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千字10元,靠改頭換面做成大號——揭秘自媒體地下“洗稿”産業鏈

2018-10-24 10:3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合肥10月23日電 題:千字10元,靠改頭換面做成大號——揭秘自媒體地下“洗稿”産業鏈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張紫赟、韓振、顏之宏

  千字10元至30元找網路寫手,將“爆款”原創文章移花接木、改頭換面上線,一些自媒體靠“洗稿”做成大號。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相關部門對抄襲、剽竊的打擊力度加大,一些自媒體採取更加隱形的侵權手段,通過將他人原創摘編整合“洗稿”,已形成地下産業鏈。

  最低千字10元,以“洗稿”帶流量一期廣告能賣數萬元

  北京祁女士從事開發兒童陪護機器人,同時經營一個兒童教育類公眾號。她説,原本想利用專業所長髮表教育類文章,同時推廣公司産品,經營半年後發現,原創文寫起來費時費力,閱讀量一直低迷,“一兩周憋一篇,朋友圈轉好幾輪才有500多瀏覽量,效果不佳。”

  後來,她從朋友處得知有專門從事“洗稿”的服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聯繫仲介,花400元買了一篇主題為“親子關係”的4000字文章。一天內,瀏覽量就超過3600次,創了最高紀錄。“文章看起來很眼熟,但在網上沒搜到完全同樣的,就放心上線了。”她説。

  這種千字百元的價格,在安徽一政務公眾號運營者小朱看來就是“天價”。他通過百度貼吧聯繫寫手,千字10元至30元便能搞定。“自己寫的效果哪如直接抄爆款,大家都這麼幹。”小朱説。

  除了一些剛起步的自媒體會“洗稿”,較為知名且擁有大量粉絲的大號也會“洗稿”。新榜內容副總監夏之南説:“因為有追熱點的壓力,但‘猛料’有限,一些大號的小編為追求流量爆點,就把‘料’直接拿來‘洗’了用。”

  今年初,一位知名自媒體人發文稱遭遇多次“洗稿”。他舉例稱,自己所寫文章《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裏的書房》,時隔數月後被某公眾號“洗”為《最好的學區房是自家的書房》。另一位常被“洗稿”的自媒體人説:“經常有讀者發來連結,反映我在微信公號上的文章被‘洗’到微博、客戶端等平臺上了。”

  據了解,不少自媒體依靠“洗稿”做成大號,再借助流量數據賣廣告,一些行銷號尤其突出。重慶中睿政和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黃興仲介紹,有的行銷號憑藉“洗稿”帶來的流量,一期廣告能賣到數萬元甚至十萬元以上。

  有在校大學生與“寶媽”“洗稿”月入近千元,網上售賣專門軟體

  記者採訪發現,一些人專門從事“洗稿”,通過貼吧、QQ群、朋友圈、熟人推薦等渠道招攬生意。

  “寫手中既有在校大學生,也有賦閒在家的‘寶媽’,他們處在産業鏈最底層。”曾調查過“洗稿”行業的夏之南説。

  在校大學生小靈每月靠“洗稿”賺近千元。她説,以前在貼吧、QQ群領任務賺得少、風險高,經常有仲介拿了稿子賣給行銷號卻不付錢。後來靠朋友推薦,專門給一個心理學公眾號“洗稿”,一篇短稿件就能賺幾十元。

  記者在QQ群檢索發現多個“洗稿”交易群,有的販賣“洗稿”文章,有的招收寫手,還有的群甚至公開售賣自動“洗稿”的軟體。

  記者隨機加入一個名為“洗稿文案原創資源”的QQ群。該群聲稱“為頭條號、百家號、大魚號、企鵝號等多個內容分發平臺的賬號提供‘洗稿’服務”。在實時群聊中,不斷有人提出需求:“2000字20元中國愛情類電影影評”“招體育‘洗稿’800字10元一篇量大日結”“出原創過70%的美食文”……

  具體如何“洗稿”?有兩年經驗的郝女士説,先找到同類主題爆款文章,然後使用一些技巧改頭換面。比如簡單替換同義詞,高興換成激動等;顛倒語序、段落,如將“採集、優化”換成“優化、採集”,將A段與B段對調等。“一般5000字稿件,我一個多小時能完成,而且基本能通過平臺的原創審核。買文的自媒體靠這些稿件能吸引不少粉絲,畢竟爆款原文底子都好。”郝女士説。

  隨著“洗稿”産業壯大,還滋生了大量技術工具。記者在淘寶網隨機聯繫一家自媒體文章視頻採集偽原創生成軟體的賣家,對方聲稱“根據關鍵詞採集爆文,一鍵偽原創,現在只要9塊9”,並附送教學課程、原創度檢測。

  商家發來的文件壓縮包包括萬能文章採集器、爆文采集、自媒體視頻採集王等多項軟體及教學課程。以萬能文章採集器為例,輸入關鍵詞“萬聖節”,在搜索引擎一欄選擇微信、百度作為文章來源,系統自動採集相關文章並生成專門文件夾,再次點擊批量轉譯後,這些文章被一一“洗”出來,比如關鍵詞替換“服裝”變為“衣服”,增刪字數“兩個人”變為“兩人”,以及調整段落等均已完成。

  “剛原創出來很快就被‘洗’了,閱讀還能過萬。”曾遭遇多次“洗稿”的一位知名自媒體人説,“洗稿”成本低、産量大,還能帶來更多廣告和流量,導致越來越多自媒體選擇“洗稿”而非原創,造成大量侵權,更蠶食原創精神。

  避免縱容“智力偷懶”,明確“洗稿”行為界定與處罰辦法

  7月16日,國家版權局、國家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聯合啟動“劍網2018”專項行動,重點打擊微博、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自媒體未經許可轉載新聞作品和摘編整合、歪曲篡改、抄襲剽竊等侵權現象。

  某知名自媒體作者説,自己曾對“洗”過的文章進行投訴,但始終沒有通過。“核心創意、例子、重要語句一模一樣,可因為兩篇稿子裏沒有一段話是完完全全相同的,管理員也表示很無奈。”

  不僅向平臺投訴難,想走法律維權途徑也很難。一位曾做過“原創維護聯盟”的業內人士説,原本想集中代理這方面的法律業務,但因“洗稿”維權舉證難、界定難放棄了。“洗稿”不像赤裸裸的抄襲容易判定,耗費大量時間與人力,卻在法律層面難界定,很少有成功案例。

  專家認為,斬斷“洗稿”産業鏈需要司法部門、內容分發平臺等多方同步發力。夏之南建議,提高平臺原創審核力度,通過機器演算法和人工審核相結合來監管,用技術手段來為行業糾偏。

  受訪的多位自媒體人期盼,有更多維權成功個案,增強公眾版權意識和自媒體人原創信心。北京藍鵬(成都)律師事務所王英佔律師建議,在司法層面加強對原創內容産品的保護,儘快明確“洗稿”行為的界定辦法與處罰手段。同時希望越來越多讀者增強版權保護意識,主動加入舉報監督隊伍,避免縱容一些自媒體“智力偷懶”,剷除“洗稿”産業的生存土壤。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