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人民論壇)
回家的路,縱然千山萬水亦是坦途。撫平坎坷的,是親情團圓的情濃意切,更有敬業者的奉獻奮鬥、好心人的一臂之力。載著返鄉遊子的火車遭遇塌方,車上的産婦也受驚早産,劉承光劉家明父子兩代列車長勇於擔當,指揮大家度險;帶領一眾摩託大軍回家的廖承平得知消息後,匆忙改道前去援助……電視系列劇《家道穎穎》,從“回家”故事中刻畫出小鎮百姓“肩頭擔道義”的家國大義,讓觀眾感受到平凡人身上蘊藏的向善力量。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每個人的成長和生活都與家國緊密相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指出的,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愛國愛家的那份心靈原色,一直深深植根于中華文明的深厚土壤。“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的價值追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使命擔當,“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憂國憂民,展現的都是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同頻共振。正是這种家國休戚與共的使命感、責任心,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華文脈薪火相傳。
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倚靠,家與國從來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聯繫、彼此支撐。愛國先愛家。古代選拔官員,注重的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正所謂,“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在家盡孝、家道和順,當一個人“私德”無瑕疵,才經得起考驗和誘惑,擔得起大任和重托。
愛家更愛國,沒有國,家又如何圓滿?“不能走,這是國家的土地,我們不能走。”青藏高原上,卓嘎、央宗姐妹倆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幾十年如一日續寫著從父輩開始的“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守邊故事。“家就是島,島就是國,我會一直守到守不動為止。”王繼才和妻子王仕花守衛開山島32年,“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充分詮釋出許黨報國的心中大愛。從孝親敬老、興家樂業走向愛國愛民、匡扶天下,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讓小家更加幸福,讓社會更加和諧,讓國家更加昌盛。
家庭建設滿懷“國富民強”之心,國家建設托舉“家國天下”之志,家國情懷所通達的,正是萬家燈火、國泰民安。春節期間,一對父子街頭相遇卻裝作互不相識,因為父親在著裝巡邏,兒子在便衣反扒。“小家”雖然忙碌,卻護航著“大家”的團圓。濃烈的家庭親情貫穿于熾熱的國之大愛,激發出勇於擔當、樂於奉獻、勤於實幹、善於作為的不竭動力,這樣的家風令人感佩。今日之中國,脫貧攻堅號角嘹亮,全面小康越來越近,改革開放氣勢如虹,高品質發展闊步前進,圓夢的舞臺無比廣闊,呼喚每個人、每個家庭奮發進取、勇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都説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情懷是中華文化印刻在每個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們骨子裏永不改變的血脈基因。在家國一體、命運與共中找到夢想安放的空間,激蕩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必將一往無前、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17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