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海楓涇鎮:在傳承與創新中“升級”小鎮

2018-12-03 14:4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位於上海市金山區的楓涇鎮以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美如畫的風景聞名。近年來,如何讓小鎮美麗依舊、城鄉居民生活更美好,成為擺在小鎮面前的問題。通過聚焦“科創、文創、農創”定位,全面推進古鎮、産業、社區、鄉村“四大更新”,江南美麗小鎮楓涇鎮正逐漸成為創意的後花園、創業的新樂園、創新的新天地。

  打造長三角路演中心

  在楓涇鎮域內的G60高速公路旁,有座廢棄了10多年的印染廠舊廠房。鎮裏沒有將其一拆了之,而是與金山區、上海建工集團簽約,用一年半的時間,將廠房、水塔、煙囪等主體建築外表“修舊如舊”,內裏“煥然一新”,將其打造成長三角路演中心。

  路演在當下已不限于證券領域,而是指在公共場所進行産品演示、理念推介,以及向他人推廣公司、模式、産品等的一種方式。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今年底將正式開放的長三角路演中心就是奔著為長三角地區提供“門類最齊全,服務最專業”的路演場所去的。

  “創新創業要素有很多,包括資本、技術、人才、路演等,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創新創業要素鏈。我們選擇了這條要素鏈的中間一環——路演。”張斌説,他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如何充分分享長三角一體化要素流動帶來的機遇和紅利;如何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從長三角生態鏈來看,缺少門類最齊全、服務最專業的路演中心;從楓涇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缺少古今融合的元素。他希望楓涇能補上這個“缺”,並因此在長三角區域“不可或缺”。

  長三角路演中心是科創小鎮的升級版,是集聚長三角地區資源要素的功能平臺。楓涇要以路演為鏈環,黏合創新創業的要素鏈,突破長三角地區行政與空間的限制,打造一個長三角地區跨地區、跨市場、跨要素的創業者嚮往、投資者便利、要素交易便捷、商品展示充分的功能性平臺。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路演中心將在今年底建成啟用,這將有助於促進滬浙各類資源要素在上海西南區域集聚,從而使這裡成為長三角聯動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性區域。”張斌説。

  “小鎮更新+眾創匯聚”

  2016年10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評選了全國首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楓涇是上海3個特色小鎮之一。

  楓涇特色小鎮建設始於2010年,金山區制定規劃政策,將其定位於國際化大都市郊區的特色小城鎮。基於這一定位,以及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楓涇提出了“小鎮更新+眾創匯聚”的發展思路。

  楓涇鎮不搞大拆大建,不建高樓大廈,不貪大求全,不另起爐灶,不山寨倣冒,主要以現有資源稟賦為基礎,以古鎮、産業、社區、鄉村“四大更新”為內涵,推動實現存量資源的改造改善、轉型升級、功能完備和環境優化。

  目前,楓涇“小鎮更新”第一批34個項目中,32個項目已經完工。其中,“古鎮更新”備受關注。他們探索“景區建設園林化、景區管理社區化、打造人文空間、打造眾創空間”模式,購置花草盆栽,鼓勵居民認領管理,讓古鎮扮靚一新。

  一大批“社區更新”項目更是讓當地群眾獲得感滿滿。2016年,楓涇最大的基礎類項目——交通樞紐中心投入使用。樞紐連接多條交通線路,楓涇由此成為上海西南地區交通樞紐之一。鎮域內農貿市場、楓葉國際學校、中西醫結合醫院等項目,逐步將楓涇打造成生態宜居特色小鎮。

  今年,在楓涇鎮新義村,第一批9戶農民的閒置農宅被上市公司租了下來,很快被改造成了一間間獨特而時尚的眾創空間。美麗鄉村轉型為眾創空間,既為企業和創客提供了創新創業的平臺,也為農民增收提供新載體、新渠道。楓涇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探索農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讓農村的閒置農房等要素逐步流動起來,為鄉村振興做出了積極探索。

  楓涇還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加強農村社區管理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形成北部文化村中洪村的“中國農民畫村”觀光旅遊、南部“中國故事村”新義村的生態休閒旅遊、東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韓塢村的歷史文化旅遊等農業旅遊空間佈局,力爭使鄉村成為城市生態的承載地。

  帶著古地圖“共建共用共贏”

  2015年,張斌在查閱楓涇文史資料時,發現了一張古地圖——今日楓涇與浙江嘉善縣楓南村及周邊區域同在地圖上。帶著古地圖,張斌找到嘉善縣委書記許晴,開始攜手勾畫兩地“基礎共建、功能共用、合作共贏”的美景。

  2016年3月,上海金山區與浙江嘉善縣簽訂了“共建滬浙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戰略框架協議,楓涇與嘉善姚莊、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惠民街道)兩地三方在推進産業發展、社會治理、生態保護、交通網路、旅遊開發方面共同推進“五個一體化”建設。

  兩年多來,兩地三方全面深化各領域合作交流,搭建了産業、科技、人才、公共服務等全方位合作平臺,吸引了優質資源匯聚,提升了示範區建設的影響力、承載力和競爭力。

  兩地還努力構建一體化的綜合交通網路,其中嘉善的姚莊汽車東站已經投入使用。而楓涇域內的葉新公路也將延伸2.24公里,成功對接上浙江的姚楊公路,這也是上海在2018年要重點打通的“斷頭路”。在生態環境一體化方面,兩地相通的17條河道已安裝了34個監控探頭,全天候監控水質。在社會治理一體化方面,接壤地帶被全面納入一個平臺統一管理聯防聯治。兩地還將以攜手打造國內首個跨省市吳越古鎮為抓手,全力推進文旅資源一體化開發。

  此外,兩地聯手打造的黃桃種植、品牌銷售與桃文化共用平臺,讓黃桃真正成為兩地農民共同的“致富果”。隨著楓涇和周邊地區農業合作日趨成熟,長三角農創項目路演平臺也應運而生,至今已舉辦路演活動30余場,成功對接項目40余個,成交金額近5000萬元,目前仍有不少項目在接洽之中。剪下來的黃桃枝上種植黑木耳,種蘑菇用過的廢料用來種植蘆筍……實實在在的綠色技術和農創項目吸引著兩地農民一起想著法子同奔富裕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則瑾)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