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就業穩了,中國經濟就有底氣了——中國經濟首季調研之就業篇

2019-04-19 10:0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題:就業穩了,中國經濟就有底氣了——中國經濟首季調研之就業篇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葉昊鳴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既是經濟發展的“晴雨錶”,又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今年,我國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首季就業形勢如何,牽動各方關注。

  記者近期調研發現,面對就業壓力,相關政策接連出臺落地,各地多措並舉,實現我國首季就業平穩開局。

  “穩”字當頭,首季就業成績來之不易

  播種、消毒、通風、覆土……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耗賴山鄉大豆鋪村的一棟食用菌大棚裏,村民郝三換不停忙碌著,再有幾個月,就是食用菌的出售旺季。

  “我在基地一天能給7000個菌棒打眼通氧,孩子讀書的費用不用四處借了。”郝三換説,她和老伴成了按月領工資的“工人”,一年能掙兩三萬元,遠高於從前務農的收入。

  建設食用菌産業基地,以“蘑菇扶貧車間”吸納當地貧困戶就業,武川縣讓不少當地人在家門口就能“計件賺錢”,穩步提高就業人口的同時,也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發展特色産業帶動當地就業,是我國持續推進穩就業工作過程中的一個縮影,也是應對當前國內外複雜多變環境的有效措施之一。

  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站上90萬億元新臺階。但與此同時,經濟運作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我國把穩就業列為“六穩”工作之首,並以一系列實招、硬招為穩就業工作提供強力支撐。

  江蘇南京,在蘇寧總部不遠處,800多套酒店式公寓住滿了年輕員工。這裡不僅配備了電視機、洗衣機等生活電器,還有健身、社交等區域。

  2018年,部分企業減少用工規模,蘇寧卻“逆勢而為”,新增員工6.8萬人,2019年計劃再招募8萬人。蘇寧易購集團高級副總裁孟祥勝説,這是蘇寧在完成轉型後所釋放出的強大動能。

  近年來,蘇寧依託數據雲、金融雲、物流雲等智慧零售工具支撐,持續推出包括強調體驗式消費的蘇寧雲店、面向日常生活的蘇寧小店等新業態、新模式,成為蘇寧“擴軍”的動力。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24萬人,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29.5%;1月、2月、3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1%、5.3%、5.2%,低於5.5%的預期目標。

  “3月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17651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萬人,增長1.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受外部需求放緩和春節等因素影響,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但隨著各項穩就業政策不斷落地見效,就業形勢進一步改善,總體看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穩’字當頭,就業成績來之不易。就業穩、收入增,老百姓安居樂業,經濟體系才能穩健可持續。”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説。

  壓力不小,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2月12日,大年初八,安徽省滁州市的市體育館中,早已擠滿了參加“2019春風行動”招聘會的當地人。

  “以往我們都會在正月十五以後才出門打工,但聽説今年工作不太好找,很多人過完年沒幾天就出去找活兒幹了。”45歲的陳梅麗告訴記者,她的丈夫已經回到浙江的工廠上班,而她則希望找到一份能夠兼顧家中老人和孩子的工作。

  “不少地區的就業壓力依然較大。”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失業保險研究室主任袁良棟表示,作為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我國就業壓力本身就大,而在一季度,受外部需求放緩影響,部分外向型企業用工減少,同時春節前後為更換工作高峰期,許多人尤其是農民工在節前辭去工作,節後重新尋找工作,就業壓力凸顯。

  “在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的同時,就業難、招工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説。

  李希如認為,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的表現,一是部分高校畢業生、一些大齡低技能勞動者因與市場需求不匹配,造成供求錯位,成為就業難的主要群體;二是企業急需的技術人才短缺現象嚴重,近年來技能勞動者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級技工求人倍率甚至在2.0以上,無論是沿海還是中西部地區,部分企業都發生了技工、熟練工和新型人才短缺的現象;三是化解過剩産能、“僵屍企業”出清、機器換人等結構調整對中低端産業的就業人員産生擠出效應,使部分崗位人員失業風險和就業壓力增大。

  多措並舉,實現更高品質、更加充分的就業

  4月初,菜鳥嘉興未來園區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職工”——可搬動125公斤商品的工業機器人進駐園區,它們能夠完成批量商品拆零、揀選、打包發貨,實現全流程無人操作。

  “原來揀選工人一天要走幾萬步,現在一天只用走2000多步。一個機械臂工作一天可以避免工人彎腰約2萬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王飛飛説,通過這些“幫手”,他不需要像傳統的園區工人那樣進行高強度體力勞動,只需通過電腦,組織機械臂、機器人進行工作,工作更輕鬆,效率卻是普通園區的5倍。

  從一名出庫打包工到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王飛飛的職業轉換是新産業催生新職業的結果。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佈了包括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在內的13個新職業資訊,“官方認證”讓更多人看到了新職業帶動就業的光明前景。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援就業的導向。此次發佈的新職業資訊,也有利於加快開發就業崗位,擴大就業容量,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

  除此之外,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在推動企業進一步“減負”的同時,拉動就業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的出臺,為百萬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見習的同時,也讓16至24歲的失業青年有效增強了就業競爭力;支援困難企業在崗培訓並給予適當補貼、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也是應對日益凸顯的結構性矛盾的必要準備……

  “實現更高品質、更加充分的就業,得益於經濟持續發展和結構優化,得益於積極就業政策效應的發揮,也得益於各地區、各部門的努力。”莫榮表示,在未來,還要繼續暢通企業融資渠道,支援創業孵化載體建設,對殘疾、低保家庭勞動者等重點群體加強幫扶培訓等,多措並舉,充分發揮就業“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