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曬曬我家的獎章獎狀】愛國 在每一個奮鬥的瞬間

2018-10-03 15:04: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愛國的方式有千萬種,最美的就是為你不懈奮鬥的樣子。今天的國慶系列報道《曬曬我家的獎章獎狀》,我們要一起分享的是幾位不同崗位奮鬥者的獎章、獎狀。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勇挑重擔、奮勇爭先,這些獎章獎狀記錄著的是新時代奮鬥者前進的腳步,也是他們對祖國愛的表白。

  貴州省黔東南州塔山村第一書記 趙冰:我叫趙冰,是電子科技大學的一名輔導員,2016年3月,我來到貴州省黔東南州塔山村。今年我獲得了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這份獎狀記載了我們村這兩年的點滴變化,現在我就帶大家一起到我們村裏去看看。

  這個豬場,我們叫它智慧豬場。通過視頻監控就能看到每個豬舍,一旦有害氣體濃度超標,就能自動打開換氣設備。我們還在製作手機APP,以後我們就能拿著手機來管理我們整個豬場。貧困戶通過土地、資金等等形式來入股,年底就能拿到我們的分紅。當書記這兩年我發現,深度貧困地區要想擺脫貧困,用科技賦能是關鍵,而我們高校的優勢就在這兒。所以我們就因地制宜,依託電子科技大學的技術支撐,來發展現代農業。

  被評為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我很激動。更讓我感動的是,自己一點小小的付出,老百姓都記在心上。這封信在我心裏是一張特殊的獎狀,它是楊琪琪同學寫給我和我們學校老師的。琪琪家庭貧困,初一那年就想輟學,我們多方對接,一對一幫扶了琪琪等16名貧困學生。琪琪在信裏説,要以我們為榜樣,將來為祖國作貢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從來沒有那麼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這是他們給我最大的褒獎,更是一種激勵。

  今年3月,我兩年的駐村工作到期了,但我決定繼續留下來。“為人民服務”,要對得起胸前的黨徽,相信我們全體村民共同努力,今年一定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鐵建重工隧道裝備工程師 何其平:我叫何其平,是一名隧道裝備工程師,與隧道工程打了大半輩子交道。

  掘進機是隧道工程的“穿山甲”,我旁邊的這個大傢夥就是我國首臺鐵路大直徑雙模式掘進機,過去在軟土地層和硬岩地層施工,需要換兩種不同的掘進機,現在有了雙模式,就能軟硬通吃!像這種首臺套産品,近十年時間我們創造了近50多項。

  這個證書讓我終身難忘,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首臺土壓平衡盾構機獲獎證書。記得90年代,我們從國外引進過掘進機,一台設備就花掉了近5億,售後服務都受制於人。所以,2008年開始自主研製自己的掘進機。全靠自己摸索,畫出了十萬多張圖紙。第一台掘進機國産化率達到87%,讓原本要賣上億元的“洋盾構”, 被迫降價三成。

  這張證書也很珍貴,是我們自主研製的首臺硬岩掘進機的獲獎證書。它的首秀就迎來了一場惡戰,與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掘進機正面比拼,結果我們比國外設備足足快了一年,我們特別激動!這標誌著中國隧道掘進機整體技術完成了從跟著跑到部分領著跑的蛻變。

  這些年,我們從零起步,堅持自主創新,讓中國隧道掘進機佔據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場。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可我相信,上下同欲者勝,我們一代接著一代幹,就有屬於我們自己的一片天!

  第三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亞軍獲得者 陳震:我是陳震,我們主要來賦予機器人感知環境的能力,為它打造一款能看得見的眼睛和能夠決策的智慧大腦。在設計之初,我們就在想能不能讓機器人像人眼一樣來感受這個世界,甚至超過我們的人眼,幫助我們解決工作生活當中相關的一系列問題,讓生活能夠變得更加便捷與高效。

  在去年10月份的時候,我們代表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參加了第三屆“網際網路+”大賽,當時在現場競爭非常激烈,150名評委一起投票,我們從全國的27萬個項目裏面脫穎而出,當時是僅僅以一票之差獲得了亞軍。

  技術創新其實在今天的中國來講尤為重要。今天是一個非常好的國産替代進口的一個時間點。我們青年人有非常大的幹勁、非常大的想法,希望幫助國産的企業完成降成本,完成國産化的自主化整合這麼一個工作。在整個市場裏面去貢獻自己的一部分力量。未來我們希望能夠做機器視覺這個細分行業裏面中國的排頭兵和第一名。

  【圖片故事】

  劉磊磊 曾任中國女子柔道隊男陪練

  16歲到32歲 被摔284萬次

  陪練出20多名世界冠軍

  劉銳 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2008汶川地震 主動請戰奔赴災區

  多次冒著生命危險搜救被困群眾

  王紹軍 全國自強模範

  建立河南殘友培訓就業創業孵化基地

  帶動殘疾朋友一起踏上夢想的列車

  許紀平 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砌築工第一名

  把拿磚砌墻當做一種藝術 磚縫誤差不超過1毫米

  精益求精 盡顯工匠之美

  李勤愛 73歲的民間河長

  任杭州西湖區北山街道河道觀察員5年來

  每天風雨無阻巡河 寫滿9本“護河日記”

  (央視記者潘虹旭 任博文 協助拍攝 貴州黔東南州臺 岑鞏縣臺 南昌臺 鐵建重工宣傳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