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世園會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意義
28日晚,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在雄偉的長城腳下、美麗的媯水河畔正式開幕。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為生態文明建設傾注了巨大心血,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城市鄉村,對各地的生態環境情況都了然於心、深思細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要深刻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從可持續發展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當今世界,國家發展模式林林總總,但唯有經濟與環境並重、遵循自然發展規律的發展,才是最有價值、最可持續、最具實踐意義的發展。幾百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種無節制地消耗資源、無限度地污染環境的發展模式,給自然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破壞,在今天已經難以為繼。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的論斷,告誡人們,人類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征服。有著近14億人口的中國建設現代化,絕不能重復“先污染後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老路,絕不容許“吃祖宗飯、斷子孫路”,必須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走一條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斷然指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要站在為子孫計、為萬世謀的戰略高度思考謀劃生態文明建設,開闢一條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適合我國發展實際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光明道路。
從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關係黨的使命宗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乾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生態環境等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積累下的諸多環境問題,已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深切關注、悉心體察,指出,“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品質”,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生態環境裏面有很大的政治,既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算大賬、算長遠賬,絕不能急功近利、因小失大。
從經濟發展方式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關係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行,將産生變革性力量。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高品質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綠色發展成為普遍形態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綠色迴圈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改變傳統的“大量生産、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産模式和消費模式,使資源、生産、消費等要素相匹配相適應,是構建高品質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根本之策。
從全球環境問題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中國的大國生態責任擔當。中國是大國,生態環境搞好了,既是自身受益,更是對世界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的重大貢獻。中國雖然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任務十分繁重,但仍然以最大決心和最積極態度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真心實意、真抓實幹為全球環境治理、生態安全作奉獻,樹立起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良好形象,大大提升了在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這為中國的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也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説服力、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