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紅船精神”照亮赤子報國心

2019-04-20 13:5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4月綿綿的細雨悄然滋潤著之江大地,青山綠水,鳥語花香,處處春意盎然。

  9日—12日,歐美同學會舉辦的“知國情 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會在浙江展開。2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海歸代表走訪嘉興、安吉等地,探尋南湖的紅色印記,考察“兩山”理論的發展實踐,了解海歸在當地創新創業情況,感受春日神州的勃勃生機。

  “紅船精神”對海歸有特殊意義

  嘉興,自古為繁華富庶之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座美麗的江南水鄉,更因為有著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徵——南湖紅船而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紀念地。

  1921年8月初,中共一大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勝利閉幕,莊嚴宣告中國共産黨的誕生。這條遊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它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變革,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復興夢。

  在莊嚴肅穆、恢弘大氣的南湖革命紀念館,海歸代表認真聽取講解,不時凝神觀看各種展品。大量詳實的歷史資料、文物,述説著中國共産黨的光輝歷史,述説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程。

  在一幅清末時期的西方列強在中國勢力範圍圖前,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沄璋駐足良久。這幅圖讓他深刻感受到山河破碎的觸目驚心,以及新中國的來之不易。“中國共産黨人就是在這個民族危亡的時刻站了出來,從最早參加中共一大時的代表13人、全國黨員58人,發展到現在近9000萬黨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紅船精神’。”李沄璋説。

  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恒。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劉書瀚告訴記者,“紅船精神”在今天對海歸來説具有特殊的意義。“留學報國”是歐美同學會一以貫之的光榮傳統,這次瞻仰紅船,是一次尋根之旅、思想之旅、理想之旅。“廣大海內外留學人員都有拳拳愛國之心、殷殷報國之志,把實現個人理想、個人志向和國家發展、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劉書瀚説。

  感受“兩山”理論的重大力量

  走進吉安縣余村,一幅美麗的鄉村圖景躍然眼前:遠處群山蒼翠、竹海連綿;近處草木掩映、溪水潺潺。

  在村裏新落成的電影院,海歸代表們觀看了一段余村生態發展的紀錄片。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今天如此美麗的余村,在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當地的生態環境曾因大搞“石頭經濟”而遭到過嚴重破壞。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余村考察時,得知村裏關閉礦區、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做法後高度評價説:“下決心關停礦山是高明之舉。”並首次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不以環境為代價去推動經濟增長。同年8月24日,在發表于《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的《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一文中,習近平這樣闡釋:“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自此,“兩山”理論從余村逐漸唱響,推向全國。

  如今的安吉余村,因為“綠色”聞名遐邇,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産業迅速發展,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也從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2017年的4萬餘元。

  徜徉在余村油菜花田旁的綠道上,海歸代表讚嘆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兩山”理論的巨大力量。“‘兩山’理論在權衡利弊中找到了轉化之機,在超越兩難困境中找到了雙贏之道。”北京億康佳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嬿如是説。

  在李沄璋看來,“兩山”這一論斷十分具有哲學性,説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

  甘肅農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段建玲是西部大開發引進的留學歸國人才,在甘肅工作了17年。她告訴記者,自己非常關心甘肅的生態發展和扶貧工作,並做了大量相關工作。她説,希望通過這次考察,把好經驗帶回西北。

  給國內海歸創業環境點讚

  在嘉興市嘉善縣,有一座佔地面積3.04平方公里的科技園,園區入口處巨石上4個大字格外醒目——“中國歸谷”。正如其名,這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小鎮是嘉善專門為歸國留學人才打造的創業、生活示範園區。

  園區負責人介紹説,歸谷是嘉善踐行“兩山”理論的集中體現,是“浙江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建設的重要組成。園區致力於集“海歸之智”,創“智慧之眼”,努力打造新一代海歸的圓夢工場。

  歸谷對海歸敞開懷抱的氣氛,讓前來參觀的海歸代表有一種賓至如歸之感。他們饒有興致地詢問園區政策和發展情況,並與入住企業代表展開交流。義大利(法國)高級專家組織駐華代表瞿柯一直從事制藥和醫療領域中歐合作方面的工作。當得知園區主要聚焦人工智慧和健康醫療兩大産業領域時,瞿柯表示,嘉善的區位優勢極好,也有著很好的産業基礎和人文環境,他十分願意為當地開展制藥和醫療領域國際合作做一些工作。

  “兩山”創客小鎮和安吉科創園,是海歸代表此行考察的又一創新創業基地。得益於對海歸人才的高度重視和優秀的人才引育政策,安吉縣目前引育的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已經多達25名。當了解到這一數字的時候,海歸代表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幾個園區的參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海嬿説,“尤其是創新的工作模式、優質的人才計劃和極佳的工作環境,都非常值得借鑒。”

  李沄璋感嘆如今國內海歸創業環境:“我們應該感謝這個時代,是這個時代給了我們留學歸國人員大展拳腳的機會。”他表示,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更需要海外留學人員凝心聚力,團結一心,主動擔當,承擔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