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 草原青城更宜居(慶祝改革開放40年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提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們往往想到的是草原風光、民族風情。其實,今天的呼和浩特,更是一座高樓林立、經濟活躍、文化繁榮、生態美好的現代化都市。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呼和浩特以“繡花功夫”經營城市管理,大力推動城鄉均衡發展,“草原青城”日益成為人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繡花功夫:城市管理更精細
“沒想到市裏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力度這麼大!如今生活環境越變越好。”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團結小區居住了30多年的劉香榮告訴記者。
團結小區始建於1984年,居住著5907戶、近兩萬名居民。社區居委會主任王建平回憶説:“曾經的小區居民樓週邊殘破不堪,幾十年未更換的門窗走風漏氣,屋頂漏水、管網老化跑冒滴漏現象層出不窮,小區內私搭亂建、佔道經營現象嚴重,群眾意見大。”
2011年起,呼和浩特市在全市範圍開展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水準。
經過5年多改造,現在走進團結小區,道路乾淨整潔,樓房內外粉刷一新,家家戶戶水暖電供應完善,綠化、照明、健身器材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佔道經營的流動商販搬進了專業的便民市場,曾堆滿垃圾的空地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公園。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投入資金50多億元對1755個、2327萬平方米老舊住宅小區實施了改造,惠及居民約37萬戶、100多萬人。2017年以來,呼和浩特通過推進“廁所革命”、餐廚垃圾整治、園林綠化和行道樹栽植整治等,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設施。目前,全市新建、改造、租賃公廁4200多座,基本實現步行500米就有一個公廁;233.4萬餘噸垃圾實現日産日清;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9.87%。
安居樂業:鄉村振興家園美
“美生活歡樂祥和 好政策造福於民”,紅紅的對聯貼在賽罕區黃合少鎮美岱村郭明生新蓋的磚瓦房房門兩側。
郭明生一家原本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中。老伴患病無法勞動,小女兒上高中,一家的重擔都壓在郭明生身上,實在是沒錢蓋房。經過賽罕區實地勘察、商議、審批等程式之後,郭明生家的危房得到徹底改造。
在回民區攸攸板鎮廠漢板村,2011年以來,村民們陸續告別了世代居住的土房,搬進了配套齊全設施完善的小區。“家裏彩電、冰箱、電腦、電話、太陽能熱水器都裝上啦!”年過六旬的郝光銀難掩激動之情。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分類分批對農村危房開展維修和改造。隨著住房環境的逐步改善,村裏的花欄圍墻建起來了,中心廣場綠起來了,垃圾轉運站運作起來了……
初冬,呼和浩特最低氣溫已降到零攝氏度以下,金河鎮前白廟村科豐農業有限公司的溫室大棚裏綠意盎然,一株株百合含苞待放,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穿梭往來。
掀起門簾,熱氣裹挾著花香撲面而來,公司負責人段鵬飛正在忙著剪花、包花,包裝後發往市區的花店銷售。“現在日子越過越好了,花卉不愁賣。鄉村振興讓發展農業産業更有奔頭,農村成了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發展更有信心了。”
書香琴韻:引領文化新時尚
“過去只能在圖書館裏借書還書,如今有了‘鴻雁’讀書卡,在新華書店裏免費借閱,到附近的商場還書,真是太方便了。”正使用“鴻雁”讀書卡辦理借閱的市民徐聞霖高興地説。
“鴻雁悅讀”計劃以“公共圖書館+新華書店”的合作模式,創建覆蓋全市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讀者只需辦理一張卡,就能在全市的公共圖書館、新華書店、市民服務中心等網點實現通借通還,借閱圖書由市圖書館買單。”呼和浩特市圖書館館長張浩如説,“鴻雁悅讀”計劃從2017年11月啟動到目前,共借出圖書10萬餘冊,還回8萬餘冊,極大地提升了圖書流通率。
在呼和浩特市群眾藝術館,55歲的劉春傑正在老師指導下練習鋼琴。為豐富退休生活,她兩個月前報名參加了群藝館組織的公益文藝培訓班,“在這裡有專業老師免費指導,還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學習,既充實又快樂。”
在呼和浩特市的大中小學,和林格爾捏面人、剪紙、蒙古族皮雕畫、布貼畫等30多個“非遺”項目進入學生課堂。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書記張麗表示,中心通過傳統文化節日主題活動、“非遺”傳承人進校園等多種形式,向廣大師生普及“非遺”知識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