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閱讀中成就青春之中國

2019-05-04 10:26: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圓桌對話】

  嘉賓:

  朱永新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張頤武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

  臧永清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

  尹昌龍 深圳出版發行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

  主持人:

  光明日報記者 俞海萍

  春日正是讀書時。

  閱讀,既是個人的事情,也是全社會的事情。當我們靜下心來,點燈開卷,這是個人的小時光;當城裏洋溢著書香,鄉間回蕩著書聲,這就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和風尚。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不僅在閱讀中汲取知識,也不斷適應著閱讀方式的演變,思考著人類與書籍的關係。特別是青年的閱讀,更是關係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本期我們邀請了全國政協委員和出版專家來就為青年分享讀書體會。

  新技術帶來新氣象

  記者:城市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為青年的閱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您認為,在形式、內容、渠道等各方面,當下的閱讀呈現了哪些新氣象、新趨勢?

  朱永新:科技的進步,多媒體的出現,為閱讀的多樣化、便捷化提供了條件。閱讀的渠道多了,形式和內容豐富了,從傳統的紙質閱讀,走向移動終端閱讀、聽書等各種形式的閱讀。但是也出現了閱讀的碎片化,浮躁化等新的問題。

在閱讀中成就青春之中國

  朱永新 人物素描 郭紅松繪

  張頤武:當下的閱讀環境和社會都發生了許多變化。網際網路這種新的平臺在迅速地改變我們的閱讀方式和路徑,這種變化還是很深刻的。在閱讀方式層面,現在網路閱讀固然還不足以動搖紙面閱讀的地位,但已經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和輻射力。這種方式的改變使閱讀更加便捷,閱讀手段更加豐富多樣,是相當積極的。閱讀方式越多,人們接觸文字文化的途徑也越多。在圖像文化大行其道,佔據了文化的主導位置的時代,電視和電子遊戲都對於社會有越來越大的影響的時代,無論網路還是紙面,通過各種路徑來閱讀其實是普及和發展公眾閱讀生活的重要方面。

  網路閱讀和紙面閱讀其實可以並行不悖。通過閱讀和人類的文化創造保持接觸,其實是使得我們能夠不斷地進行新的文化創造的條件。一方面,我們的閱讀方式正在快速發生改變,諸如電子閱讀、網路閱讀在改變著閱讀的基本形態,書和非書的界限已經開始模糊不清。另一方面,我們面臨著選擇的焦慮,無論是紙質出版還是網路出版,其數量前所未有的巨大,海量資訊涌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閱讀,卻又充滿了選擇的困惑和焦慮。什麼都讀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讀。這些新的情況既有新挑戰,也有新機會。

在閱讀中成就青春之中國

  張頤武 人物素描 郭紅松繪

  臧永清:當下的閱讀總體上是向好的。越來越多的人讀書,越來越多的人讀經典,讀好書。讀書的人不多,肯定不可以説閱讀氛圍好,讀的都是些快餐式的文字,也不是好的閱讀。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做的國民閱讀率調查表明,中國的國民閱讀率不斷小幅上升。而書店的書架和出版社的數據則表明,經典、好書越來越有市場,內容含量不足的急就章和七拼八湊之作,越來越受冷落。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結束了。城市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為閱讀帶來了很大變化。讀書會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所昭示的是集體閱讀越來越成為時尚。閱讀不只是個體的生存方式,還是人們融入群體的社交手段。互聯互通的時代讓迅速招募會員成為可能。科技的發展也讓閱讀的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閱讀變得前所未有的方便。買書不必去書店,動動手指,書就會送到你家門。你可以讀紙書,也可以讀電子書,還可以聽書。從這些方面説,這確實是個閱讀的好時代。

在閱讀中成就青春之中國

  臧永清 人物素描 郭紅松繪

  尹昌龍:就線上而言,載體的變化和技術的革新為以數字閱讀為代表的新閱讀注入了新氣象。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使手機成為人們的重要“器官”。手機時代,閱讀逐漸成為一種現代休閒方式,碎片式閱讀日趨流行,全新的閱讀服務應運而生,將宏大內容拆解成細碎要點的個性化、定制化導讀服務成為行業增長點。閱讀內容較以往更便捷易懂,更可接受。

  就線下而言,隨著書業的復蘇,實體書店重拾昔日的場所精神,通過豐富的空間設計、業態佈局、活動組織,使閱讀成為人們相互交流的手段、相互認識的途徑,使包括親子、朋友、戀人在內的人際交流從書開始但不是到書結束,加強人際交往的黏合性。

在閱讀中成就青春之中國

  尹昌龍 人物素描 郭紅松繪

  閱讀是一個民族精神發展的前提

  記者:推動全民閱讀對國家或城市的高品質發展有哪些積極的作用?

  朱永新:閱讀不僅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基礎,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發展的前提。閱讀對於國家的現代化和城市的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代化的關鍵是人的現代化,城市最美麗的風景也是人。人的氣質,人的素質,人的精神發育,都離不開閱讀。全民閱讀對於提高人的素質具有關鍵的作用,是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最廉價的提高國民素養與國家競爭力的途徑。

  張頤武:今天倡導閱讀,對於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當然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一方面它是社會發展的必需,沒有閱讀,人的素質就難以提高,沒有閱讀,社會就無法不斷通過個體的提升得到提升。依靠閱讀,個體獲得成長,社會才能成長。另一方面,社會也需要形成一種閱讀的氛圍,有了這種氛圍,社會中的個人才能夠對閱讀有興趣。這些都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也是社會中的個人所需要的。閱讀對整個社會的素質的提高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臧永清:國民、市民閱讀程度如何,首先與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創造力密切相關。閱讀是創造力之源。都説猶太人聰明,其實他們的聰明源於大量閱讀。以色列是世界上國民閱讀水準最高的國家,每人平均年讀書60多本。城市也一樣,一座城市的市民愛閱讀,這座城市的創造力就強。深圳就是這樣的城市,市民閱讀水準高,城市不斷地創造經濟奇跡。國民、市民的閱讀水準也決定了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閱讀可以增長知識,也可以讓人變得文明。多知書達禮之人,這個國家、城市的文明程度必然高。

  尹昌龍:首先,隨著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發展方式也相應地由以消耗物質資源為主轉向了以消耗知識資源、創意資源為主,知識經濟的發展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體現。只有建設學習型社會,不斷提升知識水準,才能真正實現高品質發展。

  其次,國家和城市的高品質發展離不開人的高品質發展。通過閱讀,人們不僅能收穫各種知識,學習各種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自身涵養與文明素質,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氣質,為個人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援和精神保障。

  此外,國家和城市的高品質發展,與我們休閒生活的高品質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只有號召全民通過閱讀吸收知識,提升生活尤其是休閒生活品質,才能為社會的高品質發展創造良好的前提。

  閱讀是一項偉大的社會事業

  記者:全民閱讀6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您認為政府能如何營造崇尚閱讀的社會氛圍?是否能發揮在閱讀中的引領作用?

  朱永新: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需政府的大力推動。全民閱讀6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本身就是政府推動的重要標誌。應儘快通過發佈《全民閱讀促進條例》,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全民閱讀工作的推進,應建立健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尤其加快中小學圖書館建設與兒童閱讀工作,各級領導幹部應成為閱讀模範,多一點書卷氣,少一點煙酒味,以書香家庭、書香校園、書香機關帶動書香中國建設。

  張頤武:政府的倡導對於閱讀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政府能夠通過這種方式來鼓勵讀者閱讀,通過促進社會對於閱讀的關注來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政府可以通過對出版業的支援,來提升社會閱讀的便捷性,如最近許多地方對實體書店的支援,就是促進閱讀的重要方面。把書香社會建設作為公共政策目標,其實是非常有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的。而媒體等多方面的支援,對閱讀氛圍的營造也有重要作用。

  臧永清:這些年,黨和政府確實越來越重視全民閱讀,用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辦法推動全民閱讀。首先是推進全民閱讀立法,試圖以立法保障國民的閱讀權利,保障青少年的閱讀時間。其次是拿出專項資金推動全民閱讀的開展。大部分省份都有稱呼不同的讀書節。很多省市都給實體書店經濟上的支援,希望實體書店變成區域性的文化活動場所。有些城市還向市民發放購書券,保證他們買得起書,看得到書。媒體也越來越重視為推動全民閱讀營造氛圍。這些做法對全民閱讀都起了很好的引領作用。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能像中國的黨和政府這樣重視並大力推動全民閱讀。

  尹昌龍:閱讀是一項偉大的社會事業,它關係我們當下的境遇,更影響著長遠發展。要積極探索“政府倡導、專家指導、社會參與、企業運作、媒體支援”多方聯動的全民閱讀發展模式。

  首先,政府要積極宣傳,營造氛圍,通過各種傳播手段向全社會普及讀書意識,提高全社會對讀書這件事的重視程度,使熱愛讀書成為主流的生活方式。其次,要在頂層設計上下功夫,通過行之有效的公共政策向全民閱讀事業進行資源傾斜。其次,可以積極推動舉辦讀書節慶,打造閱讀盛宴,營造覆蓋全市乃至全國的讀書氛圍。最後,政府還要善於調動社會各界的智慧和力量。發揮專家的指導作用,並通過各種激勵措施,調動各界積極性。

  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記者:人們不斷適應閱讀方式的演變,也在思考著人類與書籍的關係。您有哪些讀書的體悟和好的閱讀建議跟青年朋友們分享?

  朱永新:改變,從閱讀開始。這是我一本書的書名,也是我讀書最重要的體悟。人類最偉大的思想和智慧,就在那些最偉大的著作之中。只有通過與它們的對話,才能真正為我們自己所擁有。我們雖然遇到的是新形勢新問題新困難新要求,但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許多問題在本質上都是老問題,在先賢的著作早已經有過思考和探索。讀他們的書,我們可以少走許多彎路。至於閱讀的方法,我認為首先是要給自己制訂一個系統的閱讀計劃,每天擠出一定的閱讀時間,讓閱讀逐步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時,結合自己的工作進展,選擇相應的書籍,幫助自己提高工作的效率。也可以關注各種報刊的書評版和專欄,尋找一些熱門熱點書籍,了解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張頤武:我有兩個建議:一是“讀兩頭”,一方面多讀久經考驗的經典,這些經典其實已經經過了歷史的篩選,對人類有重要的價值。另一方面要多讀有價值的新書,了解當下其他人的所思所想,接觸時代的前沿,這對於視野打開很有幫助。

  二是多讀些閒書,在生活中熟悉“非功利性”的閱讀,也就是並不直接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直接相關的書籍的閱讀。這一方麵包含著經過了時間檢驗的公認的經典,另一方面也包含著各種有趣的書。這種閱讀會對人生發生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一個人對於文字的敏感和熟悉,能夠在閱讀中獲得樂趣而不覺得乏味,其實是人修養和氣質的關鍵的部分。今天的青少年基礎知識並不差,各種技藝的訓練也比我們當年要全面得多。但人們還常常抱怨青少年的人文修養、文化視野還存在相當多的缺陷,這其實與“非功利性”閱讀缺乏有關。

  臧永清:無論傳播介質、閱讀方式如何變化,有一條是不能變的,那就是讀好書。所謂好書就是那些思想、文化、知識含量大,敘述技巧高超的書。這些書會讓人終身受益。怎樣挑選好書?首先是選各門類經典作品和被廣泛稱道的新作。其次是在版本上下功夫,同一本書,不同版本可能就有很大差別。一般來説,名家著譯、名社出版的書更可信。現在經典名著的版本有很多,大多數版本是跟風書,是速成書,編輯品質差,出版過程短,是不可信的。讀者在選書時一定要睜大眼睛。

  另外,要處理好精讀與速讀的關係。有很多閱讀推廣人士呼籲要讀整本書。其實,對於經典、對於真正的好作品,才必須去精讀,甚至要反覆去讀,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穫。而對那些思想、文化、知識、審美含量都不充分的作品,速讀沒有什麼不好。在沒有多大價值的書上花很多時間,無疑是在浪費生命。

  尹昌龍:第一,要多讀經典。一本好書對一個人的積極促進作用很有可能會持續一生。經典好書經過了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檢驗,是人們傳承下來的最有品質、最值得讀的出版物,是我們深度閱讀、自我提升的首選。第二,要邊讀書邊思考。帶著思考閱讀,有利於我們在閱讀中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有利於將閱讀引向縱深。最重要的是,只有經過思考,所閱讀的內容才能被我們吸收,成為我們的知識和價值觀念。第三,要將讀書培養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學習習慣。我們倡導全民閱讀,正是希望每個人都養成讀書求知的習慣。

  《光明日報》(2019年05月04日 06版)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