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時隔一年再來上海,讀懂此行有5大看點

2018-11-09 17:1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和相關活動後,習近平的日程從“進博會時間”進入“考察時間”。

  進博會開幕式前,許多外國政要來到上海,他們以讚嘆的目光去打量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並同習近平分享了他們的上海印象。多明尼加,一個今年剛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它的總統來了説“上海是最令人神往、致力於推進現代化、致力於建設全球化、促進人類進步的城市”。
  對這座城市,習近平很熟悉也很親切。2007年,他曾主政上海。黨的十八大後,作為上海選出的全國人大代表,他連續5年到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黨的十九大後首次離京,他率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了上海,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重溫入黨誓詞。
  上海值得看的地方很多。習近平這次在上海考察1天時間,來到4個考察點:
  上海中心大廈;
  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
  浦東新區城市運作綜合管理中心;
  張江科學城。
  為何選這4個地方?有何深意?考察有一個特別的時間節點,改革開放40週年。從這個重要時間節點出發,把握住下面幾個看點,能夠更深刻理解此次考察的重大意義:
  看點1:地方和大局
  上海,是全國的上海。用習近平此次在上海強調的一句話:上海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識、全局觀念,在服務全國中發展上海。
  考察期間,多次聽到同一類表達:繼續探索,走在前列,走出新路子,為全國改革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上海的頭銜很多,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龍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等等。這些響亮的名字既是黨和國家對上海挺立潮頭、示範引領的肯定,也是期許。很多領域,上海的水準代表了中國的最高水準。這方面,上海是有底氣的,就拿這次去的虹口區為例:中國第一部電話、第一盞電燈、第一個中國人開辦的新式學堂、第一家正式電影院、第一個公共游泳池……都誕生於虹口。
  今天的上海,“中國第一”就更多了,上海成為很多領域改革發展的試點。這次總書記去的這幾個地方,上海中心大廈有樓宇黨建亮點、市民驛站有民生服務創新、城市運作綜合管理中心涉及社會管理的智慧化和精細化、張江科學城的高技術展覽彰顯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深意不言自明。上海在這些領域都是敢闖敢幹,取得了顯著成績。習近平在考察期間幾次提到“試點”一詞。中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法論是試點先行,試點好了再在全國推廣。這一做法有助於避免犯顛覆性錯誤。
  考察路上,習近平在聽取彙報時,多次問到一個問題:“你們這個在國際上是什麼水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這樣的眼界和胸襟,也有這樣的勇氣和志氣,對標國際最高水準,勇創世界一流水準。
  看點2:改革和開放
  這件事可以從進博會説起。在進博會這樣一個處處蘊含全面擴大開放信號的場合,習近平談到了上海:“上海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長期領中國開放風氣之先。上海之所以發展這麼好,同其開放品格、開放優勢、開放作為緊密相連。”
  上海中心大廈119層,大廳墻上挂有今昔對比的照片,窗外有高樓林立的新圖景。從上海的百年滄桑,能強烈感受到歷史的變遷,感受到改革開放對於上海、對於中國的時代意義和深遠影響。上海的變化是中國的縮影,這片大地上有許許多多生動鮮活的改革開放故事。比如,過去上海“張江男”曾以只知工作不懂生活遠近聞名,現在張江成了科技高地,“張江男”則變成了新一代科技白領的代名詞。
  浦東開發開放是上世紀90年代上海開發開放的一個新起點,而陸家嘴是浦東開發開放的起點。28年前,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了開發上海浦東。彼時,“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挂在上海人口頭。“上海中心”腳下不遠處曾是陸家嘴的一條“大路”,名叫“爛泥渡路”。如今,站在上海的最高處,撫今追昔,感慨萬千。
  到浦東新區城市運作綜合管理中心考察,上海在改革開放中的創新作為濃縮在大螢幕上。習近平通過大螢幕看了三方面內容:
  第一個,是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也就是浦東“城市大腦”項目。這個領域的改革,上海堪稱開路先鋒。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在城市管理中這些新科技都用上了。現場的相關負責同志提到了“神經元系統”,燃氣告警、井蓋打開告警等,“智慧城市”已成為現實。
  第二個,是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運營系統。“支撐全國近1/3進出口貿易量,是全球業務處理規模最大的平臺。”螢幕上顯示了貨物進出口時間,從實施前的24小時到實施後的0.5小時。龐大的數據告訴人們,開放讓上海聯通了世界。
  第三個,是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這個點既有開放之意,更有改革之風。螢幕切換到了碼頭,一個個機械臂自動裝卸,效率很高。四期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項目,代表了當前國際集裝箱碼頭最高技術水準和發展方向。習近平説,洋山港建成和運營,為上海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擴大對外開放創造了更好條件。
  看點3:發展和黨建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的起點。一年前,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來到這裡,習近平説:“上海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如果説去年的上海之行,傳遞的是“不忘初心”,今年的此次考察專程去看黨建工作,傳遞的是黨建工作與時俱進,繼續前行。
  今年七一前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專題學習黨建,為黨慶生。習近平提出,“黨的政治建設是一個永恒課題”。時代在變,環境在變,需求在變,黨建工作也要因時而變、與時俱進。我們是擁有近9000萬黨員的世界最大執政黨,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關鍵征程上,習近平多次向全黨發出“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堅守共産黨人精神追求”等號召,對黨建工作念茲在茲,牽掛心頭。
  這一次,習近平到了位於上海中心大廈22層的陸家嘴金融城黨建服務中心。陸家嘴已成上海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承載區,也是我國內地規模最大、資本最密集的中央商務區之一。在這個地方下大功夫做好黨建工作,不僅體現了對黨建工作的重視,也傳遞了經濟發展和黨建工作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在改革開放最前沿,更要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發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昂揚活力。
  這裡面有個詞,樓宇黨建。事實上,習近平十年前在上海工作期間就在抓這件事。當時還去調研了靜安區的樓宇黨建情況。上海高樓大廈多,民企外企多,社會流動也大,怎樣在這些地方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上海的做法是,有樓宇的地方,就有黨組織和活動平臺。就像習近平強調的那樣“做到黨員工作生活在哪、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黨員無論在哪都能找到組織找到家”。
  看點4:創新和復興
  我國發展前景美好,但也難免會遭遇一些問題。現在的問題,一個是“天花板”,過去靠舊動能推動發展道險且阻,走不通了,必須打破舊的路徑依賴;一個是“卡脖子”,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必須自力更生,通過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贏得更多發展主動權。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要求我們加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實現新舊動能轉化,依靠創新驅動發展。
  在中華民族大踏步走向復興的今天,創新的意義非同尋常。科技創新方面,上海之於中國,張江之於上海,都是舉足輕重。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習近平2014年考察上海時提出的明確要求。張江科學城,一個和北京中關村齊名的國家級科技高地,承載著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諸多國家戰略。
  面對現場科技人員,習近平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不我待,要增強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臨門一腳”。他還特別強調説,黨中央支援你們。
  看點5:治理和民生
  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城市治理關係民生改善。民生連著千家萬戶,一枝一葉總關情。
  習近平去了上海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浦東新區城市運作綜合管理中心,前者是神經末梢,後者是管理終端。考察一個城市的運作,既看了社區治理這樣的微觀案例,也看了宏觀管理平臺是如何善用技術、整合資源、高效運作的。
  習近平強調:“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兩個一流,給上海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勇創國際一流的城市治理水準,一路走來,習近平尤其提到了兩個重要方法:一個是智慧化,前面章節咱們提到了這個話題;另一個是精細化,也就是下繡花功夫。
  繡花功夫有沒有下到位,社區治理便知分曉。上海正在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提出“用店小二的精神提供好服務”。市民驛站原名街道網格化綜合管理服務片區,主要針對服務市民的“最後一公里”難題按需服務。習近平在市民驛站看了幾個地方:去看托老所,聚焦的是老齡社會,他強調“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是我們的共同願望”;他對社區垃圾分類的推進工作十分關心。他説,我關注著這件事,希望上海抓實辦好。
  “把服務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背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落實。習近平強調,百姓心裏有桿秤。我們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中。
  (文/人民日報記者 杜尚澤、謝衛群 圖/新華社記者)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