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畔的亮麗色彩——廣西全力打造國際區域合作新高地紀實
新華社南寧12月1日電 題:北部灣畔的亮麗色彩——廣西全力打造國際區域合作新高地紀實
新華社記者潘強、胡佳麗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充分釋放“海”和“邊”的潛力,構築起我國對接東盟的國際區域合作新高地,不僅成為引領廣西加快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也成為我國沿海經濟最具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藍色向海、綠色發展、金色未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色彩更加亮麗。
藍色驚嘆:譜寫向海經濟新篇章
改革開放以後,北海成為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2006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應運而生。2008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包含北海、欽州、防城港、南寧、玉林、崇左六市。2017年,國際陸海新通道開始建設。
在北海市中電産業園內,全球最大的液晶螢幕生産企業冠捷集團的車間裏一片繁忙,其生産的高端産品貼上“北海製造”的標簽走向全球。包括冠捷集團在內,甲骨文公司、冠德、惠科等中外龍頭企業相繼投資北海,北部灣畔崛起千億元電子資訊産業。
在北部灣經濟區的另一核心城市欽州市,中石油、國投電力、中糧等一大批産業巨頭落戶。目前欽州基本形成以石化、裝備製造兩個千億元産業,以及能源、造紙、冶金、糧油等百億元産業為重點的“六大産業板塊”發展格局。
防城港與欽州港隔海相望,碼頭機聲隆隆,一艘艘遠道而來的巨輪正停泊靠岸。防城港現擁有泊位54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39個,不少遠在內陸的企業紛紛選擇來防城港建立生産基地。
10年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發展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速11.7%。“經濟區已經成長為我國西部重要的産業基地。”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魏然説,“向海經濟”正在逐漸發展壯大。
綠色發展:高準入標准保護生態
在培育新興産業的同時,經濟區實施嚴格的環保準入機制,在降成本、降耗能、促迴圈上下功夫,堅守生態紅線,努力保護北部灣的碧海藍天。北海出臺産業準入負面清單,明確禁止開發高污染、高能耗項目,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欽州市提高環保門檻,淘汰落後産能,控制海岸線使用;玉林市加大力度整治南流江污染……
前些年,不少石英砂加工企業、舊輪胎加工廠、粗加工型玻璃廠等外地企業看中北海的沙石、港口等資源優勢,希望進駐北海,但都被拒之門外。當地自2009年起就嚴禁“兩高”項目進入,從源頭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北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科科長鄧明富説:“對環境傷害較大的企業,稅收再高也不能落戶。”
北海還劃出紅線保護島嶼、濕地、紅樹林、海灣、湖泊,明確規定距海岸300米範圍內嚴禁新建非公益性永久建築,嚴禁填海、圈佔沙灘和紅樹林。
今年3月以來,北海潿洲島附近海域發現鯨魚活動。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陳炳耀説,發現鯨群活動,説明這一海域生態系統比較健康,食物鏈比較完整,適合鯨類生存。
紅樹林、白海豚等珍稀、瀕危動植物也是檢驗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標誌性物種。目前,廣西紅樹林面積8780.7公頃,近海紅樹林生態系統呈現健康狀態。欽州三娘灣海域成為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北京大學科研團隊根據300多次出海觀察和計算發現,這一海域中華白海豚數量呈上升態勢。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西近岸海域國家考核站點一、二類海水比例為90.9%。生態環境部公佈的《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北部灣近岸海域水質良好。
金色未來:建設“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
早在1919年,孫中山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規劃建設包括欽州在內的“南方大港”構想。懷著對海洋的嚮往,把廣西北部灣港建成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成為廣西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夢想。如今,夢想的光芒照進北部灣海岸。
2007年,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三港合一”,開了全國沿海港口跨行政區域整合的先河。經過10多年發展,廣西北部灣港航線已實現東盟主要港口全覆蓋,並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通航,構建起四通八達的海上交通網,形成了內陸腹地走向東南亞、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今年1至10月,北部灣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5238.45萬噸,同比增長14.92%。
當前,以北部灣港為重要節點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正加快步伐,經廣西北部灣港開行至重慶、蘭州、貴陽、成都、昆明等地的班列已經拓展到8條,北部灣港至香港和新加坡的班輪實現常態化運營。
便捷的交通網路形成強大“引力”。全球造紙巨頭斯道拉恩索集團在北海投資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2016年正式投産,項目投資約190億元。集團首席執行官宋思倫坦言,選擇落戶北海,正是看中貨物可以從當地港口出發,輻射帶動中國內陸、亞太乃至全球市場的區位優勢。
廣西國際經濟貿易學會副會長高歌説,北部灣經濟區從區域經濟合作區逐漸發展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在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將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