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讀懂中國經濟年度成績單】為何説消費作為增長主動力作用進一步鞏固

2019-01-24 10:14: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進一步鞏固,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3.8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日前在介紹2018年國民經濟運作情況時表示。

  有人提出質疑,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增長9.0%,比上年低1.2個百分點;消費累計增速在年內呈現逐月下行趨勢,增速為近15年以來最低……消費不是低迷了嗎?

  專家表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受佔比較大的汽車類商品增速放緩的影響。2018年,受保有量不斷提高、用車成本增加和部分地區國六環保標準年末實施等因素疊加影響,汽車類商品增速比上年回落8.0個百分點,而不含汽車類商品的零售總額增速仍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

  還有人會問,為什麼有些消費現象看起來似乎與消費升級的趨勢不相吻合?比如,平臺經濟、分享經濟、網紅經濟等催發的商業生態變革與消費理念變化。對此,專家認為,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準持續提升以及新技術、新概念不斷涌現,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會成為消費增長的主流,這也是轉型經濟體消費分層、消費分化的主要表現,而每個層次內部也在進行著升級,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不可逆轉,消費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也會更加顯著。

  客觀地説,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9%的增長速度,這個增速是不低的。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個指標而言,旅遊、文化、衛生等服務性消費還沒有納入進來。而這些年我國服務性消費比重上升,對此應全面、客觀、理性地看待。

  當前,我國經濟正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邁進,若要真正看清經濟發展的“成色”,重要的是需深刻把握結構和趨勢的變化。

  據國家統計局對2018年消費市場的測算,我國消費形態由實物消費加快向服務消費轉變。比如,餐飲收入增速高於商品零售,2018年餐飲收入市場規模首次超過4萬億元,增速比商品零售高0.6個百分點;旅遊、文化、資訊等服務消費較快增長,2018年資訊消費比上年增長11%,資訊服務消費規模首次超過資訊産品消費,資訊消費市場發生較大的結構性改變。

  與此同時,消費結構由基本生存型向發展享受型轉變。

  比如,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快於其他商品,2018年限額以上單位化粧品、通訊器材和家用電器類商品增速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平均增速分別高出3.9個、1.4個和3.2個百分點;汽車類商品中代表升級方向的運動型和新能源汽車銷售比重提高,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突破百萬輛大關,高於2017年增速。

  恩格爾系數是衡量消費結構變化的國際通行指標。2018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4%,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國際上有一個參照係是發達國家的恩格爾系數在30%以下,我國也實現了這個水準。另外,全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性消費佔比為44.2%,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2018年,國內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增長10%以上;電影總票房突破600億元,增長將近10%。

  整體消費不斷向服務消費升級,商品消費向中高檔升級,服務消費向提質增效升級,線下消費向線上線下結合升級……當前,我國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已經進入消費需求日益廣泛、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新階段,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進一步鞏固,消費繼續穩居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要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增強消費能力。針對去年消費增長的主要拖累因素,國家已出臺相應的鼓勵措施,還將完善住房租賃、家政服務、養老、托幼的配套政策,挖掘農村網購和鄉村旅遊消費潛力,破除文化、體育等社會領域投資準入的體制機制障礙。同時,我國有近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通過持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將為持續促進消費提供政策保障,消費規模還將逐步擴大,消費升級態勢還將持續。要堅持從供給側發力積極拓展消費新增長點,適應居民消費從“有”向“好”的轉變,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培育重點領域消費細分市場,使消費真正成為國內市場發展的“頂梁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姚 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