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希共建比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吞吐量全球排名從並購時的第93位躍升至第36位
中希共建比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比雷埃夫斯港(簡稱比港)是希臘最大的港口,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地中海區域的重要樞紐。2008年,原中遠集團獲得比港2、3號集裝箱碼頭特許經營權。2010年9月,在中方接管3個月後,集裝箱碼頭便開始連續實現單月盈利,僅用2年就補償了之前的全部虧損。2016年4月,中遠海運集團收購比港港務局67%的股權,並於同年8月接管經營比港港務局。如今,比港集裝箱吞吐量全球排名已從並購時的第93位躍升至第36位,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集裝箱港口之一。
“技術實力是比港集裝箱碼頭高效運營的重要保障”
當中遠海運“天秤座”號集裝箱船緩緩駛向比港集裝箱碼頭,船長顧明章站在這艘兩萬箱級貨輪的甲板上,望著碼頭上連排的集裝箱和成群的橋吊,感慨不已:“中方接管比港之前,我們很少在這裡靠泊。一來貨物少,二來碼頭工作效率偏低,一艘3000箱的船通常要在這裡停一週之久。”
橋吊的作業速度是衡量碼頭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標。“中方剛接手時,在2號碼頭,每台橋吊每小時只能裝卸15個箱子,如今這個數字已達到27。”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操作總監王繼航告訴本報記者。
碼頭上,橋吊分為藍色和黃色兩種。“黃色的是比港原有的,不少設備老化,年久失修。中方接管後翻修了老的橋吊,並逐漸投資訂造了新的藍色橋吊。”王繼航介紹,3號碼頭西側的橋吊都是目前世界上起升高度最高的橋吊,最大起升高度54米,外伸距達到72米,可以裝卸26列寬的集裝箱船,而目前世界上最寬的集裝箱也只有24列寬。“技術實力是比港集裝箱碼頭高效運營的重要保障”,王繼航説。
“從上海港出發,貨物最快15天可到達歐洲目的地”
以比港為中心,一條條航線向四週輻射開去,抵達地中海沿岸國家39個重要港口,一幅互聯互通的圖景躍然紙上。
“希臘是由地中海進入歐盟地區的南大門。”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有限公司總裁傅承求説,“以比港為支點,互聯互通帶活了區域經濟發展。”
比港南面地中海,北臨巴爾幹半島,是地中海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在海路上,這是歐洲大陸距離遠東最近的深水大港,也是歐洲大陸、地中海沿岸地區距“蘇伊士運河至直布羅陀”主航線最近的港口之一,是船舶通過地中海前往大西洋、通過紅海前往印度洋、通過土耳其馬爾馬拉海前往黑海的良好轉机港,連接巴爾幹半島、南歐地區、黑海地區、西歐、中東歐、中東及非洲等地區,為海上貿易提供便利。
依託比港,鐵運和海運網路實現了有機融合。中歐陸海快線從這裡出發,途經馬其頓斯科普裏和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北至匈牙利布達佩斯。這條聯通中南歐和西北歐的鐵路通道,是2014年由中國和塞爾維亞、匈牙利、馬其頓共同商定建立的。通過海鐵聯運,海運集裝箱抵達比港後,經中歐陸海快線抵達奧地利、捷克、波蘭等國,可為遠東至中東歐腹地提供更為便捷、低成本的通道。
過去,遠東地區的貨物經由海路進入歐洲,通常需繞過直布羅陀海峽後北上抵達西北歐,然後再在陸地上進行分撥。從地圖上看,中歐陸海快線把這條漫長的弧形航線“拉直了”。
“這是貨物由海上進入歐洲大陸最便捷、最快的一條通道。”中遠海運集運(希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中歐陸海快線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蘇旭東告訴記者,“從上海港出發,貨物最快15天可到達歐洲目的地。”
在歐盟框架內,中歐陸海快線項目通過與沿線國家的鐵路公司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目前,班列開行頻次已增加到平均每週17班左右,客戶數量已增加到735家,覆蓋希臘、馬其頓、塞爾維亞、匈牙利、保加利亞、捷克等國。
“我們有信心和中國夥伴一起把這個項目做好”
泛雅典體育場緊挨著“鳥巢”,雅典衛城旁邊就是長城……在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的辦公樓內,一組組中國和希臘風景名勝照片並挂在墻上。這不僅是兩大文明交相輝映的真實寫照,也是公司和諧氛圍的生動體現。
在比港項目中,有15名中方員工和約3000名希臘員工。該項目為當地間接創造就業崗位8000多個。
傅承求坦言,作為由中資企業投資、中希最大的合作項目,獲得當地民眾的認可是比港項目改善經營、開展合作過程中必須做好的工作。
中企剛進入比港時,除了設備老化、經營模式不同,由於當時希臘經濟低迷,各行各業工資縮水,希臘民眾對外資有抵觸情緒。“我們害怕工作機會被搶走。”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商務經理塔索斯 瓦姆瓦卡迪斯回憶道。
中方團隊恪守歐盟和當地法律法規,同時積極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比港周圍很難找到吃飯的地方,員工只能自帶午飯,很不方便,中方便決定由公司提供免費午餐;每逢盛大節日,公司會舉辦慶祝活動,並給每位員工的孩子準備禮品……
“事實證明,中國企業是真誠的合作夥伴。找到了歸屬感和認同感,我們有信心和中國夥伴一起把這個項目做好。”瓦姆瓦卡迪斯表示。
“我們投資比港,就是為了通過合作,給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穫。”傅承求説。