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致敬 美麗中國的守望者(綠色家園)

2019-02-06 10:0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編者按:無論天涯與海角,此刻,我們都在歡度佳節。早上拉開窗簾看到藍天白雲,夜晚抬頭仰望繁星閃爍,旅遊休閒享受山清水秀——如今,人們的日子越來越富足,對物質産品的需求得到滿足後,清新空氣、清澈水源、清潔環境日益成為生活必需品。千家萬戶笑逐顏開的新春佳節,離不開千千萬萬生態環境守望者的不懈努力。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監測員、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監督工作組、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春節前夕,本報記者走近一線工作者,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況,傾聽他們的新年心聲。當您暢快呼吸新鮮空氣、縱情暢遊綠水青山的時候,請別忘記這些“美麗中國”的守望者。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品質很關鍵。”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向著“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目標,讓我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

  守護東北虎豹和人類共同的家園

  深山老林,天寒地凍。很多人在家“貓冬”,郭文亮卻一頭扎進大山深處。

  郭文亮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綏陽局的監測員。這裡位於長白山余脈老爺嶺,森林密布,生態良好。為了時刻關注東北虎豹的動靜,管理局在森林裏架設了400多臺遠紅外相機。郭文亮成為這些相機的“監護人”。

  郭文亮和助手張澤君此行的任務是新架設幾臺遠紅外相機,還要檢查沿途的監測設備是不是正常運轉。

  山路崎嶇,積雪很厚,上山的路不好走。“你瞧,這一串小一點的腳印是傻狍子的,那一串大一點的是野豬的……”郭文亮指著雪地裏一串串腳印告訴記者。

  一路深入森林,我們在一個三岔路口停下了腳步,郭文亮從包裏拿出一台經過迷彩涂裝的相機。“你看,這個路口兩側的腳印數量多,而且清晰連貫,説明是一條動物的覓食通道。就在這兒架設一台!”郭文亮説,“這樣一台臺相機的數據匯聚在一起,為科研和保護工作提供了豐富資料。”

  為了森林裏的這些“千里眼”,郭文亮沒少費心思。每年5月份和10月份,他要上山給相機換電池、取數據卡,7月份,要清理掉那些遮擋相機鏡頭的藤條灌木。“400多臺相機全都維護好,就得1個多月時間。每天都要步行20多公里。”郭文亮笑著説,一年下來陪相機的時間不比陪家人少。

  孤獨寂寞自不必説,工作中還會遭遇一些危險。郭文亮曾經與東北豹“擦身而過”,現在想來還很後怕。

  郭文亮已經在監測員崗位上工作了5年,他越來越覺得這是有價值的事業,“眼瞅著林子越來越密,野生動物越來越多,心裏就有一種成就感。”

  近年來,天然林停伐後,林場的生態環境大為好轉。“森林植被恢復,食物鏈不斷完善,為東北虎豹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必要基礎。”郭文亮説,目前綏陽局已經通過遠紅外相機,監測到不同個體野生東北虎10隻、東北豹18隻。

  打贏藍天保衛戰,就這樣一點一滴幹出來

  最近,記者跟隨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監督工作組,來到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開展督查。為打好藍天保衛戰,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了重點區域強化監督。這個工作組有3個人,是從內蒙古、吉林、廣東3個省份的環境監察隊伍中抽調來的。

  “事先不與地方政府和企業打招呼,直接進入企業督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環境監察大隊副大隊長週全説。他是工作組的組長,前一晚,已經提前列好了包括7家企業的督查名單。

  當地一家規模較大的塑膠公司,安裝有線上監測設備,工作組格外警覺。“把設備前箱蓋打開,後蓋也打開。”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環境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工作組成員張文軍説。

  張文軍一邊仔細檢查內部線路及顯示數據,一邊詳細詢問環境監測第三方工作人員。突然,他眉頭一鎖:“備用電池在哪?”

  “這個……沒……沒安備用電池。”工作人員支支吾吾。

  “如果遇到停電,監測數據缺失的責任誰來承擔?”面對張文軍的質問,第三方工作人員及企業主連連表示會立行立改,儘快完善設備。

  查出問題怎麼辦?週全説,根據生態環境部的要求,執法既要嚴格,也要避免“一刀切”,他們會增強服務意識,主動為企業出謀劃策。“提的建議會對症下藥,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督查中,張文軍全程戴著口罩,支氣管炎引發了輕微肺炎,但他帶病堅持工作。白天忙著督查,晚上還得輸液。張文軍説,這幾年,基層環保工作任務繁重,執法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藍天保衛戰的進展,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幹出來的。

  每一輪次的督查持續15天,一輪輪無縫對接的督查,將重點區域的藍天保衛戰推向縱深。

  以工匠精神做好氣象預報和服務

  早上6點半,天色未明,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就已經到達會商室,坐在電腦前開始一天的緊張工作。研究天氣實況,研判未來趨勢,發佈預報預警資訊……

  早上8點鐘,他開始主持每天“雷打不動”的全國天氣預報視頻會商。直到8點半左右會商結束,何立富才有時間喘口氣,吃個早飯,然後投入新一輪預報。

  “這還是常規情況下,如果遇上重大災害性天氣,那早晨四五點就得到臺裏,6點半前就要把最新預警資訊發佈出去。如果遇上超強颱風,一天之內會多次加密會商,在會商室待到晚上10點半並且連軸轉三四天,都是常有的事。”何立富説。

  作為首席預報員,身體需要承受高強度工作,心理上的抗壓能力也要很強。例如,北京的初雪何時下,就是一個讓預報員有些焦慮的難題。何立富表示,溫度差0.5攝氏度,雪就會落地成雨;因為地形影響,可能北京周邊一圈都下雪了,唯獨北京沒雪。“真的很難報。”

  何立富已在中央氣象臺工作34年,雖然一直壓力很大,他做出預報時的底氣還是越來越足。他説:“受現有技術條件所限,我們對一些天氣情況的預報還沒辦法做到特別精確,但這些年來,我真切地看到了中國氣象事業的巨大進步。”

  除夕夜,正趕上何立富值班。對此,他笑著説,習以為常了。“這不是我第一次在節假日值班,肯定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早就習慣了。説心裏話,除夕夜不能陪伴家人,我感覺挺愧疚的。”何立富表示,“但這就是氣象人的職責所在,氣象關乎千家萬戶、各行各業,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那就應該站好這班崗。作為首席預報員,必須用工匠精神打磨自己的預報,幫助大家過一個安心年。”人民日報-本報記者 柯仲甲 史自強 趙貝佳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