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北極守護者 空軍漠河雷達站:祖國,邊關有我請放心
國慶節的清晨,在嘹亮的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祖國最北端的一個邊陲連隊冉冉升起。
“最北最寒最堅定,練嚴練實練金睛。祖國有我請放心,祖國有我請放心,祖國有我請放心!”伴著最後一個音符,官兵們的鏗鏘誓言,響徹茫茫林海。
這裡擁有人民空軍雷達兵部隊兩個之最——祖國最北端的雷達站和北部空防預警的第一道屏障。
它就是空軍漠河雷達站。
空軍漠河雷達站駐守在素有“神州北極”之稱的黑龍江省漠河市,地處祖國雄雞版圖最北端,是駐地緯度最高的空軍部隊,也是面臨的自然環境最惡劣的基層部隊之一。
建站以來,面對茫茫林海雪原和歷史最低零下57.3度的酷冷嚴寒,雷達站歷經過“5 6大火”生死考驗,創出“天線在烈火中旋轉”的壯舉和“敢於勝利、不怕犧牲”的“七棵松”精神。
新時期,該站鑄牢“最北最寒最堅定”的忠誠之魂,挺起“練嚴練實練金睛”的擔當之脊,砥礪“建站建家建新功”的堅韌之軀,打造“守法守規守紅線”的治軍之尺,用行動踐行“紮根邊陲心向黨、勇於擔當戍空疆”的錚錚誓言,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0次。
空軍漠河雷達站舉行升旗儀式。空軍漠河雷達站供圖
踞北疆邊陲,鐵心向黨最堅定
走進空軍漠河雷達站的榮譽室,如同穿越時空隧道,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實物模型,無聲地向我們講述著先輩們鐵心向黨、無私奉獻、堅韌拼搏、奮勇向前的歷史。
1952年初,連隊剛組建不到半年,圓滿完成抗美援朝戰爭對空警戒偵察任務;
1973年7月,因時局需要連隊從杜鵑花盛開的鴨綠江畔調防到“中國最北”“中國最冷”的大興安嶺無名山頭,爬冰臥雪,人挑肩扛,僅用3個多月的時間硬是把數百噸的物資運到山上,按時投入工作;
1987年5月,大興安嶺地區發生罕見的森林火災,在熊熊烈火考驗面前,全站官兵誓死堅守崗位,一邊保障空情,一邊與火魔鬥爭。
“時局再變,紅色基因永不變;強敵再硬,淬火鋼釘敢碰硬;環境再苦,勇於擔當敢吃苦;榮譽再大,居安思危不自大。”進入新時代,空軍漠河雷達站黨支部始終把連隊光榮傳統視為傳家寶,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深深融入官兵血脈。
榮譽室內的一張一群官兵聽收音機的黑白照片,令人印象深刻。雷達站移防漠河之初,條件艱苦,資訊閉塞,沒有電視和報紙,官兵們自費買了一部半導體收音機,及時學習黨的理論。從此,身處祖國最北端的雷達兵聽到了來自北京的聲音。
越是地處偏遠,越要看齊追隨。為讓理論學習薪火相傳,他們數年如一日,採取官兵自學、骨幹領學、幹部輔導的方法,堅持每天半小時理論學習、半小時讀報、半小時新聞聯播制度雷打不動,搭建小講堂、小卡片、小廣播、小周記、小典型、小論壇等“六小”學習實踐平臺,幹部骨幹帶頭走上講臺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官兵在理論學習剪報本上張貼基本觀點小卡片,“北極之聲”小廣播每天摘播時事政策新聞,每週官兵自發撰寫學習創新理論周記,每月評選一次“理論學習之星”,涌現出了“理論知識問不倒”“時事政策通”“先進武器小專家”等理論骨幹。
大家在榮譽室內開展榮譽教育。空軍漠河雷達站供圖
黨員這個稱號,對空軍漠河雷達站的官兵來講有一種非同尋常的深刻感受:入黨不容易,當好黨員更難!
在宿舍樓的大廳裏,擺放著一個巨大的“黨員‘亮醜’臺”,顯示板上,連隊黨員從支部正、副書記到普通黨員逐一排列,每名黨員名字的下方既有黨員自己立下的當月目標計劃,也有官兵們留給每名黨員的評價和意見建議……
黨小組長張營説:“這麼多年,每當從‘亮醜臺’前走過,我都深刻地感受到身為黨員的自豪和責任,就有一種激情想多出工作成績,對得起黨員這個稱謂。”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空軍漠河雷達站的黨員每年入黨日都要到榮譽室過“政治生日”,回顧向黨旗宣誓的那一刻承諾了什麼,入黨後為連隊都做了什麼,黨員的義務履行得怎麼樣。
操縱班長沈旅告訴記者:“入黨4年,年年都過‘政治生日’,但是每次感受都不同。剛開始只是可望不可及的敬仰,而現在越來越深刻體會到自己身上流淌著的是帶有‘紅色基因’的血液,每當右拳舉過頭頂在黨旗前莊嚴宣誓的那一刻,心中就有一種説不清的神聖感和責任感。”
正是這樣一種神聖質樸的儀式,讓空軍漠河雷達站厚重的“紅色土壤”滋養著官兵的靈魂。
“黨員帶好頭,官兵有勁頭。”有一年冬天,連隊供水泵突然發生故障,副站長帶領“黨員突擊隊”冒著零下40多度的嚴寒衝在搶修第一線,官兵們得知後也都前來跟著一起搶修。狹窄的操作面讓幾名官兵的膝蓋和手都被卡破了皮,鮮血與衣服和手套都凍在了一起,但他們卻感慨道:“這點小傷與當年官兵們冒著生命危險往大火裏衝,燒焦頭髮、燒傷身體比起來不算啥。”
近年來,空軍漠河雷達站黨支部被中組部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2次被空軍、4次被原軍區空軍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聽黨話忠誠永不變、跟黨走信念堅如磐,黨支部帶領全體官兵在祖國北疆揚起一面永不褪色的鮮紅旗幟。
空軍漠河雷達站的官兵進行耐寒訓練。空軍漠河雷達站供圖
駐極寒之地,捨生忘死為國家
空軍漠河雷達站駐地歷史上的最低溫度達到了零下57.3℃,是我國有氣象記載以來最低的溫度,這裡地處偏遠、氣候惡劣、高寒寂寞給官兵留下了太多刻骨銘心的記憶。
漠河冰天雪地的時間長達8個月,年供暖時間也需8個月,站裏燒鍋爐的司爐工就顯得格外重要。那一年,燒鍋爐的老兵眼看要退伍了,站領導正發愁無人接替時,操縱班長韓先偉主動請纓。讓曾經帶出集體三等功的韓先偉來燒鍋爐,黨支部覺得有點委屈他。而他卻説:“當鍋爐工關係著全站官兵的冷暖,這對我來説是‘重用’而不是委屈。”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的冬天,韓先偉總要到原始森林的雪地裏去扒枯木頭來取代煤塊,就這樣,韓先偉當鍋爐工一幹就是七、八年,不僅年年冬天把爐子燒得紅紅火火,還年年節省一筆可觀的取暖費。
空軍漠河雷達站官兵訓練中。空軍漠河雷達站供圖
對山上的酸甜苦辣,體會得最深、知道得最多的當數在這個站裏工作了22年的士官雷達技師李佐鵬。
去年冬天的一個深夜,雷達熒光屏上突然一片雪花,雷達天線停止了轉動。李佐鵬判斷:是驅動電機輸出線路斷路。
按規定,這個雷達故障因為基層的技術力量達不到,要由上級業務部門來修。可李佐鵬卻説不能坐等,他不顧站領導阻攔,打著手電冒著六七級大風往大幅度搖擺的天線上爬。
狹窄的縫隙帶著手套根本無法修理,他只好把棉手套摘下來,用三用表一個接點一個接點地檢測。寒冷的冬夜滴水成冰,而李佐鵬在零下50多度的鐵疙瘩上整整工作了一個多小時。
李佐鵬從天線上下來時,一隻手已凍成紫黑色,幸虧軍醫緊急搶救才得以保住這只手。
神州北極很冷,即便晴天,霧氣也常會凝結成堅硬的顆粒狀,不動,不散,懸浮于天地間,忽有一陣漫不經心的風兒吹過,周身的血流便驟然降至冰點。
神州北極很暖,在暴風雪咆哮翻滾的邊防線上,默默生長著一代又一代熱血沸騰的戍邊軍人。
建站以來,一代代官兵繼承發揚艱苦奮鬥傳統,逐步形成了以“敢於勝利、不怕犧牲”為內核的“七棵松精神”,以連為家、愛站建站的“千里背姜精神”、“軍營小魯班精神”,引領連隊建設發展的“紮根邊陲、忠於職守、以苦為樂、拼搏進取”的“北極星精神”。(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