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中行穩致遠
原標題:在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中行穩致遠
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這既是對改革開放40年寶貴經驗的深刻總結,又是對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這一堅定立場的鄭重闡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改革開放新征程,我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這一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推動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穩致遠。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根本性理論支撐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黨在處理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和戰略關係上始終堅持的科學世界觀方法論。對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這一重大問題來説,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既是我們黨堅定不移的理論立場,也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實踐遵循。
改革開放的歷史性啟動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持續高速展開,推動了改革、發展和穩定成為當代中國最為顯著的社會歷史進程,同時也使得三者之間的關係成為具有全局性和長遠性意義的重大戰略關係。把握和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歷史性地成為決定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效乃至成敗的重大戰略問題。正是在這一重大戰略問題上,我們黨在領導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既立足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理論高度,明確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和“穩定壓倒一切”等一系列重大理論論斷,深刻地闡明瞭我們黨對改革、發展和穩定這三大問題本質的認識與把握;又從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實踐層面,明確提出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戰略要求,根據不同時期所面對的實際情況,審慎而靈活地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成功地推進了改革開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堅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品質發展”“穩定也是硬道理,抓發展、抓穩定兩手都要硬”“要堅持正確的思想方法,堅持辯證法”等一系列重大戰略論斷,為我們黨在新時代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們黨對新時代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正確處理,始終走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正確軌道上。
總的來看,改革開放40年,我們黨始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成功地把追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這三者動態地統一起來,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中國奇跡,使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
當前,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在此基礎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前所未有地呼喚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高品質發展、保持社會和諧安全穩定的統一。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和倍加珍惜“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這一寶貴經驗,讓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真理光芒始終照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
深刻把握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根本原則和實踐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之所以正確處理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就在於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牢牢把握“三個堅持”的根本原則和“四個堅持”的實踐要求。
牢牢把握“三個堅持”的根本原則。所謂“三個堅持”,展開來看就是:第一,堅持方向不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堅持方向不變,就是堅持這一根本方向始終保持不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我們黨和人民曆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這就決定了我們對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處理,必須始終堅持這一根本方向,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二,堅持道路不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發展進步的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別的什麼道路。堅持道路不偏,就是要堅持這一根本道路始終不動搖不偏離。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起來,獲得了廣闊的實踐舞臺、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強大的前進定力。這就決定了我們對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處理,必須始終堅持這一根本道路,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戰略定力。第三,堅持力度不減。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堅持力度不減,就在要堅持這一“重要法寶”和“關鍵一招”力度不減。改革開放40年,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這就決定了我們對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處理,必須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同樣力度,在順應歷史潮流中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科學把握“四個堅持”的實踐要求。所謂“四個堅持”,展開來看就是:第一,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必然要求。把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結合起來,既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讓黨的領導更加適應人民的要求,又堅持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正是我們黨在領導改革開放上的堅定實踐,也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基本要求。第二,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摸著石頭過河,就是要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把握本質、探索規律;堅持頂層設計,就是要加強宏觀思考、高瞻遠矚、整體謀劃,從總體上增強自覺自信。把“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結合起來,把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置於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來進行,把加強頂層設計置於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的基礎上來謀劃,正是我們黨在領導改革開放上的堅定實踐,也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基本要求。第三,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問題導向是從需解決的問題順推以明確破解難題的途徑和方法的一種思維方式,堅持目標導向是從要實現的目標倒推以厘清實現目標所需完成任務的一種思維方式。把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統一起來,既以偉大的目標和理想激發強大動力,又以求實的精神和韌勁真抓實幹破解難題,正是我們黨在領導改革開放上的堅定實踐,也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基本要求。第四,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堅持試點先行是我們黨在長期領導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堅持全面推進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科學思維和基本原則。把堅持試點先行和堅持全面推進結合起來,既以試點先行為全面推進提供必要的經驗,又以全面推進擴大先行試點取得的成功,正是我們黨在領導改革開放上的堅定實踐,也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基本要求。
不斷提高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思維能力與哲學水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已經處於全新的歷史起點,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深刻性和複雜性。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刻把握和深度踐行“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這一寶貴經驗,在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中努力增強實踐本領和提高哲學素養。
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要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這一論斷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它既在世界觀層面上表達了對問題導向、時代精神、戰略思維的精準辨識和深刻洞察,又在方法論層面上把這種辨識和洞察轉化為高度的自覺意識,是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相貫通的生動示範。對於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來説,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就是要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新時代改革發展穩定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繫,緊密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
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增強“五大思維”能力不僅是把“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落到實處的戰略要求,也是把“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這一歷史經驗落到實處的實踐要求。聚焦新時代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問題,必須不斷增強“五大思維”能力,全面提升把“五大思維”關聯起來進行總體性認識和全面性實踐的本領。
強化“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的自覺性、緊迫性、堅定性。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説到底,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根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全黨都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運用,“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今天,中國的改革開放既面臨了更高的歷史使命和戰略目標,又面臨著更加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不可避免地要觸及深層次的社會關係和利益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迫切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切實增強“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的自覺性、緊迫性、堅定性,努力夯實理想信念,堅持優化思維方式,切實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水準,從而以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高超本領和光輝實績,展現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真理光芒與實踐價值。
〔作者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