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春走基層】蚌埠:産業扶貧促增收 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9-02-12 09:49:00
來源:中安線上
字號

  興産業,強動力。近年來,蚌埠市堅持把産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不斷轉變工作理念、創新産業扶貧模式,大力構建村有當家産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三有”型穩定脫貧新模式。

  村裏有了扶貧車間 工人持家創收兩不誤

  下午一點多,記者走進蚌埠市五河縣頭鋪鎮陳臺村的扶貧車間,幾臺縫紉機正在高速運作,女工們在熟練地按照鞋樣縫製鞋幫。“臨近春節了,他們都在加班加點,把最後一批布鞋趕制出來,準備安安心心過年了。”陳臺村扶貧隊長孫衛東告訴記者。

  陳臺村緊鄰淮河,交通不便,村裏以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村裏沒有産業,也沒有像樣的路,下雨下雪天,進村都有點費勁。”回憶起2014年10月份剛到村裏的情形,孫衛東一直嘆著氣,全村414戶農民,貧困戶就有63戶。

  “農民想要增收,村裏沒有産業可不行。”孫衛東一直在思考怎樣的扶貧才是“真扶貧”。在經過考察後,2018年9月份,孫衛東聯合村裏幹部引進了傑歐鞋業公司,由傑歐鞋業負責出設備、技術和原材料,村裏負責出場地和安排招工,聯合辦起了扶貧車間,經過半個月的集中培訓,十多位村民開始上崗了。

  “現在多加加班,一個月能拿兩千多吶。”貧困戶吳修秀告訴記者,由於家裏有老人需要照顧,而且小孩才上一年級,沒法出去打工,前些年一直在家裏待著,一點錢也掙不到,只能靠老公出去打點零工,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現在在這裡能掙錢,還不耽誤回家做飯、送小孩上學,多好的事呀。”

  與此同時,陳臺村引進了三家民辦漁具廠,年産值約100多萬元,共安排了130多人務工,帶動113戶家庭平均年增收0.7萬元。“村裏有了産業,村民才能在家門口就業,掙錢持家兩不誤,村民才有增收致富的希望。”孫衛東説到。

  村裏來了致富能手 帶動村民奔小康

  “這個番茄苗,你們挑選的仔細點,把沒出的苗及時補上。”在溫室大棚裏,顧春地正在指導村民幹活。

  看著有些憨厚的顧春地,雖然只有四十露頭,卻有著二十多年的蔬菜種植經驗。“96年我就開始和我爸學習種蔬菜,然後又去上海做農資生意,最後又回鄉幹起了種蔬菜的老本行。”顧春地説到。

  2017年,顧春地成立了金圃園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懷遠縣榴城鎮建成了16000平米的日光溫室育苗大棚。有了苗,也有種植的技術,更有外出這些年跑出來的銷售渠道,顧春地琢磨起了一件事。

  “我就是這裡土生土長的人,對鄉親們是有感情的,我要發動身邊的村民和我一起種植,尤其是貧困戶。”顧春地説到,和鎮裏聯繫後,對接了幾戶有種植意向的貧困戶,但貧困戶由於沒有種植經驗,不知道收益如何,就有些猶豫。

  建大棚有扶貧補貼,顧春地就免費給他們提供番茄苗,教他們技術,還負責回收,這下貧困戶的積極性給調動了起來,開始願意嘗試跟著種植番茄了,村民餘興琴就是其中之一。

  “跟著他幹我就不擔心了,一開始建了三個棚,苗都是免費提供給我的。”餘興琴告訴記者,種植的時候遇到難題,給他打電話就能過來指導,由於今年番茄價格行情不好,但還是賣了一萬多元。

  “我這下有技術了,他們還負責收購,我準備明年再擴大點種植面積。”餘興琴説到。

  “今年我們合作社給二十多戶貧困戶免費發放了有4萬多株番茄苗,他們的種植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了。”顧春地説,只要貧困戶願意種,合作社就會全力支援。

  由於靠近縣城,蔬菜種植産業成為了榴城鎮的主導産業之一,目前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3萬多畝。“發揮好我們鎮蔬菜種植産業的優勢,助推脫貧攻堅,通過像顧春地這樣的致富能手示範帶動,讓更多的貧困戶參與進來,增收奔小康。”榴城鎮副鎮長丁琳説到。(文/李旭 圖/李旭、董長蘭)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