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通州:新畫卷徐徐展開(慶祝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2018-10-27 10:17: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距天安門約25公里,距北京首都國際機場20公里,距北京新機場60公里,距河北雄安新區105公里,地處通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位於長安街東延長線與大運河交匯處,規劃面積155平方公里。

  40年前,通州叫通縣,是北京郊縣經濟中的“小個子”,首都的菜籃子。隨著改革開放和首都發展,通州定位先後歷經了遠郊區縣、衛星城、新城三個階段演進。2016年5月27日,黨中央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在通州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未來它將與雄安新區一起,成為首都騰飛的兩翼。

  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放在歷史的坐標軸上,觀照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意義格外不同。

  高點高位,剛性約束下發展

  “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高位”,通州將怎麼建?

  與改革開放之初,四面八方集聚資源、先發展後規範截然不同,副中心走的是先規劃、再建設,先管控、再發展的路。預防“城市病”,從源頭開出藥方,“副中心品質”成為關鍵詞。

  告別攤大餅式無序發展。副中心建設首先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嚴格控制用地規模,同時生態底線是剛性紅線,副中心將有40%面積是綠地。副中心還將採用戰略空間預留方式,實行多層次戰略留白,這個留白也是剛性的。

  通州區發改委主任甄宇告訴記者,到2035年,用地總規模控制在110.2平方公里左右。先減後增,副中心建設拆違先行,拆佔比大約在1:1,到今年年底,城市副中心範圍內違建將全部清零。與大開髮式的熙熙攘攘不同,今天的通州,一批重點工程同時推進,但處處整潔乾淨,不見喧鬧人流,不見工地揚塵,大機械作業和細緻的手工活都在靜悄悄進行。

  未雨綢繆防城市病。與川流不息的CBD不同,通州的運河商務區,地上未來將不行車,地上空間最大限度留給行人。這裡的地下空間全部打通統一規劃使用,共分四層,其中一層為車庫。車進商務區即進地下,一鍵存取,由智慧停車系統分送各車庫停放,地鐵各站均直通樓宇,樓宇垃圾全部細分,專人刷卡投放,智慧垃圾桶實時顯示記錄投放人和垃圾種類,由智慧垃圾真空收集系統統一收取,然後分送不同系統處理。基礎設施管線,統一入駐地下管廊,人行其間,一目了然,檢修方便。地上是綠樹成蔭的慢行系統,可騎自行車悠閒穿行。

  建立協同發展的鄰里關係。河北三河市發改委主任,正在通州發改委挂職,在他眼裏,現在通州人心裏都裝著3個數,155、906、2164——副中心區域155平方公里,通州全域906平方公里,與三河的協同發展區共計2164平方公里。現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地區統籌發展,將建設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經過3年多建設,城市副中心的大框架已經拉開:東北部行政辦公區建設高品質快速推進,今年年底前,北京四套班子將啟動搬遷工作。五河交匯處,運河商務區,一批商務樓宇已拔地而起,一批金融機構已率先入駐。西部地區環球影城正在加緊建設。在副中心周邊,7個特色小鎮定位清晰。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送審稿)》為構建副中心品質,共設立76項指標體系,將實現一年一體檢,5年一評估,76項指標和16類管控邊界及管控分區實施情況進行常態化評估。

  水城共融,生態環境變了樣

  通州環境品質先天不足,怎樣提升?通州以高標準、新思路治理環境,目前成效初顯。北京市委和市政府把通州環境指標作為管理目標,倒逼全市環境品質提升,通州環境品質大為改觀。

  通州地勢低窪,“洼地效應”導致大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再加上地處城市下風口、過境貨車多、工地揚塵多,對通州空氣品質影響極大。

  治理大氣污染刻不容緩!通州構建全市第一套環保資訊化系統,對污染源實施精細化管理。

  “如果哪個或相鄰幾個點位的數據出現異常,相關負責人會通知轄區,現場搜尋污染源。”通州區環保局副局長徐曉雲説,這套系統由1個全項站、18個單項站、480個PM2.5監測站組成,覆蓋通州所有鎮村。各站點每5分鐘上傳一次數據,每10分鐘生成一張污染物分佈圖。如果某鄉鎮PM2.5指數連續兩季度排名墊底,將約談其負責人。

  技防率先突破,人防同步跟進。通州區在北京率先組建專職環保網格化監管員隊伍,對環境污染問題巡查檢查,第一時間發現環境違法問題。截至9月底,通州PM2.5日均濃度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9%,改善率居全市第二位。

  通州多河富水,境內主要河流13條,各類溝渠300多條。由於上游污水在此匯聚,幾乎所有的河道水質均為劣五類。

  改善水環境刻不容緩!2016年,通州水務發展五年規劃啟動實施,計劃投資456億元,實施70項重點工程,著力改善水質。“補短板、還欠賬,近幾年通州區水環境建設可以説是超常規,今年一年工程量比過去20年總和還多。”通州區水務局局長房亞軍説。

  北京治水成效,首看通州。通州治水,北運河是關鍵,發源於昌平居庸關的溫榆河,到通州北關閘以下改稱北運河。作為北京市最重要的排水河道,北運河水系承擔著中心城區90%排水任務。

  截污治污、疏浚清淤、興修污水處理設施……今年上半年,北運河榆林莊出境斷面水質持續改善,歷史性地達到國家考核要求。“這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徐曉雲感慨道。

  水質指標逐年提升,黑臭水體逐步減少。截至目前,通州區53條段黑臭水體已有37條治理完工,其他條段年內完成。漫步北運河、通惠河、蕭太后河,遊人不再掩鼻而走,水清岸綠的目標成為現實,蕭太后河更是引來大批白鷺棲息,“北方水城”正在全面還清!

  藍綠交織,讓城市副中心矗立在森林環抱之中,離不開大尺度綠化。站在東郊森林公園觀景臺上,眼前的綠一眼望不到邊。這座公園有多大?光通州部分,就有6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大小。

  留白增綠、疏解還綠……今年通州將完成4.35萬畝造林任務,絕大部分地塊為騰退土地。未來幾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將被一道56公里的“綠環”環繞,13座公園鑲嵌其中,圓心也是一大片綠色,它的名字簡潔明朗——綠心。副中心面積155平方公里,僅“綠心”一處規劃面積就達到11.2平方公里,這裡將成為最具亮點的市民活力中心。

  綠色正在通州不斷蔓延,未來三五年通州將結合新一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建設萬畝以上森林組團10個、千畝以上森林組團50個。“每條河都是生態綠廊,每條路都是林蔭路。”到2020年,通州基本實現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目標,90%的通州市民出門500米以內即可見到公園綠地。

  提升老城,短板努力變樣板

  新城高起點建設,老城怎麼辦?短板怎樣拉長?通州既著力建設好新城區,也努力提升好老城區,通過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促進新老城區空間、功能深度融合。

  今年國慶期間,建成于上世紀90年代的通州中倉小區1號樓加裝的電梯投入使用,極大方便了樓內老人出行。作為通州首部加裝的老樓電梯,引來眾多居民參觀。中倉小區還實施老舊小區架空線入地工程。如今,盤繞在樓宇間的“蜘蛛網”徹底消失,小區居民抬頭可見藍天,低頭可見綠地,讚不絕口。

  今年以來,通州累計完成背街小巷整治提升99條,實現封堵、美化和便民設施建設“三同步”,以新促老、新老融合,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和歸屬感。

  南大街歷史片區成形于元代,承載著通州老城的記憶。去年以來,南大街兩側131處違建全部拆除,昔日雜亂無章的街巷煥然一新。

  走進南大街熊家衚同,一個個古色古香的中式多寶槅整齊地安裝在青磚墻上,老式收音機、羊拐、糧票、鞋楦兒……蓮花寺社區向居民徵集50多件老物件,形成獨具特色的墻上“博物館”。

  幾年前,衚同整治還普遍停留在“修舊如新”階段。如今,通州在保護老城方面轉變觀念,通過挖掘和傳承衚同歷史文化,留住老城的根和魂。

  作為北京“一核兩翼”中的重要一翼,城市副中心的翅膀必須強勁有力,才能帶動北京東部乃至京津冀毗鄰地區的發展。然而過去,産業發展不足也是通州的一大短板。三産佔比僅50%,遠低於全市80%的水準;工業方面被低端製造業佔據,缺乏高精尖産業支撐。

  在通州區經信委副主任官宏的筆電上,記著一個數字:994。這是截至2017年12月31日,通州區現存的一般製造業企業數量。而在2013年年底,這個數字是5022家。短短4年,80%的一般製造業關停並轉,盡可能為副中心建設“留白增綠”。

  今年,通州大力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違法建設拆除總量、銷賬量、騰退土地量均居全市第一,實現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範圍內基本無違建的目標。

  疏解低端業態,匯聚高端要素,環球影城、人力資源産業園、網際網路安全産業園等一批符合副中心定位的優質項目落戶通州,臺湖演藝小鎮等一批特色産業小鎮加快規劃建設,並已初見成效。

  如何營造更好的環境支撐整個産業體系的發展?今年通州將原來十六七個園區管委會,精簡整合成文化旅遊管委會、中關村通州園管委會、商務園管委會3個管委會,分別對應副中心産業發展的三大方向,以更好適應未來發展需要。

  産城融合、藍綠交織、和諧宜居,京杭古運河畔,“一個沒有城市病的城區”正展露雛形。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7日 07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