季度,浙江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通過科技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浙江以創新、綠色、開放為高品質發展做出生動注解,並在這條征途上篤定前行。
傳統與新興:創新引領相得益彰
與印象中襪業企業工人在流水線上忙碌不同,浙江秀欣科技有限公司第一編織車間內,自動化設備正開足馬力生産,自動除塵器在設備間緩緩移動,將生産過程中産生的細小纖維統一集納。
“面對近年來人力成本上升、市場行情波動等現實,我們著手從智慧化改造破解發展瓶頸。”該企業總經理何朝陽説,2016年開始,企業用兩年投入2000多萬元將老設備更新,如今一個車間用工成本比原來減少80%左右,而産能卻提升了20%。
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先發優勢,傳統與新興兩種産業形態在這塊數字經濟的“黑土地”上碰撞融合,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而新興産業亦蓬勃生長。
自2017年投用以來,位於杭州城西的人工智慧小鎮借助浙江大學、阿里巴巴等平臺的良好産業生態,實現人工智慧領域高端要素的集聚。目前,小鎮已經入駐之江實驗室等一批業內領先的科研平臺及企業。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中,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6%;與此同時,17個傳統優勢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有專家認為,運用數字技術創新,提高生産要素使用效率,增強了産品和服務的品質與附加值,使數字經濟成為浙江帶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引擎。
創新發展無止境。今年浙江將通過實施設立100億元數字經濟産業基金、打造100個“無人車間”“無人工廠”、扶持100個骨幹數字企業等舉措,助推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同時,進一步增強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實施5000項智慧改造項目,新增工業機器人1.7萬台。
發展與環保:做好兩者兼顧的“多選題”
清亮的河水碧波盪漾,岸線上楊柳輕拂,遊人或漫步或閒談,水上巴士穿過始建於明代的拱宸橋洞而來,千百年的運河文化遺存盡攬眼底……
這裡是位於中國大運河南端的杭州拱墅區,很難想像眼前的風光曾是杭州老工業區,一批“大塊頭”工業企業的聚集,讓産業“笨重”、環境臟亂,一度成了人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
“經濟結構轉型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也需要破立並舉的措施。”拱墅區委書記朱建明説,近十幾年來,當地大力推動“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關停遷轉污染企業1500余家的同時,也為資訊經濟、創意産業、中高端服務業騰出發展空間,實現了從老工業區到現代商業商務區的鳳凰涅槃。
拱墅區的蝶變是浙江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倒逼,積極發展綠色生産生活方式,不斷調結構促轉型的縮影。2018年,浙江淘汰落後産能企業1733家、整治“低散亂”企業(作坊)3.6萬家,産業結構持續得到優化。
“這些年,企業對環保的理解和認識正在逐漸深化,擯棄‘竭澤而漁’的方式,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已經在環境和經濟兩方面都顯現了成效,並成為企業和政府的共識。” 浙江省印染行業協會會長、海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傳海説。
據浙江生態環境部門統計,2018年,浙江環境品質在較高水準上持續向好。地表水省控斷面Ⅲ類以上水質比例達84.6%,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全省設區市空氣優良天數比率85.3%,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綠水青山這張“金名片”愈加閃亮。
一域與全局:在開放包容中競爭發展
起步于溫州樂清的正泰集團,已經從最初的元器件生産商發展為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為行業內領軍企業。“近年來,企業不僅在浙江省內其他城市,還在上海松江、安徽合肥等多地佈局,由此實現了産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最優配置。”正泰集團副總裁陳成劍説。
在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浙江在參與長三角區域優勢産業集聚和産業生態構建的過程中,開放包容積極作為。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一季度浙江外貿數據引人矚目: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8%,其中出口4915億元同比增長8.6%,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超過11%,一批企業的韌性與信心在全球市場的充分競爭中得到不斷檢驗和磨礪。
經過多年研發,浩海空調器製造有限公司的一款卡壓式管件遠銷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市場,高性價比的商品得到客戶的認可,也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我始終認為要‘在晴天的時候修屋頂’,近年來,企業對技改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同時根據市場環境及時調整産品定位。”浩海空調總經理何宇光説,“要實現高品質發展,在開放競爭中提升生産效率和創新能力,從而形成自身獨特的競爭力,是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必經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