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激發偉大自我革命新動能(全面深化改革這五年)

2019-01-10 08:2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準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自我革命的勇氣,破藩籬、去頑疾、立規矩、建制度、正風氣,全面深化黨的建設領域各項改革,全面從嚴治黨闊步邁向制度化、規範化。

  隆冬,北京。國家博物館內,人流如織,嚴寒擋不住熱情。“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中的一件件展品,承載時代記憶,引人駐足沉思。

  40年前,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5年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結號”。

  2013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準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自我革命的勇氣,破藩籬、去頑疾、立規矩、建制度、正風氣,全面深化黨的建設領域各項改革,全面從嚴治黨闊步邁向制度化、規範化。

  制度治黨——

  搭建了“四梁八柱”主體框架

  5年來,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委員會)的部署要求,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聚焦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科學的制度設計、嚴格的制度執行、有力的督查問責結合起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深化試點,制定實施了一批力度大、措施實、接地氣的改革舉措,形成了黨的組織制度、幹部人事制度、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齊頭並進、互相支撐的良好態勢,黨的建設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四梁八柱”主體框架基本確立,為推進黨的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5年來,黨的組織制度改革重在補空白、立新規——

  從落實《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到修訂《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若干規定》;從修訂《中國共産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到印發《黨組討論和決定黨員處分事項工作程式規定(試行)》;從修訂《中國共産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到制定《中國共産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為全面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5年來,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重在樹導向、強監管——

  從堅決防止“帶病提拔”,到推進幹部能上能下;從加強和改進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到改進政績考核機制;從加強改進幹部教育培訓,到改進完善幹部實踐鍛鍊機制;從強化日常管理監督,到激勵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改革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好幹部標準,強化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把黨組織領導把關貫穿幹部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

  “正本清源,回歸本真。”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主任張志明看來,這5年的改革實踐,以修訂落實《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為牽引,構建精準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大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有效破解了選人用人“四唯”問題。

  5年來,基層組織建設制度改革重在強基礎、補弱項——

  以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5年間先後出臺實施國有企業、社會組織和中小學校、民辦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等領域黨的建設制度,薄弱環節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持續開展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2014年以來,全國先後有70.8萬名黨組織書記參加、375.1萬名黨員群眾代表參與,各級黨組織書記管黨治黨意識明顯增強、責任有效落實,述職評議考核成為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的重要舉措。

  5年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重在增優勢、添活力——

  制定實施《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加強了頂層設計,提升了改革系統整合能力;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突出了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提高了人才評價的科學化、市場化水準;提升重大人才工程實施品質和效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正逐步顯現……人們真切感受到,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束縛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正著力破除,最大限度釋放了人才活力。

  縱觀這5年,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為依規管黨治黨、制度管權治吏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目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部署的120項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任務,已完成117項、佔97.5%;黨的十九大部署的35項改革任務,正在有力有效推進。

  強化監督——

  補齊了監督體系的短板

  縱觀這5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強化監督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無論是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還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抑或是紀檢監察機構改革,“強化監督”都是其厚重的改革底色。

  5年來,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穩紮穩打,一盤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的大棋局越走越活,助推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取得新成效。

  特別是,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強調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立足於實現黨內監督全覆蓋,黨中央提出了巡視和派駐“兩個全覆蓋”的目標任務。

  沒有禁區、沒有例外,體現在巡視監督全覆蓋。

  巡視,是黨內監督戰略性制度安排。從2013年5月第一輪巡視啟動,十八屆黨中央12輪巡視共對277個黨組織開展巡視,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實現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巡視利劍作用彰顯。2015年、2017年,《中國共産黨巡視工作條例》兩度修訂,更使政治巡視的戰略定位越來越準,利劍越擦越亮。黨的十九大後,黨中央研究制定巡視工作五年規劃,進一步深化政治巡視,高品質推進巡視全覆蓋,通過抓整改做好巡視“後半篇文章”。同時,以中央巡視帶動省級巡視、中央和國家機關巡視以及市縣巡察工作,全黨上下巡視巡察一體化格局逐步形成。據統計,十八屆中央紀委立案審查的中管幹部中,超過60%的問題線索來自巡視。

  沒有禁區、沒有例外,體現在派駐全覆蓋。

  派駐機構,被稱為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探頭。派駐全覆蓋印證了制度治黨、改革強黨的加速度與落實度,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性舉措和突破性進展。通過實行單獨派駐和綜合派駐相結合,中央紀委2015年完成了對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全面派駐紀檢機構。速度與效率的背後,是理念、方式的創新,優化排列組合後産生的“化學反應”釋放出巨大能量,充分發揮了“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

  2018年以來,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戰略部署,黨中央印發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派駐機構改革方案,合併設立、全面派駐紀檢監察組,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統一分設46個派駐紀檢監察組監督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129家單位,使派駐紀檢監察組職能更優化、監督更有力,有力完善了黨內監督體系。

  “在全面從嚴治黨形勢下,黨內監督不斷加強,已實現了全覆蓋,但對國家機器的監督卻存在盲區,‘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打了個形象的比方。

  2016年11月7日晚,一則新聞吸引眾人:中辦印發試點方案,部署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三地探索設立各級監察委員會。一年後,黨的十九大要求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很快,監察體制改革“施工”進入高峰期。2018年2月底前,31個省級、340個市級、2849個縣級監察委員會全部完成組建。隨著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和監察法,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産生國家監察委員會領導人員,標誌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這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這是一個國家監督制度的重大頂層設計。

  縱觀這5年,我們黨在堅持用嚴明的紀律管全黨治全黨、加強日常管理監督同時,著力深化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現了黨內監督全覆蓋;在此基礎上,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又推動實現了國家監察全覆蓋。由此,紀律監督、巡視監督、派駐監督、監察監督,實現了“四個全覆蓋”,進一步強化了黨和國家自我監督。

  “通過‘前後臺’分設,實現權力分解和內部制衡,調整優化內設機構設置、職能許可權配置和人員編制配備。”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樣有利於切實履行好監督第一職責。

  保持高壓——

  取得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

  2019年1月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2018年度十大反腐熱詞,“壓倒性勝利”居於首位。

  5年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推進,黨中央對反腐敗鬥爭形勢也不斷作出最新判斷。從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提出“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到七次全會提出“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再到2018年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關鍵詞之變,折射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進展,標誌著反腐敗鬥爭成果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轉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5年來,隨著一系列改革舉措漸次落地,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統一領導不斷加強,反腐敗工作法治化規範化水準不斷提高。

  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5年來,這樣的詞語人們已經耳熟能詳。黨中央重拳反腐的決心勇氣、懲貪除惡的雷霆之勢,一次次刷新人們的認知。

  ——“打虎”無禁區。我們黨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持續形成對腐敗分子的高壓態勢。5年來,一批中管幹部被立案審查調查。黨的十九大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持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不鬆勁、不停步、再出發。

  ——“拍蠅”零容忍。強力“打虎”的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加大“拍蠅”力度,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開展為期3年的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堅決懲治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不斷增強群眾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的獲得感。2015年至2018年9月,全國共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近40萬件,處理51萬多人。

  ——“獵狐”不停步。不管腐敗分子逃到哪,都要緝拿歸案、繩之以法,我們黨向全世界釋放出一追到底的堅定決心。截至2018年11月30日,我國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4997人,追回贓款105.14億元人民幣,一批外逃人員在政策感召和法律威懾下主動自首。國外“織網”,國內“築壩”。新增外逃國家工作人員從2014年的101人降至2015年的31人、2016年的19人、2017年的4人,構建起不敢逃、不能逃的有效機制。

  持續高壓反腐贏得了億萬群眾的衷心擁護,厚植了黨的執政根基。數據顯示: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滿意度,已從2012年的75%逐年遞增至2017年的93.9%。

  千錘百煉,淬火成鋼。我們黨的每一次自我革命,都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從裏到外的深度重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實踐充分證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使我們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必將引領億萬人民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0日 04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