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個工作群,就該每個拉出來遛遛
“幾個微信工作群裏發通知、催交材料的,已經@我幾次了,不得不回復。”老書記解釋説,上級各部門、各項工作都建了微信群。他先後被拉進10多個工作微信群,手機一天到晚響個不停,雖然不勝煩擾,但又不得不看,不得不回復。當時,因為接受記者採訪,調成靜音模式,有個資訊沒有及時回復,已經被群主點名批評了。
從老書記短短的幾句話就能清晰地看到工作群過多過濫的害處,比如,半個小時看五次手機,一天到晚,忙著回復資訊,正常的工作節奏被打亂;比如,工作群把材料彙報當成主要工作方式。工作群存在的意義是方便工作,可是這到底是方便上級部門還是方便基層?又比如工作方式簡單粗暴,不能及時回復還要吃批評,難道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就是一天到晚捧著個手機?
可是怎麼治理倒還真是個問題。首先得明確的是,工作群的確是個方便溝通、資訊共用的好方式,問題出在過多過濫上。可是,這麼多工作群,到底哪個該減,哪個該停呢?部門那麼多,你説你重要我説我重要,讓哪個部門讓步好呢?而另一個弊端,華而不實,走形式主義就更難界定了,什麼叫虛什麼算實,這些都涉及到具體問題,需要一個明確的答案,而不僅僅是態度。接受記者採訪的基層幹部表示,“減負”必須針對問題,落到實處,只有找準問題、明確責任、精準施策,才能真正落實有關精神。可謂説到了點子上。
對於這10多個工作群,完全可以拉出來遛遛,多聽聽基層幹部的想法和意見,看看問題出在哪。你不是説自己重要,離不了手嗎,那就把自己的重要性體現出來,讓大家都來評評理。還要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哪些工作群是不必要的,有哪些工作內容是在走形式,有哪些工作群有利於工作的開展,有哪些是多此一舉甚至是負擔,其實仔細分析調查並不難界定。説到底,工作群只是工具,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人為工作群服務的,厘清了這一點,很多問題就有了解決的思路。
還有,工作群的問題之所以在基層集中突顯出來,主要原因還在於基層幹部一對多,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職能部門那麼多,具體工作那麼多,可基層幹部數量是有限的,他們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基層沒有條件分出那麼多條條塊塊,這麼多職能壓到一個人身上,自然捉襟見肘。所以,最好的減負方式還是厘清職能部門與基層幹部的責任邊界,不能任由上級部門將工作往下壓,哪些是基層幹部該幹的事,哪些是職能部門該幹的事,得有明確的説法。職能部門本身就是基層,一些工作職能部門就能完成,完全沒有必要再轉一道,各司其職,才能各盡其職。
職能部門本身就是基層,一些工作職能部門就能完成,完全沒有必要再轉一道,各司其職,才能各盡其職。
(原標題《10多個工作群,就該每個拉出來遛遛》,原作者高路。編輯 鄭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