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新亮點讓世界增長有信心

2019-01-25 11:1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瑞士達沃斯1月22日電 特稿:中國經濟新亮點讓世界增長有信心

  新華社記者沈忠浩

  1月的達沃斯小鎮天寒地凍。呼吸著冰冷的空氣,參加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嘉賓奔走于小鎮各處,為趨冷的世界經濟尋找暖意。

  2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報告,再次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同日,中國經濟交出一份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成績單,2018年國內生産總值(GDP)首次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

  在不少與會者看來,中國貢獻不僅在於GDP保持中高速增長,更在於GDP數字背後的中國經濟新亮點。中國貢獻正成為世界增長信心的重要源泉。

  擴大開放

  在全球保護主義陰霾中,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堅定支援和推動經濟全球化,給世界經濟注入關鍵正能量。

  英國全球化專家馬丁阿爾布勞認為,中國通過40年改革開放成為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國取得的經濟成就和改革開放實踐也為全球化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順應全球化的歷史必然,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的“引進來”和“走出去”正讓中國在世界經濟中變得越來越“亮”。

  受益於中方放寬汽車行業合資股比限制,寶馬宣佈對華增資30億歐元;受益於中國金融業開放穩步擴大,安聯拿下中國首張外資保險集團牌照……

  2018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8856.1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

  “各方都在聚焦中國。”連續多年參加達沃斯年會的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楊潔告訴記者。她觀察到,伴隨中國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改善營商環境,跨國企業加大對華投資、擴大中國市場版圖的趨勢十分明顯,特別是高端産業。中國市場戰略對這些企業的成長越來越重要。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生根,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日趨穩健,持續激發全球市場活力。楊潔認為,從歐美發達市場到新興市場,從高端製造到消費品,再到能源和基礎設施,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活躍,尤其是民營企業“走出去”的規模日益擴大。

  中國企業“走出去”優化了全球供應鏈,為海外市場帶來新增就業,也為全球合作夥伴創造多贏。“從中國的經濟體量和目前中國企業的海外收入佔比來看,中國海外投資的增長潛力巨大。”楊潔説。

  “外國企業主動與中國企業互動,如今不僅對中國市場感興趣,更追求與中國合作夥伴一起經營國際化。”今年首次參加達沃斯年會的京東物流首席執行官王振輝頗有感觸。

  創新驅動

  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達沃斯年會連續四年把新一輪工業革命作為核心議題之一,而在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看來,創新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

  創新驅動發展,中國正在路上。中國的創新成就不斷影響世界,中國的創新活力頻頻給世界帶來驚喜。

  22日上午,身在達沃斯會場的王振輝不時翻看手機,關注著發生在萬里之外的一件事——在印尼爪哇島,京東物流無人機帶著公益捐贈的背包、書籍、足球等飛往當地一所小學,給學生們送去全新的學習和體育用品。這是京東物流無人機在海外的首飛。

  王振輝對記者説,中國創新正在給世界帶來變化。以京東物流為例,我們將在國內積累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成果推廣到泰國、印尼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快速惠及當地消費者。比如,經過兩年發展,京東的當日達配送服務在大雅加達地區的履約率已達90%,意味著當地人民可以享受到和中國國內一樣快速便捷的電商物流服務。

  在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上,中國排名快速攀升,2018年升至第17位。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認為,在政府重視創新的政策指引下,中國正實現經濟轉型。

  在IHS馬基特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納裏曼貝拉韋什看來,世界經濟的增長點在於高技術領域,特別是數字化給全球製造業和服務業帶來的重要變革。

  “在這些高技術領域,我看到了一批有競爭力的中國企業,他們在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他説。

  消費升級

  2018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6.2%,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進一步鞏固。中國消費升級勢頭不減,高品質商品開始更多進入中國家庭,不僅拉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也對世界經濟增長形成刺激。

  在22日舉行的一場名為“反思全球金融風險”的專題討論會上,與會嘉賓普遍認為,中國市場擴大開放將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並促進中國消費,這可能成為未來全球增長的動力。

  楊潔指出,許多外國企業已經看到中國中等收入群體擴大的趨勢,開始主動調整策略,更好地適應中國消費者需求。

  消費升級不僅擴大中國進口需求,還促使更多中國人走出國門,直接刺激海外消費。

  攜程旅行網首席執行官孫潔表示,相信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的增加,出境遊人數還將迅速增長。

  在冰雪小鎮,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新亮點懷有更多期待。“雖然世界經濟增長的腳步變慢了,但中國的貢獻仍然舉足輕重。”貝拉韋什説。(參與記者:翟偉、施建國、田棟棟、聶曉陽、淩馨、王慧慧、張代蕾、金晶)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