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司法部負責人就政府資訊公開條例修訂答記者問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題: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司法部負責人就政府資訊公開條例修訂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佈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自2019年5月15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負責人就修訂條例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為什麼要修訂條例?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條例對於推進我國政府資訊公開工作,保障人民群眾依法獲取政府資訊,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法治政府,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改革的深入和資訊化的快速發展,條例在實施中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是人民群眾參與公共決策、關心維護自身權益的積極性增強,對政府資訊公開的廣度、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有的行政機關存在公開內容不夠全面準確,公開深度不能滿足群眾需要的問題;二是依申請公開制度實施中遇到一些問題,有的申請人向行政機關反覆、大量提出資訊公開申請,或者要求為其蒐集、整理、加工政府資訊,佔用了大量行政資源,影響政府資訊公開工作的正常開展;三是由於制定條例時我國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剛剛起步,尚處於探索階段,有些制度規定比較原則,實踐中容易引發爭議。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對現行條例進行修訂。
問:條例修訂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答:修訂條例的總體考慮是,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指示精神,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於政府資訊公開的需求,從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出發,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推進政府資訊公開制度的完善。具體把握以下四點:
一是積極擴大主動公開,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凡是能主動公開的一律主動公開,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獲取政府資訊的合理需求;
二是平衡各方利益訴求,既要保障社會公眾依法獲取政府資訊的權利,也要保護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同時要防止有的申請人不當行使申請權、超出行政機關公開政府資訊的能力,影響政府資訊公開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研究梳理現行條例實施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將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上升為法律規定,增強制度的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
四是研究國外政府資訊公開的新經驗、新做法,對適合我國國情的予以借鑒。
問:條例具體制度設計如何體現“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
答:一是擴大主動公開的範圍。修訂後的條例在現行條例規定的基礎上,對各地區、各部門實踐中主動公開的政府資訊進行重新梳理分析,擴大了主動公開的範圍和深度,明確各級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機關職能、行政許可辦理結果、行政處罰決定、公務員招考錄用結果等十五類資訊。同時,規定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鄉(鎮)人民政府還應當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主動公開與基層群眾關係密切的市政建設、公共服務、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政府資訊。條例還提出,行政機關應當按照上級行政機關的部署,不斷增加主動公開的內容。
二是明確不公開政府資訊的具體情形。為了落實“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條例規定了不予公開的政府資訊,具體包括:依法確定為國家秘密的政府資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公開的政府資訊,公開後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的政府資訊,公開會對第三方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政府資訊。同時,考慮到行政機關內部事務資訊不具有外部性,對公眾的權利義務不産生直接影響,過程性資訊處於討論、研究或者審查過程中,不具有確定性,行政執法案卷資訊與當事人、利害關係人之外的其他主體沒有直接利害關係,且通常涉及相關主體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條例規定,行政機關內部事務資訊、過程性資訊及行政執法案卷資訊可以不予公開,但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上述資訊應當公開的,從其規定。
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資訊管理動態調整機制、依申請公開向主動公開的轉化機制,推動政府資訊公開工作深入開展。要求行政機關對不予公開的政府資訊進行定期評估審查,對因情勢變化可以公開的政府資訊應當公開;行政機關可以將多個申請人申請公開的政府資訊納入主動公開的範圍,申請人也可以建議行政機關將依申請公開的政府資訊納入主動公開的範圍。
問:修訂後的條例刪去了現行條例第十三條關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獲取相關政府資訊需“根據自身生産、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條件,請問這是基於什麼考慮?
答:現行條例第十三條規定,除行政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資訊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還可以根據自身生産、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國務院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相關政府資訊。經過反覆的研究論證,修訂後的條例刪去申請獲取相關政府資訊需“根據自身生産、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規定,主要考慮有兩點:一是進一步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資訊的權利;二是在條例的實施過程中,對於“自身生産、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如何把握,有關方面存在不同的理解,容易引發爭議。在徵求意見過程中,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認為取消這一規定能夠體現建設陽光透明法治政府的總體方向,方便社會公眾依法申請獲取相關政府資訊。
需要注意的是,刪去“自身生産、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條件限制並不意味著可以沒有規則、不當行使政府資訊公開申請權。對於同一申請人反覆、大量提出政府資訊公開申請的問題,修訂後的條例也規定了不予重復處理、要求説明理由、延遲答覆並收取資訊處理費等措施。對於申請人以政府資訊公開申請的形式進行信訪、投訴、舉報等活動的,行政機關應當告知申請人通過相應渠道解決。
問:行政機關對政府資訊公開申請應當如何答覆處理?
答:修訂後的條例根據實踐發展經驗補充、完善了依申請公開程式,要求行政機關建立健全政府資訊公開申請登記、審核、辦理、答覆、歸檔的工作制度,加強工作規範。條例規定,對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政府資訊公開申請,行政機關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答覆:所申請公開資訊已經主動公開的,告知申請人獲取該政府資訊的方式、途徑;所申請公開資訊可以公開的,向申請人提供該政府資訊,或者告知申請人獲取該政府資訊的方式、途徑和時間;行政機關依據條例的規定決定不予公開的,告知申請人不予公開並説明理由;行政機關經檢索沒有所申請公開資訊的,告知申請人該政府資訊不存在;所申請公開資訊不屬於本行政機關負責公開的,告知申請人並説明理由,能夠確定負責公開該政府資訊的行政機關的,告知申請人該行政機關的名稱、聯繫方式;行政機關已就申請人提出的政府資訊公開申請作出答覆,申請人重復申請公開相同政府資訊的,告知申請人不予重復處理;所申請公開資訊屬於工商、不動産登記資料等資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資訊的獲取有特別規定的,告知申請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問:條例在方便公眾獲取政府資訊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答:為了強化便民服務要求,提高政府資訊公開實效,條例主要做了如下規定:
一是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加強政府資訊資源的規範化、標準化、資訊化管理,加強網際網路政府資訊公開平臺建設,提高政府資訊公開工作的品質和效率。
二是規定依託政府門戶網站,逐步建立具備資訊檢索、查閱、下載等功能的統一政府資訊公開平臺。
三是要求在政務服務場所設置政府資訊查閱場所,並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獲取政府資訊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