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山東臨沂:創新創業 老區新顏

2018-10-29 12:2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代村是個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鎮;代村又不像村,綠樹掩映著小洋樓,倣古商鋪連片成景,農業公園遊人如織,學校醫院配套齊全。誰能想到,19年前代村還負債纍纍,如今村集體資産卻逾10億元,村集體收入超億元。

  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為革命勝利作出過重要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沂蒙人民把當年的革命精神、奮鬥精神轉化為創業創新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換來革命老區嶄新面貌。

  “一部改革開放的沂蒙發展史,也是一部沂蒙人民代代弘揚偉大精神的艱苦創業史。”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感慨,這是臨沂發展的根脈所在、優勢所在、成功所在。

  敢為人先,勇闖市場

  過去,臨沂曾是“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土貨不出、外貨不入”的封閉之地,如今,在全國商貿市場領域,卻形成“南義烏,北臨沂”的格局。臨沂靠的是什麼?臨沂商城展覽館裏的一句話,或許就是答案:政府“放心、放手、放膽”搭舞臺,群眾“敢想、敢闖、敢為”唱大戲。

  改革開放之初,一些頭腦活絡的農民進城,在街道擺起露天小地攤。政府因勢利導,先是幫著搭建雨棚,後又引導商戶進室內經營,建成第一代臨沂商城。建設初期,政府提出“五先五後”——先成市後建場、先繁榮後規範、先綜合後分離、先分散後集中、先簡易後提高,各類市場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山東蘭田集團負責人王士嶺介紹,上世紀90年代末,有16處市場年成交額過億元,品種大到汽車配件、小到針頭線腦,“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2000年起,臨沂推進傳統批發市場升級換代。如今,臨沂商城已發展到第五代,擁有專業批發市場134個,産品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交易額超過4550億元。

  于慶洋在臨沂商城裏經營勞保用品十幾年,如今成為新明輝網上商城主要負責人之一,“網際網路讓我們的勞保用品可以賣到世界各地。”借助網上平臺,臨沂商城實現電子商務和實體市場融合發展,網商從業人員達12萬人,七成以上商戶開展電子商務,去年電子商務交易額1523億元,同比增長61%。

  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沂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積極佈局海外行銷網路,重塑商城新優勢。瓜達爾港海外商城、沙特吉達臨沂商城、馬來西亞中國臨沂商城等應運而生,迄今已佈局12處海外商城和海外倉。

  全國各地很多貨物運輸,都要從臨沂週轉一次。從廣州運輸貨物到新疆,如果繞道臨沂週轉,雖然距離多出近一倍,時間卻可以節省近一半,奧妙在於臨沂物流實現當日收貨配貨發貨,物流價格比全國平均低20%至30%。

  臨沂已建成物流園區24處,物流公司、經營業戶2374家,從業人員2.4萬人。物流線路覆蓋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通達全國所有港口口岸,600公里以內次日到達,1500公里隔日到達,3000公里以上3至7天到達。

  革故鼎新,艱苦創業

  在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展廳,榮譽墻上密密麻麻排列著各類獎牌。“這是我們開拓奮進、創新創業的見證。”公司黨委副書記周維升説,2017年,山東臨工營業收入209億元,産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裝載機出口連續3年排名國內行業第一。

  改革開放初期,臨沂工業被喻為“少龍缺虎沒有狼,一群兔子稱霸王”。臨沂以改革促活力,大力發展合作制、聯合體、個體等民營經濟,對骨幹企業,在産權重組、人才引進、科技開發、上市融資等方面傾斜支援,實現工業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發展。截至2017年,臨沂上市企業達到21家,其中在新加坡上市企業10家,形成“新加坡市場臨沂板塊”。

  臨沂工業結構曾以“五小”工業為主,1978年時飲料酒産量2.9萬噸、水泥37萬噸、化肥2.81萬噸,工業幾乎沒有大的技改投入。從2015年起,臨沂連續3年實施“千企千項千億”技改工程。如今,全市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96家,近5年共有1900多個項目列入省技術創新項目庫。

  貧瘠的山區條件磨礪了沂蒙人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品格。“把大項目、好項目引進來,只是走完萬里長征第一步,讓它們落地生根才能真正惠及一方百姓。這就需要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服務好企業。”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陳一兵説,中交城市綜合開發、華為大數據中心、華大基因等一批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正穩步推進。

  改革開放40年來,臨沂GDP年均增長13.2%,快於同期全國3.7個百分點;2014年,臨沂成為全國第二十九個工業産值過萬億元的地級市;目前,綜合實力列中國城市GDP百強第四十六位,已連續4年上榜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

  幫扶貧困,共奔小康

  根據新的貧困線標準,截至2015年底,臨沂還有25.5萬戶、44.2萬貧困群眾,佔山東省貧困人口1/6。臨沂打響脫貧攻堅戰,蹚出一條“一村多業、一戶多策、一人多崗”的扶貧開發新路。

  臨沂大力實施“四聯八建”貧困村提升工程,通過“幹部群眾聯動、資金資源聯籌、機關社會聯幫、生産生活聯興”,集中抓好特色産業項目、扶貧就業車間、電子商務網點等8項建設,全面打造貧困村發展升級版,夯實村級發展基礎。

  深秋季,豐收時。網店上又傳來買家訂單,蒙陰縣野店鎮北晏子村80後婦女牛慶花趕緊記下。在她的電商服務站,幾位婦女正忙於揀選打包地瓜、板栗,準備郵往外地。

  曾從事生豬養殖的牛慶花,是新時代沂蒙扶貧“六姐妹”之一。自從改行搞起農村電商,她就與村裏16戶貧困戶攀“窮親”。“俺家裏也窮過。”牛慶花説,是政府辦的農村青年電商培訓班,讓自己找到了脫貧致富路。如今,這16戶“窮親戚”通過在牛慶花的網店打工,年每人平均增收3000元至8000元。不到兩年,她的網店銷售額超過600萬元,已帶動上百戶村民致富。

  站在沂水金潤生態農業園裏,1500多畝的園區望不到邊。這個生態園讓周邊4個村子上百戶農民脫貧增收。沂水將現代農業扶貧作為重點,去年新建和規範提升農業園區30個,帶動2000戶貧困戶脫貧;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1000戶貧困戶脫貧。

  臨沂通過沂蒙紅色文化激勵、傳統文化滋養等方式,讓貧困戶心裏熱起來、腦子轉起來、身子動起來,目前已有8.93萬名貧困群眾通過自力更生實現穩定脫貧,佔全市貧困人口總數的20.2%。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9日 04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