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偉大變革激發接續奮鬥的力量(人民時評)

2018-11-27 10:3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改革開放的時代進程,激發了蘊藏于億萬人民之中的活力,讓無數人聽到夢想拔節生長、看到希望競相綻放

  安徽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包産到戶“紅手印”的雕塑,展現深圳從落後小鎮崛起為現代化大都市的電子屏,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天宮號空間站、“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大國重器的模型……一件件精心佈置的展品,多角度、全景式鋪展開一幅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連日來,《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火熱進行,展覽現場排起的長隊、人頭攢動的身影,映照著觀眾高漲的熱情,成為紀念改革開放40年的生動一幕。

  發自肺腑的情感表達,往往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展覽現場,有兩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33歲的張俊峰在成為預備黨員的當天,身著“只有最正式場合才穿”的中山裝觀展,在他看來這是莊重的時刻;幾位來自北京延慶的農民大姐,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唱祖國》,引發其他觀眾跟著旋律一起合唱。參觀展覽,撫今追昔,不凡的成就令人自豪,偉大的變革激蕩人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展覽時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産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中華大地發生了感天動地的偉大變革。”從1978年到2017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從0.37萬億元增長到82.7萬億元,經濟總量的世界排名上升到第二位,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171元增長到25974元。四十載彈指一揮間,我們實現了從落後時代到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歷史性跨越,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這樣的發展成就從何而來?回顧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不凡征程,答案就在其中。大型展覽的第三展區被命名為“關鍵抉擇”,以時間為坐標標注出中國推進改革開放的清晰脈絡。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轉折”,到興辦經濟特區“殺出一條血路”,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2008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一以貫之。黨的十八大以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歷史和實踐説明,沒有中國共産黨的正確領導,沒有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就不會有今日中國“史詩般的進步”。

  40年歲月如歌,40年奮鬥不息。在大型展覽的一隅,有兩張照片被並排展示:一張是上世紀70年代浙江義烏貨郎“雞毛換糖”的場景,另一張是第五代義烏小商品市場“國際商貿城”。回溯既往,義烏之所以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超市”,憑藉的正是義烏人勤勞吃苦、勇敢奮鬥的精神。還有一面題為“古有愚公移大山,今有老漢治沙灘”的照片墻,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6對父子不畏險阻、接力治沙的事跡,令人感佩。如果説改革開放為中國這艘巨輪指明瞭方向,那麼億萬人民的接續奮鬥則為前行注入了不竭動力。改革開放的時代進程,激發了蘊藏于億萬人民之中的活力,讓無數人聽到夢想拔節生長、看到希望競相綻放,書寫了一部奮鬥的歷史。大型展覽有力證明,中國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不斷推進改革開放、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奮鬥幹出來的。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對改革開放的最好紀念,就是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不斷創造新的歷史。站立於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節點,凝聚眾智、集聚眾力,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