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40年交通出行的巨變 從“用腳丈量”到日行千里

2018-12-20 15: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曾經,出遠門幾乎只有乘火車這一種方式;曾經,自行車還是奢侈品;曾經,孩子們看到飛機掠過都會激動地尖叫不已……

  改革開放40年,交通出行的巨變,是老百姓感觸最深的變化之一。透過“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的一幅幅老照片、一幕幕新場景,觀眾無不感慨萬千。人們回顧過往出行的點點滴滴,也感受著現代交通帶來的巨大便利。

  “1964年,我曾坐火車來過一次北京,那時一趟要花好些天。現在坐高鐵,12個小時就到了,真是太快了!”面對展出的一列高鐵模型,來自重慶的69歲退休教師繆明聰感慨。“媽媽,現在不僅高鐵發達,航班也很多,坐飛機到重慶只要3個小時,我也能多回老家看您了!”40歲的兒子邵渝在一旁説。

  曾經的每年春運,那一節節綠皮火車車廂,承載著人們歸鄉的熱切。然而40年前,全國鐵路平均時速不到40公里,人們多麼希望那回家的列車能更快一點。

  截至2017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7萬公里,較1978年增長145.6%。其中,高鐵2.5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6.3%,居世界第一位。全國鐵路客運量從1978年的8.15億人次,增長至2017年的30.84億人次。如今,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高鐵動車組越來越多。從北京到上海大約1300公里,現在最快只要4個多小時。鐵路建設的迅猛發展,大大壓縮了時空距離。

  不僅是鐵路建設,公路、航空等建設也全面發力。公路通車里程從1978年的89.02萬公里增長至2017年的477.3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從無到有,2017年底達到13.65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40年來,中國航空旅客運輸量由230.9萬人次增長到5.52億人次,位居世界第二位。

  展廳裏有一組今昔對比的照片,吸引不少人駐足觀看。其中一張照片展現的是1994年成都火車北站售票大廳,大廳裏擠滿了排隊買票的乘客,有的為了買票甚至需要打地鋪、通宵達旦。而另一張照片,則展現了如今截然不同的情形:各火車站基本實現了旅客網路購票、自助取票。

  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大數據的應用,人們通過網路“動動指尖”即可購票。“12306現在日均頁面瀏覽量達到556.7億次,最高峰時頁面瀏覽量達813.4億次,1小時最高點擊量近60億次,平均每秒約165萬次。售票處理能力達到每天1500萬張。”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電子所副所長朱建生説,現在網際網路包括手機應用售票量佔總售票量的六成以上,大城市超過八成。

  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的普及運用,給人們的交通出行帶來更多便利。曾經,一下高速公路出口,總有人在路邊高舉“帶路”的大牌子;如今,手機導航的普及幾乎可以滿足所有相關需求。曾經,站在路邊等待和招手是打車唯一途徑;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只需拿起手機預約,就能暢享“一鍵出行”。曾經,短途出行自行車只能自備;如今,只需掃個二維碼就能輕鬆騎行共用單車……

  改革開放40年,我們實現了從“用腳丈量”到日行千里的巨大變化,感受到交通出行的便利快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